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酪酸梭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 科、梭菌属的一种产丁酸、革兰氏阳性厌氧细菌。 1933年日本千叶医学院Miyairy博士首次从粪便中分离出了丁酸梭菌,随后发现其培养物中含有少量的脂肪酸,可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生长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丁酸梭菌被广泛用作人肠炎治疗药物、食品添加剂、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在韩国和日本,丁酸梭菌早已被用作畜禽饲料添加剂,中国于2009年批准丁酸梭菌为新饲料添加剂。

丁酸梭菌的标准菌株(丁酸梭菌抑菌实验报告)(1)

1 实验材料

共培养用液体培养基;LB培养基

2 实验方法

2.1 丁酸梭菌对霍乱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

①霍乱沙门氏菌种子培养

取平板活化好的菌种转接到LB液体三角瓶中,装液量25 mL/100 mL, 37℃,150 r/min培养12-24h,取培养菌液测活菌数和pH值。

②丁酸梭菌单独培养

取丁酸梭菌菌粉0.1 g接种到装量为25 mL/30mL的细菌培养瓶中,置于37℃静止恒温培养24 h左右。(可按此比例扩大培养体积,最低比例为0.1 g:25 mL)

③丁酸梭菌和霍乱沙门氏菌混合培养

活化好的丁酸梭菌培养液1 mL接种到装液量为20 mL/30mL的细菌培养瓶中,再把培养好的霍乱沙门氏菌菌液1 mL同时接入该共培养液中, 37℃恒温静止培养。对照组为向同样的共培养液体培养基中(装液量为20 mL/30 mL)接种霍乱沙门氏菌菌液1 mL,37℃恒温静止培养。分别在16和24 h测pH值及沙门氏菌活菌数。

④计数采用平板涂布法

选择2~3个适宜梯度稀释液,吸取100 μL涂布平板,倒置于严格厌氧培养箱或严格厌氧培养袋中,37℃培养18~36 h后计数。每个梯度做两个平行,每个平板的菌落数在30~300范围内有效。

2.2 丁酸梭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的抑制作用

实验方法同上,魏氏梭菌种子液为严格厌氧,应采用共培养液体培养基。

3 实验结果

3.1 对霍乱沙门氏菌的抑制结果

丁酸梭菌对霍乱沙门氏菌表现出非常强的抑制作用,24h活菌数从单独培养时2.0×108CFU/mL减少到1.2×103CFU/mL。

3.2 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抑制结果

混合培养16h,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活菌数从单独培养时3.5×108CFU/mL减少到7×106 CFU/mL,24 h活菌数减少到0.4×106 CFU/mL,pH从6.8下降至4.6,呈现良好抑制作用。

3.3 对魏氏梭菌的抑制作用

混合培养后,魏氏梭菌活菌数从单独培养时的1×108 CFU/mL减少到1×10 5 CFU/mL, pH值从6.8下降到4.5,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

4 小结

(1)丁酸梭菌为严格厌氧菌,产氢气。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厌氧指示剂,粉红色表明培养基上层有氧;

丁酸梭菌的标准菌株(丁酸梭菌抑菌实验报告)(2)

培养一段时候后液体表面有气泡,为正常现象。

丁酸梭菌的标准菌株(丁酸梭菌抑菌实验报告)(3)

(2)丁酸梭菌平板形态如下。

丁酸梭菌的标准菌株(丁酸梭菌抑菌实验报告)(4)

(3)丁酸梭菌对霍乱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魏氏梭菌细菌含量控制在发病浓度之下,防止发病。尤其是对霍乱沙门氏菌抑制作用更强,可以达到净化霍乱沙门氏菌的作用。

5、结论

益生菌可以使糖类发酵形成有机酸和短链脂肪酸,这些酸能维持酸性环境,降低肠道的 pH 值,防止病原菌及腐败菌在肠道内异常增殖,减少肠毒素。此外,益生菌还可产生醇、过氧化氢等物质,合成溶菌酶、细菌素和抗菌肽等抗菌物质,达到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故丁酸梭菌可以有效抑制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的生长。

丁酸梭菌的标准菌株(丁酸梭菌抑菌实验报告)(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