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山东理工大学。

这是个哲学逻辑很对的一句话,也是真实的一句话,这句话,包含了记忆,包含了现实,包含了期许。

我虽然在那个举国关注的2008年入学理工大,而我与理工大结缘,却是在更早以前。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1)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2)

或许缘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是我的表哥,当年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山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那是个大学还没有扩招的年代,本科是很多家庭梦寐以求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个叫山东理工大学的地方。

2008年,在经历汶川地震情感洗礼,感受北京奥运会震撼的情绪里,我既懵懂又憧憬的背着我的大背包,提着大麻袋,到达张店,虽然都是同属淄博,但却是南北两端,因为我的家在往西南走那么两三步就是另一个地级市。地域和生活的差异冲击着我,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是谁了,不,我就是刘姥姥。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3)

学校在共青团西路88号,很吉利,很有意义。我们习惯上叫她东校区。宿舍临街,很喧闹,却也不适应。也就是那一年,我们来了,没有专业,只有班级,别人家的学校都是某某专业,而我们叫大一工作部。学生一部到三部是理工科,四部是文科。东校区很小,却也齐全,终究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餐厅的里总有拍不完的队,操场上总有不断人的情侣,图书馆旁的思考者总是一个姿势等着你来。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是个思考者的雕像,大学的第一年,直到离开,我也没想明白。对于大一,我很迷茫,迷茫到差点丢失了我的人生,因为在这里,不是你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因为的你大一的成绩决定你能选什么专业。所以,那个时候,迷茫并拼命。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4)

夏天,共青团西路上会经历一次大行动,会惊动当地公交、城管甚至是公安。行动规模很大,大概得有好几千人,这种场面,估计只有张店人民能够看到,这个行动叫搬家。我私底下给起了一个响亮的又无趣的名字----理工大大迁徙。2009年 夏天,是个小雨天,我们把行李放进预定的公交大巴,队伍浩浩荡荡出发,几十辆公交大巴鱼贯而出向西校区驶去,我们则按照班级排着队,扛着旗子,沿着共青团路一直向西。徒步到马尚镇附近,路南侧还是玉米地,北侧是当地人居住地,当地人像看庙会一般瞅着我们,感觉怪怪的。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5)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6)

很快我们分专业,学习。西校区总会给人带来惊喜。逸夫图书馆是我挚爱,喜欢里边的安静,喜欢里边的书,拿一本书,席地而坐,书页婆娑而过,阳光斜斜的走进来,翻书的手指留下轻灵灵的光影,任凭逸夫图书馆前的草坪上情侣怎样嘻嘻而闹,也不会打扰我与高尔基谈大学,这是一个殿堂,他们在书架上诉说自己的过往,而我是一个听客,静静坐在那,听人生的喜怒哀伤。在我人生的那几年,经历了太多我自己认为很悲凉的经历过往,突然发现,原来还有比我更悲惨的人,比如阿米尔。就是在那潜意识里,好像明白了思考者的意义,但凡人生,无所谓过往,静坐以想,人生还很长。

有时候,会去鸿远楼后的小花园,看凉亭依依,稷下湖边的的喧闹,也不及此刻三分钟。

很想念北门,那时候的北门是全国出了名的,很多外校的来,专门过去看看。说他特别,首先是因为他设置的特别,三绕而过,同学们开玩笑说不亚于一次进监狱复杂。其次是因为北门的小吃,很便宜,有很实惠,在那个生活费很紧张的岁月,北门满足了我对改善生活的几乎所有向往。

那几年,除了学习,也学会了拼命地打工挣钱,暑假的时候,我和同学们发过传单、当过售楼处充数的、去某连锁酒店实习,但凡那个时候能接触过的,我好像是一样也没落下。那个时候很清苦,发一次传单给几十块钱,中午累的的时候在马尚镇的那边居民区里,有一家安徽板面,我们会去奢侈一把,加个丸子和鸡蛋,大汗湿透T恤,感觉很舒爽,其实我们这伙子人多多少少是冲着老板家的两个女儿去的。没活的时候,我们骑着自行车在张店东窜西跑。依稀记得舍友有一次中午不想吃饭,去莲池公园的义务献血的车上勇猛的献了一次血,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时候,哥们悠悠的说车上提供的面包牛奶挺不错,听完不知道该笑还是心酸。

作为一个年轻人,体育是不可缺少话题,三体的篮球场成了女生们追求男孩子的乐园,只可惜,我爱的是足球,但并不遗憾。2010的亚青赛,见到宿茂臻,也见到了年轻的他们,张稀哲、金敬道、胡人天、武磊、买提江等等,这些人日后成了中国足球的半边天。但日本队的比赛,我们却是场场不落,原因,你懂得。那一年的亚青赛,有些事,终究是不欢而散。有时候,学习和人生就像是踢足球,有时候会很烂,但不意味着一定会完蛋。

大学生活的总是充满惊喜,你永远不会想象的到,炎热的夏天,走廊里都有打牌的场景;也跟着主席和老大跑到波哥宿舍守着一台电脑看《我是特种兵》;说好的考研复习的时候,总是和子擘、建刚、凯凯跑开玩耍;炎热的夏天和两个涛同学骑着车满城的转,有时候也拉着平哥和艺哥去北门解馋,爬一爬原山、鲁山······

四年很漫长,也很快。他的漫长,希望能够在这四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充实自己,也很快,是因为时间一晃而过,须臾之间。我们从共青团西路,走到张周路,从东校区走到西校区,从思考者到逸夫,杏林依依,稷下而谈,斩不断的红楼情义,忘不掉的二体泪汗,尝不尽的三餐,每一处点点滴滴,总会涌上心头。

2012年那个夏天,离开理工大,缘分再续。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7)

(2009年秋天,在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鸿远楼后,青涩的我)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8)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9)

(2012年毕业季,班内部分同学合影,拍摄于艺术坑)

山东理工大学何时成立(理工大碎碎念--写给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6周年)(10)

(2014年夏天,在淄博火车站转车的时候,匆匆去东校区拍的)

再回已是2018年初夏。因为结婚,去车站接我的新娘,等火车的时候,我与表哥在鸿远楼前合影留念。

毕业的十年里,在理工大认识的朋友里,成为我人生里的启明灯般的重要朋友,心心念念的宿舍舍友和朋友,从山东一路走到天津,缘分一直再续,不曾断。感恩之情,存于心间。

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山东理工大学。

后记:今年是山东理工大学建校6周年,也是我们这一年级毕业十周年,很想念。祝福母校,也祝大学的同学和老师家庭和睦幸福,事业有成!!!

作者简介:郑孝峰,山东沂源人,现为沂源县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壹点号睡仙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