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最大的痛苦是,分不清是真还是假,想想看,你突然发现,那些人、事以及让你最珍惜的时刻,并没有消失,也没有死去,却是更糟的,他们都不是真的,你想那会多可怕。”

病房外,精神科医生平静地叙述这一残酷的事实,艾丽西亚哽咽地透过玻璃窗注视着病床上正在接受治疗的丈夫,眼中弥漫的是担忧和心痛之色。

病床上的约翰·纳什在用药后被迫平静下来,一滴泪珠滑下眼角,仿若真的在与那些曾经深爱的人们告别,与那些惊险却又意气风发,满怀雄心壮志的日子告别。

这是影片《美丽心灵》中约翰·纳什第一次真正面对自己患病的事实,与现实妥协接受精神治疗的场景,是整个故事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约翰·纳什的心灵开启艰难成长岁月的开端。

心灵的治愈力量(厌恶人群精神分裂的他)(1)

电影《美丽心灵》讲述了天才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在潜心学术研究的同时,与自身精神分裂症作着长久的斗争,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完成了心灵蜕变的故事。

影片由朗·霍华德执导,罗素·克劳、艾德·哈里斯、詹妮弗·康纳利等主演,上映于2001年。

影片根据数学家约翰·纳什的真实故事改编,隐去了一些不太必要提及的现实事件,挑出了约翰·纳什与病魔作斗争的经历作为主线讲述故事,呈现出了一条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心灵成长蜕变之路。

所谓“美丽心灵”,除了影响力巨大的学术贡献之外,约翰·纳什这颗不完美的心,究竟“美”在何处呢?

01 信任自己是前行的指路灯

约翰·纳什最初出场时,是一个古怪、孤僻、不合群的社交废形象,说话直接从不关注对方的感受,与人对话时会有许多不自觉的小动作,可以看出他的极不自在。

然而他并非真的不懂所谓的“社交技巧”,而是从内心深处拒绝无用社交,比起与人打交道,他更喜欢用学术思维看待世间万物,用简单直接的逻辑去解决问题。

心灵的治愈力量(厌恶人群精神分裂的他)(2)

也就是这样的特质,使他与周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但他并不在意,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他的执拗超乎想象,而“博弈论”的诞生,却恰恰源于这份执拗。

那什从入校起便有天才之名,也拥有撑起这一名气的实力,但他的实绩很长一段时间都落后于人,原因在于他一心执着于学术创新,誓要发现属于自己的原创理论,对其它的实践活动完全不屑一顾。

对于这一群尚在深造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条近乎不可能的艰难之路。那什的行为遭到了导师的警告和同学的嘲笑,他自己则因为研究陷入瓶颈而焦虑异常。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想过放弃,也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他始终坚信他能做到。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博弈论”的成就为他铺平了进入人人趋之若鹜的惠勒研究室的道路。

虽然那什近乎病态的固执和执拗并不算什么优点,但他有一点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并记在心底,那就是,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价值。

不把评判自身价值的标准交给别人,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无论何时都坚定地信任自己,这一点,那什始终都做得很好。

确诊精神分裂症后,那什接受的治疗令他思维迟钝,无法工作,也无法回应妻子的需求,他在痛苦之余中断服药,致使病情复发,当精神科医生再次要求他接受治疗时,他拒绝了。

心灵的治愈力量(厌恶人群精神分裂的他)(3)

那什与医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据理力争,他坚信可以依靠自己的逻辑分辨现实与幻想,用头脑克服精神分裂症。

最终,在妻子的支持下,他赢得了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

如果说坚定的目标是力量的源泉,那么信任自己的信念便是手中的指路灯,视野所及的前路或许崎岖,或许黑暗,逃避与放弃都是下策,唯有直面压力,握紧掌中那一缕微光砥砺前行,才有机会收获一片柳暗花明。

02 必要的舍弃是与自己的和解

在那什的精神世界中,他幻想的人物有三个:浪子室友查尔斯,查尔斯的侄女玛西,还有国防部官员威廉·帕彻。

查尔斯是那什的室友,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是个与那什完全相反的人,没有课业压力,也没有社交障碍,活得自由随性,也是一个无论何时都能理解、认可那什,支持他一切决定的人。

玛西是查尔斯的侄女,大约十岁左右,她与那什十分亲近,喜欢和他撒娇,时不时张开双手索取一个拥抱。

威廉·帕彻是那什的秘密上司,要求那什用破译密码的才能为国效力。

这三个人物,可以说是那什除了妻子以外投入感情最多的人,是那什孤独的内心深处对友情、亲情,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

