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内需型消费城市(朝阳区紧盯消费趋势)(1)

内需型消费城市(朝阳区紧盯消费趋势)(2)

琳琅满目的商品供应、集聚成势的中高端消费圈、不断创新的商业生态。

内需型消费城市(朝阳区紧盯消费趋势)(3)

支持企业开展“首店首发首展首秀”,推进商贸服务业品质化、专业化水准。

内需型消费城市(朝阳区紧盯消费趋势)(4)

满足不同消费者需要,让沉浸式购物体验引领“新时尚”。

内需型消费城市(朝阳区紧盯消费趋势)(5)

推进商贸服务业融合化、多元化发展,让老商圈变身“新爆款”。

建设“新兴消费城”,商贸业繁荣的朝阳区,如何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消费新引擎?面对打造“三强市、三中心”的战略目标,朝阳区在全市范围如何快速“出圈”,实现商贸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迭代升级?

朝阳人顺水放船——

让消费供给与消费需求“两端发力”,品质提升与规模发展“比翼齐飞”,传统消费与新兴消费协同促进,使朝阳区在全市的“新兴消费城”建设中率先发力,实现突破。

“要做好消费这张答卷,就要深入研究,如今的消费市场不仅仅只有高端消费和大众消费两极,而是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基本形成了圈层化消费。”朝阳区商务局局长邢华认为,在众多群体中被称之为“新时代人群”的35岁左右的年轻人,创造了超过全国一半以上的消费额,位于橄榄球型消费体系的中心;以幼龄化、老龄化为代表的“母婴族”和“银发族”等群体,居于“橄榄球”两端。“我们要根据消费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商业,就朝阳区核心区的商业布局来说,我们要精雕细刻主城区,打造好‘四圈多点’消费主框架。”

顶层设计 高标准规划

朝阳区立足实际,正视当前商贸服务业存在的模式陈旧、竞争力不足、配套服务滞后等问题,通过区委区政府顶层设计、高标准规划,解决更深层次问题。

本着“提质扩容”的原则,构建好“一核三区”新消费空间布局,实现建成区消费主力增长点的提质和二三环消费产业链的扩容,促进消费产业链条不断延展、城乡融合。

——精雕细刻主城区“一核”,打造好“四圈多点”消费主框架。

文旅智慧赋能商圈建设。重点挖掘历史遗迹,建设以文旅消费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持续挖掘老市政府、春城剧场、长影、新民大街的“溢出效应”,带动周边街路商业氛围,建设全域智能商业管理体系。

主流商业业态升级。做好欧亚商都、卓展等几个大型商业体的多元化发展规划,学习推广“这有山”精准客群定位、满足多元需求的体验式、场景化消费模式;支持前进商圈打造以欧亚卖场为代表的“一站式”购物目的地。

特色聚集区打造。支持黄金珠宝、宠物经济、外贸经济等10个人气旺、特色强、有底蕴的消费资源集聚点的打造,推动商圈商街错位发展,全面发力。

发挥城区稀缺景观优势。规划打造南湖TOD商圈慢行街区,发展特色书店、艺术家作品展卖馆和轻食餐厅,除水幕表演之外,继续引入网红经济、设计水岸音乐节、冰上体验等,打造“小西湖”全景商业模式。

——精准定位、多点开花,加速推进三个“新兴消费区域”建设。朝阳区主动承接城市扩容需求和“多元化”消费需要,推动永春会展经济、乐山乡村旅游经济和朝阳经济开发区汽车经济发展。

拓展会展经济。充分利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并发展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和奥莱购物公园。

培育乡村旅游打卡地。依托乐山镇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建设体验农庄、“开心农场”“画家村”、青少年校外实训基地和乡村民宿,搞活游学和文旅项目;同时建设智能康养社区,努力打造国际医疗康养产业集聚区。

