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在德州乐陵市丁坞镇前何庙村的家中,庞学冬侧躺在床上,用尚能移动打字的右手大拇指在手机上创作下一篇文学作品。他变形的手指费力地将手机固定好,然后大拇指第二节指肚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手机屏幕,字节跳动,每一个都仿佛贯注了他全身气力。

之前一天,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共同主办的“2018年度中国好故事2018中国故事节”在上海举行。31岁的庞学冬入选“2018年度中国好故事作者”,尽管未能前去领奖,但他自强不息、追梦不止的故事依然感动了很多人。

十佳感人好故事(乐陵小伙仅用能动的大拇指)(1)

1997年,庞学冬还在上小学,有一天回家后吵着左脚疼,后来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庞学冬的母亲王俊华说,此后他们跑遍了北京、天津、济南的十余所医院,但仍没能阻止病情恶化,庞学冬到初三时,疼痛让他无法站起来,生活不能自理,虽然他学习成绩很好,其中语文成绩很突出,作文更是经常被当做范文,可因为疾病,他初中没毕业就不得不退学在家。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庞学冬结识了一位乐陵当地颇有名气的作家梁洪涛,梁洪涛看到他上学时的作文,发现庞学冬想象力很丰富,对文字也有比较好的驾驭能力,于是说“学冬,我觉得你有写故事的潜力,不如试着多写点东西吧。”在梁洪涛的鼓励建议和指导下,庞学冬开始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庞学冬的父母虽是普通农民,但毫不犹豫为他购置了笔记本电脑,装上网线,让他开展文学创作。梁洪涛说,其实当时也不知道庞学冬能在写作路上走多远,但他认为至少写作是一种释放的过程,能让人忘记痛苦,心生豁达。

十佳感人好故事(乐陵小伙仅用能动的大拇指)(2)

“2010年开始创作当年,我一开始的几十篇小说都被退稿了,也曾一度想放弃。但是像保尔·柯察金、张海迪、海明威等人的创作故事始终激励着我。”庞学冬说。正在这时候,他以庞栋为笔名创作的、3000多字篇幅的《说不出的良心债》在当年《民间文学》第11期发表了,就好像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坚定了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尽管到了2014年,庞学冬的病情再次恶化,无法保持坐姿,他躺着写作;手指头变形,只剩下右手大拇指还能自由活动,就用手机打字。2016年,因并发症虹膜炎,庞学冬的左眼近乎失明。他仍然没有放弃,还于2017年开通了今日头条和百家号,与网友分享自己撰写的文学作品,2018年,他分享的383篇作品共获点击量2523万人次,这每月还为他带来一些经济收入。

8年间庞学冬已在《民间文学》《故事会》《山东文学》《上海故事》等几十种刊物上发表原创作品近百篇,创作上百万字的作品。作品曾获首届中国最美爱情故事优秀奖、第二届“野马渡”杯新故事大赛优秀奖和全国农村题材微广播剧入围奖等。观察其作品,多数是反映凡人善举和鞭挞假恶丑的小故事,虽不能说很完善,但对于一个初中未毕业的重度残疾人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十佳感人好故事(乐陵小伙仅用能动的大拇指)(3)

担心儿子孤独,庞学冬的母亲王俊华每天都会和儿子聊聊家常。

庞学冬的事迹在当地传开了,2012年镇上为庞学冬家里办理了低保,市残联为他申请了救助和补贴,相关部门也经常到他家走访,协调解决困难,很多读者和网友也给他募集了善款,希望能够通过关节置换帮助他站起来。“政府和社会对我的关照,父母20多年对我的照顾,读者对我的认可,让我有信心创作下去。我不想当一个废人,我希望能尽量治好我的病,我不能辜负他们。我想把我自己的故事也写成小说,激励全国各地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庞学冬说。

(新锐大众 记者 张海峰 王志 廉政 晓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