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全国电影制片公司自身利益角度,来探索一下我们现行电影发行分账制度!开篇不墨迹直接说结果:不合理、绝对不合理,如果非得要在结尾加上一个字,那就是:改革!如果您作为影视同行,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赞建议和关注。

首先要了解我国电影票房分账基础(制片人课堂三电影票房分账制度的思考)(1)

我国,现行电影发行分账方式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但是行为过程中,也包含了国家的管控监管,当然是收费的监管。而电影从制片生产到面对观众,那是层层剥茧抽丝,一部电影包含成本在内,亲爱的观众们每张票价里,制片企业只能拿到30-36%比例的收益,注意这不是净利润,这是包含成本在内的总回款,而其他64%或者70%去了哪里?大概范围基本就是: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和税金8.5%~发行机构或者院线系6%-8%~最后的50%左右被影院截流(注意,这里面影院的成本高吗?这个问题我们后面阐述)

首先要了解我国电影票房分账基础(制片人课堂三电影票房分账制度的思考)(2)

作为制片公司存在的呼声和质疑,我们不妨从如下几点探讨一下,或许能够为电影行业专家提供一点思考和建议:

一,电影专项基金

1.电影专项基金,条例解释为大概率就是国家从票房里强制收取的一种备用款,用来扶持优秀影片或者导演人才电影民工之类的扶持计划,我理解总结称之为:取之于影用之与影,那我请问一句专家:那税款干嘛?税款本意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不是双重收费标准嘛?

2.电影专项资金扶持了所谓的更好的影片,那些赚了几十个亿的影片本身就赚了盆满钵满你还要给它扶持、奖励?而小型公司负债累累倾家荡产去拍片,还要背书缴纳专项基金?这是一种奇葩的“人头S”,这里还不包括未来收益后与股东之间的税金、企业所得税,税中之税!

因此,电影管理部门在研判制定政策时可否考虑设计一个门槛,比如票房低于1000万专项基金扣1%、票房低于2000万的扣2%.直至最高扣取6%。

二,影院的50%左右之分账权

影院,对于制片公司而言,其实也是一个垄断行业和霸王餐的机构。诚然,影片的输出终端,影院是客观所在。我们不能否认,影院的投资建设,管理运行,入座率高低针对而言也是事实的成本控制,那么我们也不能否认,影院的收入主流来自于影片,至少70%比例,但是普通观众谁都知道,影院的海报广告和食品链,映前广告都是维持影院运行收入的来源之一。

中国影院的投资建设,来自于地产资本或者与地产资本相关,同时作为电影输出终端,资金实力和潜意识决定了他们的行业垄断权,定调收取票房50%左右不难理解了。然而这种比例之高在实践中,对制片企业是沉重的打击。

以投资一部2000万元制片成本的电影为例,按照35%制片公司的分账权,在该片全国总票房升值至5800万时.制片公司勉强收回成本,此时利润为0,而影院此时毛利润已经高达2900万,这种1:29000000万比例不值得经济学家和广电专家思考吗?当然,影院的成本自然包括在里面,这种成本包括建筑损耗成本,人工等等,有多少呢?

所以,面对如此利润,大型电影公司纷纷筹建自己的影院,而对于一般的中小型电影企业,你的影片自然成了别人羔羊。

如果,我们把电影艺术之外,当做传媒的载体,或许能够解决这样的有失公平的分账制度。

比如,影院系建立一支专业的广告评审组,每一部影片评审她的广告含量成分,设计广告级别,如广告占有率A级(植入率明显)定义票房分账率50%,广告占有率B级,票房分账率45%.以此类推CD级别。

广告植入率的审查,与票房分账方式挂钩,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作为制片企业在获得广告植入的同时,同时签署影院告知权协议,促进广告植入完播率,增加了影院的收益,增加了制片公司的收益。这种三方机制是建立在相互制约机制上的,如果广告商制作方隐瞒了真实植入事实,影院有权删除影片任何广告痕迹,哪家制片公司愿意承担广告未播的法律纠纷呢?

三,建立电影广告联盟

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电影收益走的是市场路线,而电视剧走的是广告购买路线,即电视台出资一次性采购作品。那么电视台哪来的钱?当然是收视率与广告植入的N次方。

电影和电视剧是艺术视觉作品,更是媒体传播载体,影院的管理者目前还没有达到电视台运行广告业务的高度,或许明知故犯,刻意忽略广告业务,而垄断票房分账方式。目前,很多影院的映前广告,强制播出,这是影院自己的收入,而观众为此买单里,却没有制片公司半毛关系。

建立电影广告联盟,不仅仅是制约三方机制的保障设计,更是符合电影票房分账制度改革与提升。联盟的确立,能够解决广告业更大倾向性的投入电影,这是比任何资本进去电影投资,更好的投资模式。

广告商获得巨大的投放效应,电影公司获得成本的减持,影院获得最大、合理的分账权,影院的广告完播率会大大提高。

电影广告联盟的建立和存在意义,一定是把电影作为传播载体,而实施广告资金主流的一种平衡监控。制定优秀的标准,权威的审查报告,为影院、制片方、广告主服务,实现公平合理的电影收益杠杆效应

四、制片公司成本的压力

如果,说一个商品出厂价10元,工厂流水作业的利润可能为2-3元,这种比例对于电影公司来说,至少票房初期,命运是相同的;那么商品流通终端最终价格我想不会超过20元,按照生产成本市场规律,观众所奉贤的电影票价就一定有50元为电影公司所能获得分账权益。

如果,电影票房分账方式或者说包含的制度能够进行改革。如果,制片公司的分账能提高5-10个点,中国电影制作水准一定能够提高,好的作品才有制播双方的共同发展收益。

包括,电影专项资金政策的合理指定,而不是给富人再送锦衣、给小微影片方再补一刀的有失公平的局面;一刀切的结果只能是票房大卖的电影越来富,小众电影公司倒闭归隐。

目前,全国省市地区建立了属地电影扶持政策,然而这种扶持仅仅是代表性奖励制度,入围门槛之高,可谓望洋兴叹;分配额度之少,可谓杯水车薪。

中国电影制片公司票房分账权比例的提升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路程,或许只是5%点数,却折射出一种行业的等级与分配制度。如果,这些问题行业专家明知如此而无力改变,那就是电影制造业的悲哀,以牺牲一批一批小微电影公司,来维持圈养资本控制下所谓大型公司,最终的电影艺术本质,终究被资本浪潮吞噬,称为时代悲哀。

(撰文|上海JALAI PICTURE 电影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