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个十一假期,除了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陪着家人看了个当下最火的连续剧,对于久久不看电视的我来说,也算是过了个别样的假期。

同样的电视,有人看到了金钱,有人看到了爱情,有人看到了尔虞我诈,有人看到了恩怨情仇,而我们做咨询师的,看着看着就看到了家庭教育了。

周莹在沈星移死后整个人都变得如同行尸走肉麻木无感,认为自己来了吴家东院就带来了种种灾祸。从思想层面来说,这就是形成了一个限制性的信念。这个信念成为周莹对自己否定的根源。我们人生中的限制性信念往往有几个来源,比如别人灌输的——有钱就学坏;比如自己经历后思考的——我就是灾星。周莹就是属于自己在经历中进行了思考,古人说一日三省吾身是成长,如果象周莹这样思考的方向是形成了限制性信念,还是不想也罢。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找到真相(那年花开月正圆看周莹选子)(1)

如果把人生当成一项考试,最高分是一百分。当下的家长们都是参加考试的选手的话,我想请看到这一段的家长们都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当下的你,人生可以打多少分?

我不止一次的用这道题考过来咨询的家长,这些家长有功成的,有名就的,也就普普通通过日子的,不论是谁,这个分数没有高低贵贱,因为每个人的分都是自己打的。

可惜的是,到现在我看到的最高得分,也不过是85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人生活得并没有想的那么成功。

假如我们现在都可以取得100分的成绩,是用几十年的学习成长换来的。对于没有经历的孩子,这个成绩折算成他们当下的年纪,比如折算成玉成的年纪,就算是十周岁,总要打个五折吧。那也就是50分。

现在的社会进步的飞快,我们的知识也有退步的时候落后的时候,未来的知识我们也有不懂的部分,那么这样的成绩也要再打个折扣吧,假设打个8折,实际上现在知识的更新和颠覆远远要高于8折,那么这个孩子的成绩也就是40分。

难道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完全的拷贝,就是为了教出一个这样不及格的孩子吗?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找到真相(那年花开月正圆看周莹选子)(2)

家庭教育中最要命的观点就是:你要乖,你要听话,长大了象我一样!

而周莹的选子,就给我们上了好好的一课:育儿,不是选现在,而是选未来。

对于未来来说,天赋最重要,品格最重要,发展空间最重要。

而玉成,正是因为有不拘一格的思想,亲情至上的品格,分享他人的空间,才成为周莹眼中合格的东院继子,具备不守成规本性天成和自己投缘的优秀之处。

周莹最终选择了玉成,哪知道玉成还是不想接受这个结果,周莹用当娘的身份给他上的第一课就是:这世上的大多数事情都由不得他选,只有接受没有选择。

对于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这样呢?

年少的路,是由父母左右。

成年的路,是由孩子自己行走。

当下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中被围追堵截无处可逃,只能接受不能选择。

如果在年少时,我们的把孩子教育成剪掉翅膀的小鹰,以后又如何能让孩子遨游天空,感受世界呢?

聪明如周莹,悟性不单在商道上,从未当过妈的她,已然懂得了教育孩子的真谛。

好学如当下的家长,与其到处学各种知识,学来学去,不如只学一样:给孩子成长的天空,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天赋。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找到真相(那年花开月正圆看周莹选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