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立冬后,天气越来越冷,不少以电动车为出行工具的市民为挡风御寒,纷纷为电动车套上了挡风被,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日前在南京江宁就发生了一起因为挡风被剐蹭引发的交通事故。

现代快报记者街头走访发现,一大半的电动车都挂有挡风被。这些挡风被,有的能遮挡双腿,有的是升级版“护腰连体”式,可将骑行者全方位包裹。该怎样在保暖的同时又保证安全呢?

挡风被能防雨吗(降温后挡风被又)(1)

案例

电动车套上厚厚的挡风被,车主手脚被束缚出了事故

前段时间,南京迎来一次降温。在这次降温后,有一种类型的交通事故数量有所增加,那就是电动车主被挡风被束缚住手脚,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11月10日上午,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交警大队东山中队接到一起报警,金箔路金宝市场门口非机动车道内,尹某和罗某两辆电动车同向行驶。尹某想从罗某左侧超车,结果因为尹某电动车前方安装了挡风被,挡风被钩住了罗某电动车的车把手,导致尹某和罗某被拉倒在地。幸好两人因为穿着较厚,没有受伤。

民警在查看现场情况表示,挡风被的体积普遍偏大,极容易与旁边事物发生钩挂,发生危险。同时挡风被遮盖了手部,遇到紧急情况或发生交通事故时,双手根本没办法从电动车挡风被中抽出来。由于手臂被缚束缚,车主的身体会失去平衡,根本找不到支撑点,很容易摔伤。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江宁区,淳化交警中队也接到一起报警,称在辖区淳化东月桥路上,一名女子在骑电动车上班途中,因“挡风被”导致行车不便,径直撞上一辆面包车。事故造成了车辆的轻微受损,所幸电动车车主没有受伤。因责任明确,电动车主也只能自认倒霉,并称以后一定注意,不能只为了保暖而忽略了安全。

探访

温度和安全怎么选?一大半电动车主加装了挡风被

当温度和安全成为并列选项时,你会怎么选择?11月15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街头探访发现,一大半的电动车主都安装了挡风被、保暖手套、挡风雨棚等。甚至有不少自行车骑手,将衣物反穿,以此抵御寒风。

上午9点,在鼓楼区某综合性商场的非机动车停车处,已经停上了几排电动车,很多电动车都安装了挡风被。一名正在停放车辆的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最近几天太阳比较好,但是早晨骑电动车上班,寒风仍然往骨头里面“钻”。当记者追问是否担心有安全隐患时,该女子则反问:“不安装的话,手都冻僵了,那样骑车就安全吗?”

下午1点,在南京闹市区的洪武北路上,记者对安装挡风被的车主数量进行了统计。在两个红绿灯周期里,通过此路口的电动车车主有80多人,其中40%的骑车人安装了挡风被。偶尔经过的自行车骑手,也会选择反穿衣物,防止冷风从胸前领口灌入。“我们也知道安装挡风被会束手束脚,有时候推行也很难,但是没办法,确实是冷。”

在探访中,记者发现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鲜少有安装挡风被来御寒的,即使有耐不住寒冷的,他们也仅仅是在车把手处,安装了保暖手套。在攀谈中,他们表示,单位有做过相关的提醒,希望大家尽量采用护膝和手套来保暖,其次就是电动车踏板处要摆放保温箱或者快递箱,这也是他们不安装挡风被的原因之一。

挡风被能防雨吗(降温后挡风被又)(2)

热销

数十元就可以买到挡风被,样式更新迭代越来越多

在都市街头不时可以看到安装了各式各样遮阳伞、挡风被的电动自行车在行驶。随着时间的发展,挡风被也在更新换代。从最初的分体式挡风被到一体式挡风被,从单人款挡风发展到亲子式挡风被。

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以“电动车挡风被”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了数种类型的选项。商家将挡风被分为小型款、冬季加厚款、折叠款、分体款、亲子款等。这些挡风被的价格并不高,价格区间在20-100元不等,往往数十元就可以买一个质量不错的挡风被。卖得好的商家,月销量甚至可以达到10万 。

在线下的电动车维修店里,也有销售电动车挡风被的。不过在这里销售的挡风被,价格会稍微高一些。商家解释道,“我们质量好哎,而且这边包安装,帮你安得好好的,省得自己忙活半天。”

与此同时,记者对电动车把套、电动车护膝、电动车护肩围脖等物品进行了搜索,发现销量都不俗。

挡风被能防雨吗(降温后挡风被又)(3)

提醒

采用不当的御寒方式,会增加事故发生率

记者搜索得知,虽然目前没有法律规定,在电动车上安装防风被要处罚,但是为了骑车人安全起见,交管部门还是建议大家不要使用挡风被。南京交警曾开展过集中整治这种非法加装遮阳伞、挡风被的违法行为。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曾拆除遮阳伞、遮阳篷、挡风被1206件。

江宁交警表示,不管是挡风被还是反穿衣,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交警提醒,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应及时拆除电动车挡风被,冬天骑行的时候,千万勿将衣服反穿。比较安全的方式是佩戴安全头盔,并且戴手套、使用护膝,这些东西更灵活,不会束缚车主的双脚和双腿。即使在路上行车时遇到危险,车主的手也可以灵活运动,碰撞后,手可以支撑在地上,以此保护自己。

不仅如此,江宁交警称,由于车主穿着厚重的挡风被,会导致自身的观察力大打折扣,通过路口或者过马路时,一定要“左顾右盼”,在确保完全安全的情况下再通过。

通讯员 张爱国 现代快报 /ZAKER南京记者 季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