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15日讯 烟台市各地不断优化经济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点燃增收希望)(1)

产业促增收:小小红薯苗鼓起村民钱袋子

眼下正值红薯苗移栽时节,赶上晴好天气,龙口市七甲镇王屋村的村民们掀开红薯育苗棚,忙着疏苗、分株,并对芽苗进行分类扎梱。

龙口市王屋村村民姜祥祝:我今年弄6个棚都是烟薯这个品种。在市场上市都挺认可的,烤地瓜最喜欢的品种就是这个烟薯25。

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点燃增收希望)(2)

王屋村是个库区村,人均耕地少,村民收入不高。前些年,王屋村结合独特气候资源条件,以及沙化耕地土壤透气性好、矿物质含量高的特点,开始尝试红薯种苗繁育,让村民们初步尝到了增收甜头。今年,他们又改变了过去土炕育苗的方法,统一采用矮形拱棚,不仅投入少、见效快,还提高了育苗成活率和产品质量。目前,村里的育苗面积已经达到了近百亩,除了供应本地市场需求以外,还销往周边县市区和省外城市。在从选种到收获的3个多月时间里,可以为们带来一笔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

龙口市王屋村村委会委员张清作:生出这个苗又壮产量还高,这么一铺(棚),照今年这个年份,价格就在5000左右块钱。

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点燃增收希望)(3)

产业促增收:建种植基地种出美好大“姜”来

天气逐渐回暖,也正是生姜种植的最佳时节。在海阳市朱吴镇西石现村生姜种植基地,农民们抢抓农时进行生姜种植,种下新希望,盼望好收成。

海阳市西石现村负责人于永波:目前已完成生姜种植60亩,五月中旬全部种植完成。

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点燃增收希望)(4)

朱吴镇地势海拔高,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种植生姜。为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100亩的种植基地,实施生姜成片种植。亩产一般在1万斤左右,净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同时,生姜从下姜种到收获约半年,期间种植、盖膜、除草、挖姜等都离不开人手,村里的100亩姜田至少能为50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海阳市西石现村负责人于永波:我们组织村民学习种植生姜,带动村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助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为了支持村民发展生姜种植,镇党委在山坡上挖了一块小水塘,将150米远的河水引上来对生姜进行浇灌,还不定期的邀请农技人员对村民进行指导。让“小生姜”开创村民致富的美好大“姜”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