培育产城融合消费新区。围绕汽车文化,在长春朝阳经济开发区建设汽车博物馆、一站式汽车服务中心、高端二手车交易中心,打造工业特色文旅基地,扩大汽车文化消费规模。

迎合市场 丰富业态

针对消费圈层化特点,朝阳区在梳理商业业态,寻求个性化、品牌化、多元化,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下足功夫。

——拓展品质化、个性化消费。支持企业开展“首店首发首展首秀”,推进商贸服务业品质化、专业化水准。引进以美的东北区域销售总部,提升区域性大宗商品综合供应水平,实现消费升级;引进全国500强企业南山集团,以多品类行业销售为主,深入融合,全面开拓消费市场。

——引领追风者,制造新趋势。朝阳人意识到,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态度,来吸引年轻人。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打造数字消费、体验消费新场景,积极推进科大讯飞全国首家科学馆和京东超级体验店落位。

积极引进大悦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将文化艺术、展览展示融入品牌销售和餐饮,顺应高端人才需求,引领城市高品质生活。通过政府扶持,商圈引商、企业招商等手段,更多引进和发展互动体验剧场、新国潮品牌、匠人品牌,引进贯通游戏、动漫、影视、衍生品开发和线下演绎多场景的超级IP,推进商贸服务业融合化、多元化发展,让老商圈变身“新爆款”,老商街变身消费“新硬核”。

——关注“银发族”“母婴之家”等消费群体,提升便民消费品质,拥抱潜力市场。紧紧抓住全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机遇,做好便民商业网点精准补建,推动生活必需品消费,吸引便民生活圈配套业态入驻。有计划引进连锁便利店罗森、Seven-Eleven及costa咖啡店等;利用连锁服务业品牌改造辖区农贸市场,探索销售、加工一体化运营模式;开展家庭服务标准化、示范化建设,推进商贸服务业精细化、便利化发展,让“银发族”和母婴群体成为拉动消费新亮点,催生朝阳区消费“新风口”。

借助互联网 培育新型消费模式

朝阳区积极培育“互联网 ”消费新模式,推动实体商业、拓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应用面。新冠疫情让更多的人接受了网上消费,智慧商店、无接触配送、到家服务等模式,云逛街、移动菜篮子等新业态发展迅速。

在助力“新兴消费城”建设,打造区域消费中心进程中,朝阳区着力推动生活服务智能化,加快促进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引导企业丰富线上服务供给,探索前置仓 提货店新模式,优化到店与到家双向服务模式体验。加强智能服务终端建设,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同时鼓励传统流通企业借助互联网,打造一些新的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

做好服务 强化保障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十四五”时期,朝阳区将围绕“新兴消费城”建设率先突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由“省域消费中心”向“东北消费中心”目标迈进。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朝阳区将注重整体谋划,打好“战略、战术、战役”组合拳,通过挂图作战,合力攻坚、整体推进。

——实施八大工程。全面实施中心消费区特色提升、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数字消费融合创新、消费环境建设优化、夜经济发展深化、消费模式创新提升、便民生活圈建设、服务消费体系优化,推进朝阳区商贸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强化四大支撑。强化政策支撑,着手设立商贸服务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研究制定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强化项目支撑,成立商贸服务业工作专班,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动各项工作举措有效落实。强化要素支撑,用好相关银行信贷额度,降低商贸服务业的融资成本,加大高端商务楼宇的规划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和发展空间。强化环境支撑,大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把朝阳区打造成为商贸服务业企业投资洼地、兴业沃土。

商贾繁荣之地自古以来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代代人的长期积累和推动。今日满眼繁华的朝阳区,势必会迎来日后的跨越发展。

琳琅满目的商品供应、集聚成势的中高端消费圈、不断创新的商业生态,让朝阳区的商贸业历史有为、未来可期。人流、商流、资金流的云集,带动了企业链、金融业、商业地产的成长。“点线面”全面发展,也使朝阳区成为引领全市、搅热全省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 (撰稿/张鑫多 摄影/林刚 闫寒)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