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二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气虚怎么调理身体才能有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气虚怎么调理身体才能有效(气虚该怎么调理)

气虚怎么调理身体才能有效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二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下看,叫做气虚宜掣引之,掣是指的牵引,像我们经常有一个词叫掣肘,掣就是牵引着、拉着,拽拉的意思。《素问经注节解》里注解掣的意思就是“以手牵物也”。我们还知道皇甫谧写的《针灸甲乙经》,还有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这两部书在原文里也都是掣这个字。张介宾在《类经》说“气虚者,无气之渐,无气则死矣,故当挽回其气而引之使复也。如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是皆掣引之义也。”

这段话太精彩了,张景岳对于临床是非常的贴近,掣引之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进行手法按摩导引,帮助他输入,就像武侠小说里所说的导引,就是气功,不是输入内力的意思。上气要是虚,升而举之,比如说上气虚,清阳不能上升,用我们比较熟知的补中益气汤。下气虚者归而纳之,下气虚主要是指的肾虚,肾不纳气,这时候用补肾的方法,比如用补肾丸,左归丸、右归丸进行治疗。中气虚者温而补之,现代人最多的还是中气虚,中气虚怎么办呢?叫做温而补之。(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补中气可没有凉而补之,都是温而补之。补中气用四君子汤,有的时候气虚加上陈皮,要是有寒证加上干姜,肺气不足,整个元气不足,再多加点人参和生黄芪,给补上肺气。这就是不同的方面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张景岳在这方面确实是考虑得非常细,气虚是什么意思呢?要是气特别虚的话,这人就死了,而这个一般的正常的虚应“当挽回其气而引之使复也。”掣是这么理解的,它就相当于把气给拉回来,让恢复正常的状况的意思。这就是张景岳的理解。

我们再往后看,《素问吴注》的作者吴昆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从针刺法解意亦通”吴昆是从针刺的角度理解,因为前半段还在研究刺法,像我们前面所讲的“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这其实就是针法。他认为这里也是在讲针法,他说“气虚,经络虚也,经络之气有虚处必有实处,宜掣其实者济其虚者。”就用针刺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经络之气。经络之气怎么恢复呢?就是有虚的地方必有实的地方,宜掣引其实济其虚,其实就是说白了补虚泻实的意思,就是把虚的地方给补上来,把实的地方泻下去。

我们针灸就有针刺的手法,针刺的手法当中它就有泻法和补法,比如同样是扎太溪穴,要用泻法,就是提插捻转的非常重手法,就是泻这个经的气。要是用比较温和的手法,慢慢的纳入,这个比较温和的时候,那就是补法,就是补肾精的气,就是用不一样的手法,就得出不一样的结果。都是一个穴位,但是差别就很大。

所以在这里就是从针灸的理论,还有实操上来理解,就是要“掣其实者而济其虚者”,就是把实的地方给消掉,然后把虚的地方补好,就是补虚泻实的意思。总而言之,这一段话讲的就是气和血如何进行调理治疗,同时血实应该怎么办?气虚应该怎么办?古代医家也进行了不同的注解和分类。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二十七。(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