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城镇化建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主要是以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组建而成。随着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江苏、浙江和上海就决定一体化发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江浙沪地区或长三角城市群。

安徽既与江苏接壤也与浙江接壤,成为江浙沪地区重要的经济腹地,并被国家列入长三角地区,与江浙沪地区一道发展,昔日的“江浙沪”包邮区变为现在的“江浙沪皖”包邮区了。虽然安徽省加入了长三角,但是经济总量却与江浙沪地区相差太大。很多人对于安徽能够成功跻身长三角行列的原因都不得其解,除了地缘因素之外,安徽凭什么加入长三角呢?

安徽经济未来排名(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1)

以上海大都市圈为龙头,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为辅助,整个长三角城市群就是这样组合而来。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上海市以超过3.8万亿元的GDP总量雄踞全国第一位,亚洲十强行列。上海的发展与建设呈现出魔幻色彩,故而上海也被称之为“魔都”。

安徽经济未来排名(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2)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就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与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杭州、嘉兴和宁波等地组建了最早的长三角经济带、沪宁杭工业带。随着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上海以服务增值业务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因此,在很多人的眼里长三角就是沪宁杭城市带,不包含苏北与浙南地区,更不可能有安徽省了。

安徽经济未来排名(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3)

与安徽接壤地方最多的城市当属南京和杭州了,杭州与安徽宣城、黄山等地接壤,而南京大部分的面积与安徽省接壤,接壤的地方有滁州、马鞍山、芜湖和宣城等地,加上南京-马鞍山-芜湖的文化体系与产业分工合作,南京与宁芜宣之间的往来变得更为密切,所以皖南加入南京都市圈变得迫在眉睫了。

安徽经济未来排名(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4)

安徽长江第一城市芜湖与南京之间的往来非常频繁,加上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历史原因,宁芜马宣地区在民间有不分家的习惯,而官方之间的合作与往来也很密切。加上长江黄金水道运输,800里皖江的水上运输资源与长三角城市圈的合作变得很有价值了,同时宣城所属的宁国市、绩溪县、广德市等地与杭州民间往来也非常密切,所以皖南加入长三角不止是迫在眉睫的事了,更是一种经贸发展的必然性了。

安徽经济未来排名(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5)

参考2019年全国各省市的经济总量,可以看出江苏GDP接近10万亿元、浙江GDP6.2万亿元、上海为3.8万亿元,而安徽仅有3.7万亿元,经济总量悬殊如此之大的安徽,凭什么加入长三角?难道是为了扶贫安徽吗?肯定不是这个原因了,安徽加入长三角是国家重大的发展策略,属于国家级重点城市群与经济带的建设,不存在扶贫这样的说法。既然如此,安徽加入长三角难道仅仅是因为皖南城市与南京和杭州有密切联系?肯定也不是这个了。安徽之所以能够加入长三角,是有很多原因的,你们知道几个呢?

安徽经济未来排名(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6)

安徽省的南北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大,皖北地区大部分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皖南部分城市是以工贸为主、部分城市为旅游产业。皖南人口少、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皖北人口多、经济欠发达,但是发展后劲十足。安徽省加入长三角后,每个地区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与找到与自己最对口的城市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这个安徽加入长三角地区的其中一个原因。

安徽经济未来排名(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7)

在南京与杭州周边接壤的安徽县域城市经济水平都比较不错,比如说与杭州临安区、湖州市安吉县接壤的宁国市,自主产业发达,自然环境好,民间合作与往来频繁,所以官方交流合作后,更能够让苏浙皖三省县域经济发展取长补短。

安徽经济未来排名(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8)

皖南绩溪县是徽州地区最具代表的县,对于发达的江浙沪而言,如果没有徽商在明清时期的活跃,就没有今天发达的江浙沪商业经济。昔日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古代的江浙沪地区还是刀耕火种的小农经济社会,真正让中国发达起来的而是长安城的那些商业经济,徽州祖先是唐朝皇室后裔,天生能从政、经商的徽州人们就到了苏湖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苏南和哲浙北一带了。有了徽商的活动,才有了工商经济思想的萌芽,有了徽商的沉淀才有了今日的江浙经济辉煌。所以,安徽加入长三角也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重归。

安徽经济未来排名(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9)

安徽拥有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诸多经济与产业发展要素,这些是江浙沪地区所不具备的,而江浙沪地区则拥有雄厚的资本市场、产业优势以及强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枢纽,这些资源的分工与合作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样看来,安徽加入长三角地区是一种产业的合作与城市群体的扩容,为大长三角地区成为世界级城市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