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强(战国七雄之魏国的历史)(1)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是第三个被秦灭亡的。魏国从公元前403年魏文侯魏斯建立诸侯国到公元前225年魏国都城大梁被水淹、魏王假被俘,共历经了8代8个王178年。

魏国的先祖是周朝时武王的弟弟毕公高,因被武王封于毕国,故称毕公高。武王死后,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继续辅助周成王,成王死后,召公、毕公又辅助了周康王。毕公主要负责管理刑狱,在他管理期间,天下安定,四十余年没有人犯罪,史称“成康之治”

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强(战国七雄之魏国的历史)(2)

晋献公时,毕公之后的一支名叫魏武子,曾随公子重耳在外一起流亡了十九年,先后辗转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八个国家,最后在秦国缪公的帮助下重耳返回晋国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文公,魏武子因功被封为了大夫。

晋顷公时,魏武子之后世魏献子开始主持国政,此时,魏氏进入六卿,同为六卿的还有赵氏、韩氏、范氏、中行氏及智伯氏,而赵氏为赵简子鞅,隐隐已成为六卿之首。

晋出公时,智伯氏联合赵、韩、魏三家共同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封地,这样六卿实则就剩下了四卿。

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强(战国七雄之魏国的历史)(3)

晋哀公时,智伯氏专政,日益骄横。公元前455年,智伯氏假借晋国国君之命,向赵、韩、魏三家索地,赵襄子不予,智伯氏就率韩康子、魏桓子三家一起进攻赵襄子的封地晋阳,并“引汾水灌其城”。紧要之时,赵襄子策反韩、魏两家共同攻取智伯,灭了智伯氏。这样晋国就只剩下三卿了,三卿中以赵氏最为强大。

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强(战国七雄之魏国的历史)(4)

魏桓子的孙子是魏文侯魏斯,公元前425年晋幽公九年,魏斯为晋国正卿,他任用法家代表李悝(kuī)为相实行变法,并用名将乐羊、吴起等为将,魏国成为了战国初期最先强盛起来的国家。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七年,卿大夫魏文侯魏斯、赵烈侯赵籍、韩景侯韩虔三家被周天子赐封为诸侯,从名义上承认了三家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389年,魏将吴起以5万魏武卒打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保护了魏国的河西之地,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阴晋之战”

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强(战国七雄之魏国的历史)(5)

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魏武侯、赵敬侯、韩哀侯三家废掉晋静公,将其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三家共同瓜分了晋国的土地,称为“三家分晋”

魏武侯之后为魏惠王,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又称梁国。公元前353年魏国在攻赵回师途中的桂陵中了齐国的埋伏,这是有名的“桂陵之战”,十年后,魏军又在马陵被齐军打败,魏将庞涓中箭身亡。从此,魏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强(战国七雄之魏国的历史)(6)

公元前333年,秦将公孙衍进攻魏国,魏国被迫割让阴晋与秦国修好;此后,公孙衍再度进攻魏国雕阴,斩首魏军八万,擒获魏将龙贾,魏惠王将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

公元前323年,魏与韩、赵、燕、中山五个国家进行了“五国相王”, 即五个国家互相承认对方称王,以达到“合纵”的目的。此后,中原六国不断合纵抗秦,又不断遭到秦国“连横”政策的破坏。

公元前293年魏襄王时,秦将白起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镇)发动了对韩魏联军的作战,史称“伊阙之战”,共歼灭韩魏联军24万余人,夺取了韩魏大片土地。

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强(战国七雄之魏国的历史)(7)

公元前257年魏安釐王二十年时,秦赵长平之战后的第三年,秦国出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联合楚国春申君和赵国平原君共同打败了秦国,解救了赵国。

信陵君死后,秦国不断蚕食魏国,夺取了魏国大部分地区。

魏王假时,公元前225年,秦将王翦之子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魏国都城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了。

魏国从从魏文侯算起,人才济济,本国的人才有李悝、乐羊、西门豹、庞涓、公孙衍、公孙痤、苏秦、张仪、范睢、信陵君、尉缭等,外来的人才有吴起、孙膑、商鞅等。而诸如纵横家公孙衍、张仪、苏秦、范睢,兵家吴起、孙膑,法家商鞅等,皆为魏所不留而去他国,这些人后来都在他国建立了不世的功勋,出将拜相,位列公侯。

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强(战国七雄之魏国的历史)(8)

史载魏国自魏惠王之后代代有癖好,而且皆是恶癖。魏惠王酷好珠宝,好大喜功,沽名钓誉;魏襄王酷好种马;魏哀王酷好工匠;魏昭王酷好武士;魏安釐王有“龙阳之好”(同性恋者);魏景滑王酷好丹药;最后一代魏王假癖好獒犬,在秦攻魏都时,不思用兵良策,而用獒犬代替兵士,魏国终被信陵君言中,水淹城破而亡国。

国家有此君王者,不灭才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