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执法管理需要沟通各种部门,时间跨度长,协调难度大,现在我们有了执法权,可以有效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了”介休市绵山镇综合行政执法五中队队长刘婷感叹道近日,绵山镇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执法队伍作风能力整治?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执法队伍作风能力整治(一支队伍管执法)

执法队伍作风能力整治

“以前执法管理需要沟通各种部门,时间跨度长,协调难度大,现在我们有了执法权,可以有效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了。”介休市绵山镇综合行政执法五中队队长刘婷感叹道。近日,绵山镇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在不突破现有人员编制总额前提下,整合乡镇干部和现有驻镇站所等执法人员力量,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领导机构,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队承接法定执法事项和部门委托的执法事项,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绵山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常务副队长刘鹏说。

绵山镇在镇党委的领导下,采取“6 1”队伍模式,即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队长,设六个执法中队、一个执法机动队。在执法中队设置上,按照执法重点和执法事项相近原则,采取专业分类、区域分片的“分类 分片”模式,并根据赋权事项和工作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实现了指挥精准、执法灵活。

“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分散薄弱、监管缺位的现实问题,破解了基层治理‘看得见、管不了’的执法瓶颈,实现了基层行政执法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绵山镇综合行政执法二中队队长武文慧说。

如何让执法人员“有招可使,招落实处”,绵山镇先后邀请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MPA社会导师高小超、介休市司法局副局长李毅等专家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执法权限、主体责任和业务要求,确保执法人员能上手、会操作、执好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从“纸上谈兵”走向了“实践实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更加明确乡镇执法权限和执法流程,进一步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绵山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办公室主任侯林春说。

“网格员吹哨,执法队报到”,绵山镇西内封村网格员在日常排查中,发现村内有一处长期无人问津的废旧房屋,房屋周围有乱堆乱放物品,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网格长在核实具体情况后,上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其出具《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当事人为了更快更好恢复被破坏环境,向绵山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请求帮助,三个工作日后,综合行政执法队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现场执法。

“这个地方一直就废弃着,不仅影响环境,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拆了,清理干净就歇心啦!”现场群众一致称赞。“连线织网,延伸执法监督监管触角,消除执法盲点,有效实现执法全覆盖。”绵山镇西靳屯村网格长王钦东说道。

绵山镇牢牢把握关键环节,根据基层工作特点,积极鼓励将“事后处理”观念转变为“事前解决”理念,依托村(社区)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员“千里眼、顺风耳、纠察队”作用。网格员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及时向所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报告,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根据案件性质和处理期限依法进行处理。

“您好,这堆鸡粪放在这里影响了周边环境,请及时清理。”绵山镇西靳屯村所属自然村柳树坪村某养殖户存在鸡粪乱堆情况。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后立即耐心劝导,该养殖户及时清理鸡粪。“我们马上寻找合适的场地堆放煤泥。”执法人员巡查中发现有一处煤制品露天堆放,该村民在现场表示积极配合执法人员工作,立即清理。

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绵山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以抓早抓小抓细遏制违法苗头,通过“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执法”柔性执法和重大违法高压处置相结合,树立执法权威,形成执法震慑,实现服务、管理、执法的“三统一”。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建立运行,是新形势下打造新机制、建立新模式、实现新跨越的重大举措,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但改革没有止境,创新永在路上。“综合行政执法,作为乡镇如何接得住、抓得准,我们一直在努力!”绵山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孟晓丽表示。

曹芳 张疆 马晓海

(责编:李琳、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