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倦怠的主要特征(说教师吝啬是一种偏见呢)(1)

一提到老师,有些人根本不过脑子,张口就来:怪道呢,原来是个老师,老师都很小气的。

他们说的老师小气,就是吝啬,花钱不大方,出手不阔绰,比叫花子好一点。

说实在的,过去很长时间里,老师这个群体的确很辛苦,你让他花钱,他也得有啊。

我见过一对老夫妻,他们解放初因为认识几个字,就考进了师范学校。那时候,乡村师资短缺得很,就让他们上师范速成班,不到一年就分到了农村小学任教。

然后,他们接二连三迎接各种运动,熬到八十年代,工资才40多元,这个钱,要养家糊口,要孝敬老人,要人情世事,这区区几个钱,那是必须要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

教师倦怠的主要特征(说教师吝啬是一种偏见呢)(2)

农民结婚后许多人还能建三间大瓦房,农村教师干一辈子没有自己的房子,都是到处调动,始终脱离不了农村学校。他们到哪个学校,就住在学校里,以校为家。有时候为了贴补家用,就在学校附近开荒种粮种菜,日子的的确确过得比较饥荒。

所以,老一代的教师没见过大世面,更没见过大钱,你怎么能要求他出手大方?即便有钱了,你让他挥霍那比杀他还难受。

这是时代造成的,结果有些人把含辛茹苦的老师看成吝啬,给他们身上贴标签。

即便是现在年轻的一代教师,出手阔绰了,会花钱了,但是在有些人眼里,还是有标签。

过去的教师挣钱少,现在的教师工资高吗?

教师倦怠的主要特征(说教师吝啬是一种偏见呢)(3)

这又是一个误区。

可能是由于连篇累牍的宣传,可能是教师有个百分之十的调资,有人就说如今教师工资高,但是他们认为教师工资高归高,仍然吝啬。

我的一个老乡是河南唐河县人,他最近拍了一个视频,说自己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城连考两年终于考上了在编教师岗位。

可是,当地有个政策,招聘的老师都要到农村基层任教。老乡就分到一个十分偏远的乡村小学校。这个学校6个班级,十来个老师,没有食堂,离集镇还远,放学后自己煮饭,自己到河边洗衣。

上岗后月薪1900元,老乡是本科毕业,但没办法都是这个工资标准。一个月吃饭、穿衣,钱根本不够花。

更要命的是,一旦分到了农村,很难再调进县城,有时候从小学想到初中任教比登天都难。年轻人找对象都困难。

教师倦怠的主要特征(说教师吝啬是一种偏见呢)(4)

所以,有很多考进教师编制的年轻人,一年半载都走了,有些人宁愿去大城市打工,也不想待在农村当老师。

我还有一个亲戚,本科师范毕业,有十五年教龄了,工资才刚刚3000元,20多年教龄的老师也就是4000块钱。很多老师直到退休,拿不到5000元。

说实话,现如今的物价,2000元的工资养不住自己,你怎么能够要求他不吝啬?

我曾经采访过一些老师,问他们工资多少才能留住教师?

他们说不高,刚入职的教师4000元,20年以上教龄的老师6000元,这样才能吸引优秀人才任教,也能够留得住教师。

教师倦怠的主要特征(说教师吝啬是一种偏见呢)(5)

我认为,普遍认为教师比较吝啬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第一,老教师过去的日子太苦,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给人一种小气的印象。

第二,至今教师工资还是比较低,尤其是农村教师,因为他没钱所以他大方不起来。

第三,教师书生气浓,花钱比较理性,也从来不会做样子。

第四,教师没有投资的理念。比如有些人花钱大气,请客吃饭送礼舍得花钱,他们是将花钱当作一种投资,是想得到回报,甚至是想吃小亏,占大便宜,教师没有这种想法。

第五,真正的读书人是不擅长社交的,教师也是这样,所以在人情社会中显得另类,遭人非议。

说农村老师吝啬的人,说到底是对教师有偏见,骨子里看不起教书匠。

我想,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教师的地位会不断提高,现代教师的风貌绝对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一些人对教师的偏见也会烟消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