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崂面起始于80代初,红火于90年代,衰败于2000年后的包茂高速公路通车。红火了30来年,记录了运输业的发展变迁,一个时代的缩影。

一个餐饮能做起来是要有先决条件的,一是位置,二是菜品定位,三是口味和量数吧。圪崂面能火的原因首先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处于八十代交通要塞的洛川塬上,往南一马平川,往北下山就是界子河、富县,南来北往的车辆必经之路。那个年代陕北运输出行主要是靠公路的。物资调运、车站都以县城为主,道路弯弯曲曲,上山下坡,车辆动力,刹车都没现在的先进,下坡时要停车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让刹车鼓凉下来,制动才有效,那时候的车没有给轮毂上装喷淋系统,这个发明是在90代末才出现的。尤其是80年代,道路是又陡弯路又急,路面又窄,刹车鼓要是发热,就没刹车了,那是致命的,一旦刹车失灵就冲出路畔掉沟底,一般就车毁人亡了。上坡后行驶一段路程等车辆发动机温度降下来后,就要停车检查一下车辆传动轴、轮胎、锅圈等安全系统,这些系统完好后就可以加大油门放心跑了。这是常年跑运输的老司机们总结出的经验,停车检查,顺便吃饭一取两得。这也就是最初在圪崂村驻车吃饭的主要原因。

陕北洛川最好的地方(一个时代的缩影)(1)

后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巴车、小轿车越来越多了,再加上这里的饭菜是按人头计算,一菜一面一份账比较实惠,自然形成了这里独特的餐饮品牌了。坐大巴车的可能都知道,到了富县茶坊车站,上完厕所后驾驶员就喊:下一站到圪崂吃饭。

圪崂面能火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地方口味量大。陕西人爱吃面,这一带过往车辆不是去西安就是到榆林,所以都爱吃面,在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人们的生活刚刚改善,一份账里一盘菜一碗面 ,对有些饭量小的刚能吃饱,饭量大的就不够吃了,而且那个年代的人普遍能吃饭量大,圪崂村地处洛川县塬上,盛产麦子、玉米,大豆,有粮食。所以餐饮经营者掌握了这一因素后,采取了菜要钱,加面不要钱的经营模式,这正适合过往客人的需求,深受大家喜爱。口碑好了,一传十,十传百,来这里吃饭的就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大巴车也在这里吃饭呢?这其中的奥秘后来才知道,大巴车的驾驶员和售票员吃饭是免费的,老板就是为了拉生意,赚这一车三四十人的钱。这就是洛川人的精明之处。

到了九十年代 这里形成了具有规模化的五六十家、近百套的餐饮住宿经营店,公路两旁院子内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汽车,家家生意兴隆。这里,已经成为餐饮业靓丽的一道风景了。

随着各阶段各省市的高速公路网建成,延西高速(G6522)公路于2006年09月建成通车,设计时速100km/h,双向4车道,个别路段限速80km/h。交通运输、人们出行,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家都追求宽敞快捷的高速公路,就不走上山下坡,设计时速60—80km/h.个别路段的30km/h的210国道了。过往车辆少了,圪崂村的餐饮住宿业自然就转型了。

但,来个豆腐、豆芽,辣子西红柿炒鸡蛋,多加些面,成了三俩人对圪崂面的美好记忆,时不时的开车到圪崂再体验再回味。

作者:李树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