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是我们中学语文(至少粤教版是这样)学过的一篇古文。是西晋初年李密写给西晋的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表达了自己因要赡养九十多岁的祖母而不愿应征(当官)的苦衷。那么,“孝顺”是否是李密拒官的最大原因呢?

陈情表中李密和晋武帝是怎样的人(写下陈情表的李密拒绝晋武帝征召的最大原因)(1)

《陈情表》的介绍

小编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 李密的从仕条件

陈情表中李密和晋武帝是怎样的人(写下陈情表的李密拒绝晋武帝征召的最大原因)(2)

李密

袁绍(影视剧照)

真正对李密有影响的,除了在其早年抚养他的祖母刘氏,就是他的老师,同为先朝蜀汉大臣的谯周。谯周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其争议在于作为蜀汉的大臣,在蜀国还没亡国的时候,散播了一些亡国的言论,并且劝后主刘禅退位。且不论谯周的行为的是非,但至少说明了谯周不会死守臣节(后来他也做了司马氏政权的官)。而同曾在蜀汉为官、同样师承谯周的陈寿(《三国志》作者)后来也投靠了晋朝。由于史书上没有特别说李密忠于(或不忠于)先朝,而鉴于他的老师(谯周)和同学(陈寿)的表现,改朝换代绝不是李密拒绝从仕的首要原因。

陈情表中李密和晋武帝是怎样的人(写下陈情表的李密拒绝晋武帝征召的最大原因)(3)

谯周

2. 李密的结局

在其祖母刘氏过世后,李密才出仕,先是做了县令,后任太守,官阶不高,但他也想为朝廷做实事。他在任上也算为百姓办了好事,如力争不让过境的王侯对百姓过多勒索。正是由于为官刚正,在朝中鲜有人举荐,后以言触怒了晋武帝被罢官,后来便因病去世了。可见李密作为地主阶级左派,做事还是很纯粹的,古人常以忠孝并提,在家孝者,为臣必忠,这一理论在李密身上很好地体现出来。

陈情表中李密和晋武帝是怎样的人(写下陈情表的李密拒绝晋武帝征召的最大原因)(4)

忠和孝是封建士人的两大核心价值

3. 正史对李密的定性

陈情表中李密和晋武帝是怎样的人(写下陈情表的李密拒绝晋武帝征召的最大原因)(5)

《晋书》

在二十四史中,《晋书》对李密的生平最权威,最具代表性(《三国志》是裴松之的注引用了《华阳国志》,其记载跟《晋书》大致一样,因此下面以晋书为准)。我们知道,二十四史从《史记》开始,史家就遵循在人物传记的后半部分,专门列出具有各方面品质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如酷吏、官吏、忠义、孝友(孝顺和友爱)等,而李密被放进了“孝友”的那类传记里,说明了两点:1. 他的为人最大特点是孝;2. 他除了孝顺,其他的方面并不显著(如果显著的话一般会专门列传,至少不会放在“孝友”的门类下面,比如李鸿章、张居正这种具有复杂性格和历史作用的,就不会专门给他们定性归类)。而《晋书》和《华阳国志》都明确记载了李密对祖母的孝顺,且都提及了李密最终因直言触怒了晋武帝而被罢官,足以说明了李密当初拒官的动机,对蜀汉的怀念、对新朝的恐惧(这一点在邓艾伐蜀有过体现)都不是最大原因。

陈情表中李密和晋武帝是怎样的人(写下陈情表的李密拒绝晋武帝征召的最大原因)(6)

作为开国君主,晋武帝的治国理政实际上并不理想

因此,我们应该相信,这篇《陈情表》应该是情真意切的,“孝”就是李密作为封建社会的臣子最重要的特征。尽管在封建社会后期,“孝”对人的约束显得很僵化(如“张居正夺情”),但至少在1000多年前的李密身上,忠和孝显得很是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