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1)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在‘三伏’的4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是最热的时候。面对夏季最为炎热的时候我们如何过一个安稳舒服的夏天呢?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2)

最佳调味品——食醋,酷夏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3)

苦味菜,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委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4)

最佳汤肴——番茄汤,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充水分,一举两得。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5)

最佳肉食——鸭肉,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由于其属水禽,还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6)

最佳饮料——热茶,夏天离不开饮料,首选饮品应是极普通的热茶。红茶中富含钾元素,既解渴又解乏。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7)

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专家介绍,人在夏天会遇到三大危险,即强烈的日照、臭氧与疲劳,而维生素E可将这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8)

先兆中暑症状: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出现了四肢无力、口渴、多汗、头晕,体温可能会有一点点高。喝点水在温度低的地方稍微休息一下就好了。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高于38度,出现口渴、头晕、面色潮红、出汗量大的情况;或者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症状:面色白、血压下降。如果处理及时,几小时就可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重症中暑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和热衰竭。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体温有可能稍微偏高。这种情况需要就医哦!

预防中暑:人丹、藿香 正气水。预防腹泻:蒙脱石散、补液盐。痱子:十滴水 。蚊虫叮咬:风油精、清凉油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9)

随着三伏天脚步临近,热浪来袭,又到"冬病夏治"最佳时节,日前,多家医院的都推出了"冬病夏治"三伏贴特色疗法。中医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季机体阳气充沛之时,调整人的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防患于未然,尤以三伏天治疗效果更佳。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10)

入伏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发作。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11)

夏季入伏后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出伏注意事项(健康指南告诉你怎样轻松出伏)(12)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