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术馆作品欣赏,埋葬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日本女艺术家清原多代(1)

大约150年前的1876,也就是日本明治天皇登基后的第9年,意大利雕塑家,35岁的文森佐·拉古萨Vincenzo Ragusa,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轮船。同行的还有另外两位意大利艺术家:一个是风景画家58岁的安东尼奥·芬塔内西Antonio Fontanesi;另一个是建筑师,33岁的乔瓦尼·文·卡佩莱蒂Giovanni Vincenzo Cappelletti。三人应日本明治政府的邀请,前往日本进行艺术传授。三人都和日方签订了合同,合同期为3年。

三人中在日本逗留时间最长的是雕塑家文森佐·拉古萨。拉古萨来自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在来日本之前,已经小有名气,他曾在1872年获得了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举办的艺术展中获得大奖,并于1875年获得美术学院的荣耀学位。在挑选来日本雕塑家的比赛中,他脱颖而出,被选中来了日本。

在日本,拉古萨负责传授西方铜雕、木雕、泥塑等雕塑基本艺术技巧,此外还传授素描、临摹、造型、搭骨架、制造模型等技术。除了给工部美术学校上课,拉古萨还到横滨去教课。他在日本有自己的工作室,并为日本上层社会的人物塑像。他的工作一定看来很让日本人满意,1879年他受到日本明治天皇的接见,随后又签了6年的合同。

看起来日本的工作让拉古萨很开心。可惜日本工部受到保守派的打击,于1883年关闭了美术学校。这个象征着对外开放的美术学校只存在了6年。拉古萨不得已于1882年返回意大利。但拉古萨不是自己一个人回到自己的家乡: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日本清原一家三口。

邀请清原先生一家人来意大利,据说是因为他是漆画家。拉古萨有意让他把日本漆画艺术传授给更多的意大利人。和拉古萨一起来到意大利的还有他在日本搜集的4200件各种手工艺品。拉古萨有意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建立第一家日本文化博物馆。拉古萨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正赶上整个欧洲对日本艺术的追捧,尤其是日本木刻对欧洲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画家梵高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日本艺术的再现。可惜出于种种原因,拉古萨办博物馆的愿望没能实现。4200件藏品也被迫出售给了罗马的博物馆Luigi Pigorini Museum。原来打算在西西里传授日本手工艺的计划,最后也因为西西里当局的干涉,而中断。另外一个原因,是西西里缺乏学习漆画的材料。

清原夫妇二人在意大利住了6年后,回了日本,而清原夫人的妹妹清原多代选择留了下来。她不仅留了下来,而且1889年和拉古萨成婚。婚后,清原多代也改名为埃莉奥诺拉·拉古萨Eleonora Ragusa,成了一个意大利人的老婆。看来请清原一家来意大利的原因不止是传授漆画。在东京国立美术大学的大学美术博物馆,保持着一座清原多代的雕像,制作时间是1878年,那年清原多代17岁。

日本美术馆作品欣赏,埋葬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日本女艺术家清原多代(2)

独自生活在意大利,而且是西西里岛。这里是社会环境比起罗马和米兰,完全不一样。在岛上,当地妇女主要的角色是贤妻良母。但清原多代不是家庭主妇。她从小就开始学画,对艺术本来就充满了兴趣。她曾跟某日本大师学过绘画。现在人在西西里,她又开始改变风格,学习西画。她不仅画,而且参加当地举办的展览中,并多次获奖。清原多代还擅长刺绣,她的绣品在罗马举办的展览上曾获得了金奖。在学校没有关闭之前,她还担任了艺术学校的副校长。作为外来的日本女人,在西西里岛作为一个女艺术家,和当地妇女相比,应该说她更开放,更自由。

1927年,拉古萨去世,享年86岁。据说在他去世后,清原多代把家里的墙壁上画满了鲜花。

虽然清原多代生活在遥远的意大利,但她的故事还是传到了日本,媒体的炒作让她成了日本的女中豪杰。日本的亲属劝说清原多代返回日本,并来人接她回日本。1933年,66岁的清原多代接受了回日本的邀请。回到了阔别51年的日本。51年没有说日语,此时的她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母语。

从意大利,清原多代带回了丈夫拉古萨的16座雕像,并赠送给了东京艺术学校。这些雕塑如今还保留东京国立美术大学的大学美术博物馆。回到国内,清原多代没有放弃艺术。她开了一家艺术工作室,继续从事创作。可惜她这个时期创作的作品,大多毁于战火。如今在世的作品,是她留在意大利的一些作品。1939年,清原多代在日本去世。根据她的遗愿,她的骨灰一半留在了日本,一半回到了意大利,伴随在她的丈夫拉古萨墓旁。

如今说到清原多代,人们经常把她比作当代的《蝴蝶夫人》。而清原多代和意大利雕塑家拉古萨的故事,比歌剧《蝴蝶夫人》的爱情故事更现实。2017年一个题为“多代-文森佐:东京与巴勒莫之间的桥梁”的展览在西西里岛举办。无论是日本还是意大利都对这段跨国婚姻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

日本美术馆作品欣赏,埋葬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日本女艺术家清原多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