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51479)(1)

田东中学的杨玉英老师学习和研读《论语》已二十余年,是“读经典、学语文”的倡导者,本期杨老师另辟蹊径,通过一系列数字来介绍孔子的一生。

本期特邀撰稿

杨玉英(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51479)(2)

著有《论语分主题读本》一书。自学《论语》20余年,曾获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6年度人物产·教研人物,市优势学科带头人、市名教师、市十佳文学园丁、市优秀教师、全国校园文学十佳指导教师、盐田区2017年度教师等多项荣誉。被聘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兼职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国培班”“省培班”授课专家。

精华品读

孔子去世犹如泰山崩毁,“479”谐音“逝去久”,他的肉身逝去了,他的思想一直影响至今,有人类社会存在,他的巨大影响还将继续。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一直活到了现在。

★孔子在他生命的两端,特别无助和脆弱的阶段,频繁地失去着至亲、至爱和至重要的人。这样的一份凄惨悲情的人生履历,如果给任何人作一个事先的选择,都不可能有人愿意接受。

★孔子大约每隔10年就能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从中,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核心指向是“修身”。从修身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生平与思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种事业,叫做人生。

今天的人们想要粗浅地了解孔子,随意搜索,就有海量的信息涌出来。但大都是大同小异的官方解说。本文另辟蹊径,拟从与孔子相关的一系列数字来介绍孔子,以期读者对孔子的了解有新颖的角度。

孔子的生卒年和寿命长短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前479年,享年73岁(虚岁)。

孔子的生卒年不好记,因为这些数字很普通。但结合孔子的文化成就以及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影响来联想,记忆就变得简单。孔子生下来时,跟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多少不同。

他的出生年份,“551”谐音“呜呜要”,谁在孩童时期不是呜呜哭着要这要那呢?

孔子去世犹如泰山崩毁,“479”谐音“逝去久”,他的肉身逝去了,他的思想和影响一直影响至今,有人类社会存在,他的巨大影响还将继续。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一直活到了现在。2019年,他2570岁,还将一直活下去——还有比这更久的吗?

老子有言:死而不亡者为寿。活到100岁算长寿了吧?但于宇宙而言,不过白驹过隙,一瞬而已。孔子活了73年,在当下也算达到了平均年龄,而在当时平均年龄只有40岁左右,这已经相当于如今的百岁老人了。

有趣的是,孔子的73岁,以及后来孟子的寿命84岁,成了民间对寿命界限的一种淳朴认识。民间谚语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之说,就是中国老百姓对人寿的一种基本判断:圣人也都只活到这个岁数,我们普通人怎么好意思活得比圣人寿命还长呢?

孔子的身世及少年时的贫贱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他的先祖是商朝的王族,所以他临死前也交待了弟子,要用殷人的习惯来办自己的丧礼。

他父母的年龄差52岁,这在当时和当下都很不一般。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69岁时娶了17岁的少女颜徵在,第二年生下了孔子。

《史记》记载,当时颜徵在很担心叔梁纥年纪大不利于生育,就到尼丘山上祈祷,于是顺利怀胎生下了孔子。

孔子出生时的头顶中间稍有凹陷,像尼丘山顶的样子,于是取名为丘,字仲尼。“仲”是排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第一任妻子生了九个女儿没有生下儿子,又娶了第二任妻子生了个儿子,却腿有残疾,只好再娶这第三任妻子为他生下仲尼,一个健康聪明的儿子。

实在是叔梁纥已经太老了,在孔子3岁时就去世了。颜徵在在叔梁纥去世后过得十分艰难,她带着年幼的孔丘离开夫家,来到鲁国首都也就是现在的曲阜过着贫苦的生活。颜徵在也短寿,在孔子17岁时就去世了。

曲阜是鲁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小孔丘在这里可以受到较好的文化教育。生活的艰难让他过早地懂得了人生况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年时期的他替人放羊,羊群生长和繁殖都极好。还做过仓库管理员,进出的帐目都清楚分明。

后来他成名,精通“六艺”,还学会了不少过人的本领。当时有乡里调侃他: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51479)(3)

“孔子了不起啊,学问渊博样样都厉害,但不知道他是以哪个方面的专家而出名的!”

