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枭雄:杜月笙(1)

文/巫解

杜月笙的十个子女现状(杜月笙的凄惨童年)(1)

历史是逝去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一切过去和未来,都是当下。

我们站在当下,可以检阅时光链条的任何一个节点,以及这个节点上的每一个人物。而接下来,我将把这个节点定在了公元1888年。人物是杜月笙。

于是,时光飞速逆流,带着我们回到并不遥远的1888年。

1888年,正是清末光绪十四年。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病入膏肓,风雨飘摇中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

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事:京城、山东、东北奉天等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而安徽怀宁等地则遭遇了水灾。另外,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如果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那另外两件事情大概可以算是大事了: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几乎同一时间,慈禧老佛爷一声令下,开始大肆修葺供她消暑的颐和园。

本来,这两件事不该发生交叉,但充满戏剧性的是,修葺颐和园所用的3000万两白银,是以海军经费的名义筹措的。也就是说,本该拨给北洋水师的军饷,被挪用到了颐和园身上。

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就成了清王朝灭亡前的一件大事。而此时,内忧外患的清王朝距离它最后的葬礼只剩下区区23年了。

总之,这是一个乱世。所谓乱世,必是充满了变数的年代。既有变数,就会有英雄、枭雄粉墨登场,大展手脚。

杜月笙,可谓生逢其时——这年的8月22日,在上海浦东高桥镇的一栋旧房里,杜月笙呱呱坠地。接生婆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小肉疙瘩,平平常常,毫无特色。她洗了把手,接过杜家微薄的酬金,连声喜都没道,就颠着小脚回家去了。她不会想到,这个出生于贫困之家的小娃娃,日后会飞黄腾达、八面威风,几乎把整个上海滩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也不能怪接生婆有眼无珠。因为,与大多数非凡之人出生时的盛况不同,杜月笙生得太普通了,既无神物驾临,也无红光满室,她的母亲更没有梦到月亮、太阳、星星之类的星球坠入怀中——而这些异兆,历来被当作传奇人物的人生起点。细细琢磨,有点类似赢在了起跑线上的感觉。

不过,如果非要寻找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这一天正好是阴历七月十五,民间俗称的鬼节。所以,这个孩子一出生,家人都说他带有一身鬼气。但尽管如此,幼小的杜月笙还是给父母亲人带来了不尽的欢乐。

杜文卿,是杜月笙的父亲。这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一直在为生活努力奔波着。他曾在茶馆当过跑堂,也在码头做过丁役,后来终于有了点本钱,就与人合作在几十里外的杨树浦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但时势艰难,买卖越来越不好做。

杜月笙的母亲朱氏,靠着给有钱人家洗洗衣服,挣来一点微薄的收入,辛苦持家。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杜月笙刚满周岁的时候,朱氏病了。没办法,朱氏只好抱着襁褓中的杜月笙,步行几十里,去投奔在杨树浦开米店的丈夫。

可是,杜文卿米店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店中存下的陈米,早已卖了出去,而米价却一天天见涨,卖米的这些钱,根本就买不来多少新米。眼看着一天比一天难以为继,偏偏这时候妻子和儿子又来了,而且朱氏还有病在身。

面对这种情况,杜文卿更加忧愁。好不容易把朱氏的病治好,眼看着米店却开不下去了。于是,朱氏就和丈夫商议,进纱厂做工。当时,杨树浦有好几家纱厂,很多女子在里面做工。

天有不测风云,眼看着境况略略有所好转,却在一夜之间变得物是人非——再次生育的朱氏因难产与世长辞。

看看刚刚死去的妻子,再看看刚来到这个人世的女儿,还有尚不懂事的儿子,杜文卿悲痛难抑,号啕大哭。

哭完之后,他还得挺起脊梁,料理妻子的后事。杜文卿掏光口袋,为妻子买了一口白皮棺材,然后在亲人的帮助下,总算是把灵柩抬回了高桥镇。

朱氏的死,使杜文卿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但他必须挺着,如果他死了,一对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儿女还能依靠谁呢?他把杜月笙和他的妹妹一同抱回杨树浦,三人相依为命。

对杜文卿来说,生活太艰难了——忍受着丧妻之痛不说,还要挣钱糊口,还得照顾襁褓中的孩子,他实在是支持不下去了。最后,在亲友的劝说下,为了给三人都留条活路,只好忍痛把女儿送给了别人。

这件事,在杜月笙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什么印记,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猜想到的是,从那一刻起,他对生活的感受,肯定不再布满阳光。

许多年后,沧海桑田,杜月笙已成为名动全国的知名人士之后,曾千方百计寻找这位胞妹,但直到他逝世,这个骨肉团圆的愿望也没能实现。也许,那个襁褓中的孩子早就夭折了。

众生皆苦,我佛慈悲。生活之残酷无情,对谁都是一样的。

1892年,杜月笙5岁。这一年,不幸再次降临他这个明日大亨的身上。这年冬天,杜文卿突然染病,尚不及医治,便一命呜呼了。

(未完待续)

更多文章推荐:

杜月笙的朋友圈:蒋介石、段祺瑞、张学良、梅兰芳等皆是座上宾

戴笠最大的恩人不是蒋介石,而是杜月笙

袁世凯决心称帝,与这三人有关

李鸿章与翁同龢,到底谁是卖国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