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逻辑思维(梦的科普多学科)(1)

梦百科-梦境

古人认为,人之所以会做梦,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如,王符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

现在,我们已知的做梦原因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但即使是在这两个已知的方面,至今依然无法通过科学方法完美解释梦形成的机制原理。

梦境中所形成的人、事、物、感觉……等很多来自于我们已有的认知、记忆、经历。

梦的逻辑思维(梦的科普多学科)(2)

梦百科-周公解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古人在3000年前就著有《周公解梦》一书。不过,因为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条件,《周公解梦》对于梦的解释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认为通过梦能够预知人的未来祸福。基于现今人类对于梦的认识逐渐科学,人们发现梦并不能预测人的未来祸福。

2000多年之后,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心理学方面,著有《梦的解析》一书。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

梦,既真实,又虚幻,这属于心理,还是想象,人们还不能解释……

梦的逻辑思维(梦的科普多学科)(3)

梦百科-梦境

梦是一种意象语言。

《庄子·齐物论》云:“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人在睡眠时,脑细胞也进入放松和休息状态,但有些脑细胞没有完全休息,微弱的刺激就会引起他们的活动,从而引发梦境。

比如,白天遇到的某个人,或者经历的某件事,临睡前还在想着,那么当大脑中的其他神经细胞都休息后,还会有一部分神经细胞并示休息,依然处于兴奋之中, 就很容易让我们做出一个内容相似的梦,这也便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的逻辑思维(梦的科普多学科)(4)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梦

做梦,与大脑皮层有关,通俗解释就是:当你睡着时,大脑并没有睡着,还很活跃,因此会产生梦境。

我们在睡眠时会经历好几次周期,每个周期内又分为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睡眠准备从意识模糊到睡着一般只有几分钟时间,这时候的你即将睡着,听觉以及嗅觉和味觉都反应缓慢,慢慢进入睡眠。其实这个阶段并不是真正的睡眠,很容易被外界声音或者动静吵醒,而且在这个阶段往往也会出现肌肉突然抖动,有种快要跌倒的预感。

二个阶段:浅睡眠第二个阶段开始正式进入睡眠,这个时候还称不上是深睡眠,只是眼睛活动停止,大脑思维变慢,甚至体温也会降低,但这时呼吸会很规律, 比起第一阶段,这个时候的睡眠比较不容易被吵醒。

第三个阶段:深度睡眠第三个阶段和第一个阶段一样,比较短暂,一般只持续几分钟,是浅睡眠进入深睡眠的过度期。

第四个阶段:深睡眠深度睡眠时期,人体肌肉放松,眼球不会运动,呼吸和心率都会变慢,基础代谢降低,大脑的思考也较慢,流向大脑血液的减少。处于这个时期的人,不容易被外界吵醒。

这四个阶段,统称为正相睡眠。

但在70-90分钟后,人体会进入异相睡眠期,也被称为快速眼动期(REM睡眠),这个时期持续时间不长,大概在5-20分钟左右,人体呼吸会变快以及不规律,眼球也会快速沿着不同方向移动。

但这时人体不会翻身,处于短暂性“瘫痪”,心率也会加快,血压升高,大脑活动活跃,大脑耗氧量也比清醒时增加。

注意的是,咱们一般理解的睡眠是由浅到深,一觉睡到天亮,但实际上是人体在正相睡眠以及异相睡眠(REM睡眠)之间有规律的切换,一般情况下,从正相睡眠期到异相睡眠期(REM睡眠)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大概是90分钟左右,一晚上会经历4-5个周期,因此我们会做好几个梦。

以前,科学家以为人体只有在异相睡眠期内会做梦,但现在研究发现,无论你处于什么时期,都会做梦,但不同时期做的梦内容不同。

在正相睡眠时期,你做的梦符合现实逻辑,一般没多少情节,所以情绪波动很少。

但在异相睡眠时期(REM睡眠),你做的梦会天马行空,而且有很多个不相关的情节组成。往往这些梦还都是负面的、带有恐惧色彩的梦,但神奇的是,你在梦境中并没有觉得梦中世界的逻辑有什么不对,所以会引起情绪波动。

