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

原文: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 , 听思聪 , 色思温 , 貌思恭 , 言思忠 , 事思敬 , 疑思问 , 忿思难 , 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有九个方面的问题要经常思考:观察事物,要想着尽量看明白;听别人谈话,要想着尽量听清楚;与别人相处,要想着脸色尽量温和,神情态度要恭敬;说话,要想着一定忠诚老实;做事,要想着一定认真敬业;有了疑惑,要想着一定虚心向别人请教;在生气时,要想到患难和后果;见到利益时,要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

(第一则,阐述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道德修养。)

论语十二章修身做人对我们的启示(论德八则原文译文)(1)

第二则: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富与贵,是人们想要得到的,如果不是凭借道义得到的富贵,(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享有它的;贫与贱,是人们所憎恶的,如果不是凭借道义得到的富贵,(品德高尚的人) 是不会借此来摆脱贫贱的。

(第二则,提出了求取富贵要凭道义。)

第三则:

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想要得到的;道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这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第三则,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

第四则:

原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译文:同情的心,人人都有;憎恶邪恶的心,人人都有;恭敬待人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憎恶邪恶的心,就是“义”;恭敬待人的心,就是“礼”;明辨是非的心,就是“智” 。

(第四则,明确了“仁、义、礼、智”的含义。)

第五则:

原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译文:君子要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要达到诚心诚意,无须做别的事情,只要恪守仁爱、奉行道义就可以了。

(第五则,讲恪守仁爱、奉行道义就是诚心诚意。)

论语十二章修身做人对我们的启示(论德八则原文译文)(2)

第六则:

原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译文:(一个人如果)意志不坚强的人,就不会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说话不守信用的,他所做的事情就不会取得成功。

(第六则,谈意志与才智,诚心与成功的关系。)

第七则:

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遥远。把实行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奉行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才停止,要走的路不是还很遥远吗?

(第七则,讲“士”必须具有心胸宽广、意志坚强的美德。)

第八则: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也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第八则,是对 “柔弱” 的辩证分析, 生动地说明了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论语十二章修身做人对我们的启示(论德八则原文译文)(3)

谢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