孔子听到后自嘲:

“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51479)(4)

“我是哪方面的能手呢?是驾车,还是射箭?算了,我是驾车能手吧。”

所谓“六艺”,是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礼仪、奏乐、射箭、驾车、典籍知识、计算。其中驾车可算是最低级别的最具有体力劳动特征的技能,孔子就调侃自己说,算了,我就是个好司机。

其实 ,孔子除了精通“ 六艺”,除了是官方介绍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还是个政治家、军事家、礼仪专家、音乐家……样样精通,所以他“大哉无所成名”。后来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说:

“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论语/子罕)

“孔夫子是圣人吧,不然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才华呢?”

子贡转述之后,孔子老实而又无奈地自嘲:

“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我年少的时候贫穷低贱,所以学会了很多粗鄙的谋生本领。贵族们的孩子有这许多的本事吗?不多的。”

孔子的《活着》版本该怎么叙事

有一本描写死亡的当代名著,书名叫做《活着》—— 这是余华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做福贵,他一生都在经历着他所有亲人的死亡。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都一一死去,最后只有一头老牛与他作伴,他把那头老牛也取名叫做“福贵”,常常与它聊天,聊一一逝去的亲人们的过往点滴。

这是一个令人悲从中来感慨万千又不知如何表达的故事。孔子的一生也经历着亲人们一一逝去,其惨情与福贵有极其相似之处。

3岁,父亲死了。幼年失怙。

17岁,母亲死了。未成年双亲皆亡。

70岁,唯一的儿子先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

71岁,他最赞赏的、心中内定的儒家掌门人颜回死了。他失去了他的学说接班人,悲痛万分,连连质问:“天丧予?老天这是要亡我呀!”

72岁,与他关系最亲密的弟子子路死了,死得惨烈,被敌人剁成肉酱。从此风烛残年牙齿不好的孔子再也不吃肉酱。

73岁,孔子死了。

孔子在他生命的两端,特别无助和脆弱的阶段,频繁地失去着至亲、至爱和至重要的人。这样的一份凄惨悲情的人生履历,如果给任何人作一个事先的选择,都不可能有人愿意接受。但没有选择的孔子只能一一接受、承受也忍受了下来,他没有抑郁,也没有崩溃。同时,他还开启并创造了这份凄惨的人生履历的另一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短的,也是最震撼的人生经历。孔子自述15岁时立志于做学问,30岁时就可以立身处世,40岁时可以免于困惑,对世间一切有了通透澄明的见解,50岁时领悟了自己的天 命所在,60岁时可以顺从天命,70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违反规矩,圆融透澈。

在这段简明且中心突出的自述中,可以看到孔子大约每隔十年就能进入一个更高层 次的境界。从中,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核心指向是“修身”。从修身的角度来看孔子的生平与思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种事业,叫做人生。

孔子没有在这段履历中叙述一生中做过什么官,发了什么财,授业了3000弟子,其中有77名弟子精通“六艺”,还有特别了不起的孔门10哲。更没有提他53岁出仕做了中都宰,一年后大治,56时升任大司寇(还代行相事)。这些世人心目中的高阶官位和实权,在以“知其不可而为之”而著称的孔子心中都不以为意。

他也没有叙述自己的委屈,为母国所不容而在外颠沛流离地周游列国14年,多少次受尽冷眼与奚落,多少次茫茫然如丧家之犬,多少次有过性命之虞……在他自我总结的人生履历中,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内在成长、境界修为和精神上的澄明清澈。

专题总结

从以上一系列的数字来看孔子,他艰难地渡过了悲情却成就非凡的一生,为这个世界创造并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他活着时努力地改造世界的政治,当时没有达成目的,却开启了中国的平民教育传统,并创造了伟大的儒家文明。今天,儒家文明与基督文明、佛教文明并称世界三大文明,孔子、耶稣、释迦牟尼并列为世界三大圣哲。

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基本以时间为序记录了孔子的一生,《论语》留下了孔子生动的音容笑貌和格言语录,读者有心细读的话,都可以更详尽地了解孔子,更全面地宗仰这位圣人。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51479)(5)

来源丨深圳教育报刊总社《深圳青少年报 中学周刊》

感谢浏览

深圳少年派

在这里,我们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551479)(6)

合作电话:0755-83521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