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1)

祝愿每一个龙的传人

福星高照,鸿运当头

愿中国否极泰来,风调雨顺

今天二月二龙抬头,关于龙抬头的故事你知道吗?二月二为什么要吃爆米花呢?下面,先由阳光喔杨汊湖校区李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龙抬头”的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2)

李玥老师

宝贝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的收听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我是阳光喔李玥老师。小朋友,今天是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所以呀每年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许会带你去剃个龙头,二月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这即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因为有些地方有正月不剪头的习俗,头发多了重了就不能抬龙头啦,所以二月二这天,理发店的生意都特别好,当然今年不一样,由于疫情的原因,咱们都在家里,听说很多妈妈都化身厨师,理发师了,我们来期待一下,今天会不会有妈妈亲自操刀给孩子剃龙头啦。那么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呢?李老师来讲给你们听吧。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3)

龙抬头也称春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龙睡了一整个冬天,从二月二这一天开始苏醒,所以民间有歌谣唱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苍满。这天男人女人小朋友们都要剃头理发,寄托能够出人头地的愿望,民间相传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代唐朝时期皇帝李志驾崩后,武则天当权,有的小朋友可能已经知道了,武则天是我们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女皇帝,但是,武则天当皇帝的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令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罚。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一滴雨都没有下,所以大地干涸,庄家都枯死了,很多地方连喝水都非常困难,民不聊生,这人间惨象被掌管的玉龙看在眼里,他不忍心让老百姓受这样的苦,于是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开张巨口,喝足了天上的水,私自步雨,解救了黎明百姓,但这召来了玉帝的恼怒,将他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列了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临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4)

人们经过这里,看到碑上的文字才知道,玉龙为了百姓才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重上天庭,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儿的金豆,但却怎么也找不到,找啊找啊,直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市,一个老奶奶背着一袋爆米粒赶集,因为布袋口没有扎牢,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爆米粒撒了一地,人们一看,高兴极了,这爆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抄,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大家约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起行动,大家都爆爆米花,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到,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儿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飞上了云天,从此以后二月二炒爆米,或者二月二炒黄豆,就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这是一个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不过小朋友们,以前农历条件很差,农民伯伯们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抬头以示众龙其雨,也是希望多下点雨,有益丰收,龙头节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虽然故事版本很多,但是都表达了同样一个主题,那就是二月初二是一年四季中最有希望的时候,也预示着新的一年从这一天起,农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也希望宝贝们从今天开始,未来的日子越来越顺利,身体都棒棒的,学业进步。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5)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6)

听了老师有趣的龙抬头故事,各位小朋友应该了解的差不多了,其实各个地区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独特的活动,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查一查相关的材料,这里还有几首关于二月二的诗词,感兴趣的可以收藏起来!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7)

△节日民俗年画“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日》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诗,在诗中,可以想见白居易闲适自在的春日心情。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游春的少年们骑着马,在渡口排成了行,可见出来游春的人真的很多。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8)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 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9)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此诗写郊行所见之初春景色,其妙处有二:一是写天气由雾雨霏微而转晴的过程极其生动,颔联用两处拟人法,句法灵活多姿。二是以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10)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这一年的二月二,作者应该是伤心的。“失尽汉家春”似乎是说北宋灭亡,失掉半壁江山,诗人已经两年没有挑生菜了,似乎是说他两年没过二月二节了。宋代风俗。每年农历二三月,百草生发,青年妇女多至郊外挖取野菜,以应时节,供制春盘,称为挑菜,当时并以二月初二日为挑菜节。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11)

《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贺铸作为宋代词人,许多人可能都不太熟悉,那么,相信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认识到贺铸积极的人生态度。诗人和朋友相聚,让大家暂时忘记烦忧。他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喝酒赋诗,到老了之后再回忆往昔吧。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12)

《二月二日即事》

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春雨过后,花儿半开。元宵远去,社日新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何必要不开心呢。从此只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13)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习俗。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当时还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这种风俗,在宋代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来青菜烧一锅肉菜汤。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佛又听到引来春水的辘轳的声音。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14)

《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宋】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习俗。诗人说,正月晦日送穷的日子刚刚过去,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时候。因为“穷神”难以驱逐,许多人已对“送穷”没了兴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风俗呢?贫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贵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过这些都是传之久远的风俗而已,我只是随大流去看看热闹罢了。”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15)

《撑腰糕》

【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吃“撑腰糕”,这种风俗在江南一带也传之久远。所谓“撑腰糕”,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状、椭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过去一到二月二这天,江南一带家家都将隔年的“撑腰糕”用油煎食,据说可以治腰痛。不过想减肥细腰的女子,这种糕却不能多吃。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16)

《二月二日漫兴 》

【元】谢应芳

东风吹散社公雨,红白花开烂锦云。

时俗喜逢迎富日,老夫羞作《送穷文》。

裌衣试著寒犹怯,拄杖归来酒半醺。

为问驿桥杨柳树,送人多少去从军。

二月二这天又是迎富节,所以,在这首诗中,有写《送穷文》一事。在诗中,二月二这天,下了雨,花儿开着更好了,像彩色的锦缎。诗人喝了几杯了,半醉归来,他问着驿站旁的杨柳:已经送了多少人去从军了。岁月的流逝从末句体现开来。看来诗人真的是醉了。

二月二龙抬头回顾(今天二月二龙抬头)(17)

最后,祝愿每一个龙的传人

福星高照,鸿运当头

愿中国否极泰来,风调雨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