梦的逻辑思维(梦的科普多学科)(5)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梦

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是从心理学角度对梦作出解析的开山鼻祖。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

梦是人的欲望的替代物,它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以一种幻想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

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之火由于现实的原因遭受压抑不能满足,而潜意识中的冲动与压抑不断斗争,形成一对矛盾,进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使欲望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或满足,这就是梦。

心理学家郝滨认为,梦在某些情况下是心理冲突的显现。梦中会出现欲望、情绪等各种感受,虽然这些都是你的神经系统产生的,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你,不能说梦中出现的需求就是你的本质所在。

很多时候理性需求与感受类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他们并存在你的意识中,并相互争斗伴随你的一生。这些需求之间的冲突可能使你无所适从,而导致心理障碍。但是,假如你拥有了足够强大的自我功能而很好的协调这些冲突,他们反而会使你获得更好的成长。

其实这也就是很多人接受释梦、催眠等技术手段进行心理治疗获得个人成长的主要目的之一。

有人认为:梦是自然进化的谬误,是上帝造人时的过失。

也有人认为:梦是一封没有翻译的远古来信。

还有人认为:梦是人生的另一部华彩乐章。

但不管怎么去评论梦,事实是我们每天必须做梦。

所不同的是,知梦者,观照心灵,终身受用;不知梦者,照样生活,一无所害。

梦就是这样,既慷慨大度,又吝啬小气,关键在我们自己。

也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做梦是大脑在虚拟环境中对如何处置危险情况的预演。尤其是噩梦,人类每年要做300到1000次噩梦。人类正是在噩梦中进行安全训练。

卡耐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副教授凯利·摩尔韦奇(Carey K. Morewedge)和哈佛商学院副教授迈克尔·诺顿(Michael I. Norton)在2009年所做的一个研究对梦的意义以及梦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

研究者给美国、韩国和印度的学生提供了4种已有的梦的理论进行选择,看他们对每种理论的接受程度。

理论1:弗洛伊德理论:梦体现着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忆起来的梦的碎片则能帮助我们揭露这些深藏的情感。

理论2:问题解决理论:梦主要是用来处理与生存法则有关的信息。因此,梦能给我们提供有关如何解决问题的深刻见地。

理论3:学习理论:梦是大脑处理白天所接触到的信息的过程,它帮助我们清理掉没用的信息从而避免大脑信息混乱。

理论4:副产品理论:梦是一种没有涵义的幻象。是大脑在处理感觉输入的随机脉冲时所产生的一种幻象。

结果显示,不管在哪个国家,人们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认同度都是最高的,认为梦具有深层涵义。

梦的逻辑思维(梦的科普多学科)(6)

梦百科-超自然

从超自然的角度来说梦

有人认为,人类的梦境是灵魂离开躯体后,进入其他平行时空的遭遇。

因而有人在现实中会惊觉在梦中曾经见过、经历过的事情或事物,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既视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遭遇,到达一个从未来过的地方时,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这种现象被称为“既视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生理现象。

我们有时会觉得现实中第一次遇到的场景又回到了现在的播出,因为我们在梦里去过这个地方,经历过,这也是记忆感的来源之一。

梦的逻辑思维(梦的科普多学科)(7)

梦百科-周公梦蝶

梦是我们与另一个世界相连接的一种方式。甚至有科学家也认为,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时,意识会离开身体,而意识的形态又决定了它可以穿越时空,到达另一个世界。

在现代物理学中,“平行宇宙”和“多维世界”是确实存在的理论,或许人类的梦境就是恰好接收到了其他维度的记忆碎片,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梦和人类生理上的必然联系,因此不太靠谱,但是又让人细思极恐,我们在做梦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判断现在发生的一切不是梦境而是现实呢?

或许一切都是“庄周梦蝶”……

-----

『梦百科』原创内容,未经同意,任何个人、企业都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发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