心灵的治愈力量(厌恶人群精神分裂的他)(4)

在前期谁都没有意识到那什患病的时候,他拥有深爱的妻子,亲密的好友,极具价值感的秘密工作,活得那样幸福而又意气风发。

一纸诊断,打碎的不仅是那什生活的希望,更是多年感情的空付。

“艾丽西亚和查尔斯从来没有在同一个交互式的环境里出现……”当那什的幻想终于伤害到妻子的时候,他用最擅长的逻辑思考找到了真实的答案。

“玛西不可能是真的,她一直没有长大……”这句话,是那什最终给予妻子的答案,不仅是为了留下想要离开的妻子,更是说给自己听的告别语。

为了让自己在回归正常生活的同时能够保持大脑的活跃思考能力,那什开始了与幻想人物共存的生活,每天都能清楚地看到这三个人在自己身边打转说话,却要努力地无视他们。

这对于那什来说,事实上是很残酷的一件事,他们是曾经与他那样亲近的人,刻意无视他们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与挚友绝交,与亲人生离的痛楚,然而这样的痛楚,那什也熬过来了。

“他们仍在这里,也许永远不会消失,但是我已习惯不理会他们……他们是我的过去,其实每个人都被过去所缠绕。”

心灵的治愈力量(厌恶人群精神分裂的他)(5)

多年后,那什与年轻时曾经针锋相对的老友走在校园里,望着不远处仍旧存在于视线里的三个人这样说着,语气中是历经千帆后的平和。

那什与他又爱又恨的三个幻想人物斗争多年,无数次牵挂留恋又狠心转身,终究与他们,或者说与自己的内心达成了和解。

为了回归社会,给妻子一个正常的家,那什选择了舍弃那份他贪恋却又不值得留恋的温暖,这份舍弃虽然痛苦,却为他带来了新生。

03 爱是成功的缘由和因素

“你想知道什么是真的吗?你,我,还有这里,这才是真的,说不定能让你从梦中清醒的东西,并不在脑里,而是在这里,我需要去相信,非凡的事有可能会发生。”

在那什第二次发病但拒绝治疗后,妻子艾丽西亚蹲在他面前,看着他的眼睛, 抓着他的手放在彼此的心口,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那什坚信他的头脑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精神分裂症,妻子艾丽西亚却告诉他,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心里,有爱才能创造奇迹。

事实上,那什最终能够做到回归生活、正常工作并且头脑清醒地站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妻子艾丽西亚是功不可没的。

心灵的治愈力量(厌恶人群精神分裂的他)(6)

用自身的智慧和毅力战胜精神分裂症本身就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想法,那什选择的是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若非妻子在关键时刻以自身安全为赌注,坚定地给予了他鼓励与支持,孤军奋战的那什几乎不可能得到救赎。

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那什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深爱与感激之情。

可以说,在那什不幸的人生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妻子艾丽西亚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份真实的彼此相爱,成为了那什最强大的后盾以及成功的缘由。

那什与病魔斗争的经历,事实上也是一条艰难的心灵成长之路,他从最初的孤僻拒绝社交,到渐渐融入人群,从对搭讪的基本礼仪都不屑一顾,到学会感受爱、表达爱,这条路走得艰辛,好在终是过尽千帆到达了彼岸。

04 平凡中铸就的最美传奇

电影《美丽心灵》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mind在词典中解释为“智力、理智、精神、意见、记忆力”,所以中文译名中的“心灵”二字,指的便是智慧与精神的双重含义。

“智慧”之美不必说,那什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博弈论”等学术成就,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精神”之美,则是在那什心灵艰难成长的旅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什是学术上的天才,在情感上却连普通人都不如,在这个他的天分没有涉及到的领域,他成长得极其艰辛。

心灵的治愈力量(厌恶人群精神分裂的他)(7)

但也正因如此,当那什历经困苦到达彼岸时,他会比普通人拥有更深的感悟,他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回望自己的来时路。

始终坚定地信任自己,拥有及时止损断舍离的勇气,从情感淡漠到学会感受爱、感恩爱、付出爱,这每一件事说说简单,要真正做到、做好一点都不容易。

那什在自己的试炼之途中将这几件事做到了他能达到的最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所贡献的人,如此心灵,又怎会不美丽?

约翰·纳什是伟人,是传奇,却也是芸芸众生中最平凡的一员,他不完美,但于你、于我,他的故事若能给予一星半点的启发,便也足够美好了。

*图片来源电影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