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遗漏的请留言区补充。

元代时期,一些服饰的前胸后部处织有方形的装饰图案,其被称之为“胸背”,这样的服饰在考古中有发现,方形纹饰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似乎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但蒙元时期的胸背对于明代常服补子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

代表官位的补子制度定型于明代,装饰在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处,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 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补子图案为蟒、斗牛等题材的,应归属于明代的“赐服”类。

明代,补子也沿用元代旧称,称为“胸背”,或称为“花样”。李氏朝鲜作为中国的属国,官服制度一如明朝,但胸背制度建立较明为晚,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正式采用。​​​​

明代官员品级对应的补子(明朝文官补子官服图案)(1)

明代官员品级对应的补子(明朝文官补子官服图案)(2)

明代官员品级对应的补子(明朝文官补子官服图案)(3)

明代官员品级对应的补子(明朝文官补子官服图案)(4)

明代官员品级对应的补子(明朝文官补子官服图案)(5)

明代官员品级对应的补子(明朝文官补子官服图案)(6)

明代官员品级对应的补子(明朝文官补子官服图案)(7)

明代官员品级对应的补子(明朝文官补子官服图案)(8)

明代官员品级对应的补子(明朝文官补子官服图案)(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