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米利根是一名背负多起强奸案的嫌疑犯,当他被警方逮捕时,却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一无所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心理学怎么改变自己的人格?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心理学怎么改变自己的人格(你有几个自己用简单的)

心理学怎么改变自己的人格

比利∙米利根是一名背负多起强奸案的嫌疑犯,当他被警方逮捕时,却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一无所知。

原来,比利∙米利根拥有24种人格,而犯下罪行的,是他这些人格中的其中两种。他的这24种人格,无论是年龄、国籍、语言、性格、还是智商,就连性别都各不相同。他体内的这些人格可以相互交谈、下棋、互相控制对方的行为。

以上的故事来自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拥护的房间》。不少观众在看完影片后,都会惊叹这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然而,《你有几个自己》一书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自我。

本书作者朱建军,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意象对话疗法的创始人。他从事心理咨询已有30多年。同时,他也是自认识领悟疗法创立者钟友彬先生后,我国第二位独自创立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学者。

他在书中告诉我们,像影片中比利∙米利根的多重人格是一种极端的情况,是一个人身上各个不同的“自我”严重分隔时的表现。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隐隐约约也可以觉察到自己身上不同的“自我”,但心理问题较少的人,可以较好地支配这些不同的“自我”,以达到和谐的状态。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发现自己这些不同的“自我”?又该如何让这些不同的“自我”和谐相处,从而让自己活得更自洽、从容和强大呢?

01.运用神奇的“拆人”术,找出自己不同的子人格

我们想要活出自洽、从容的人生,首先就要先了解自己。如何才能充分了解自己呢?作者给我们提供的方法是,利用人格意象分解技术,也叫“拆人”术。是指运用意象对话的心理技术,对想象中出现的心理图像进行分析,得出它的象征意义,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每种人别独立存在的心理内涵都会被拟人化。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幻想和所谓的降神会。只要自主心灵成分被投射出来,无形人随时会出现。”

而意象对话,就是给“无形人”一个出现的机会。如果一个人心中所包含的多数或所有无形人都出现了,就可以叫作人格意象分解。而每个无形人的性格特质,就是每个不同的子人格。

如何让这些“无形人”出现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的。作者会先简单地向来访者介绍一些人格意象分解,引发来访者的兴趣。告诉来访者,我们引出的子人格将表现为一个想象出的形象。TA的性别可能是男,也可能是女,年龄段可能是老人,也可能是孩子。

接着,让来访者在安静的、光线不要太强的环境,舒适地坐好或躺在床上。接着,对来访者说:“每个人都有内心冲突、内心矛盾的体验。有时你会觉得你好像有几个不同的我,他们经常会有冲突、矛盾。这些矛盾的成分我们称作子人格,只要放松地去体验,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的子人格。好,现在你舒适地坐好,闭上眼睛。放松,轻声地问自己我有什么子人格。然后,你只是安静地等 待,不要刻意去想,放松你的意识,等待他们的形象在你眼前自然地出现。对出现的人格成分你也不要评判,他们都是你人格中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优劣。”

作者有一次,给一位女博士做了人格意象分解。这位女博士在想象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驼着背,老态龙钟的老妇人,看上去有气无力的样子。而另一个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她满身的泥巴,一脸的委屈,看上去很可怜。

老妇人代表着她认为自己没有朝气,透露出她性格中衰弱、自卑、没有勇气的一面。而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则代表她胆小、可怜的一面,透露着她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护却又得不到。

意象分解时,除了会出现人的形象外,可能还会出现动物或鬼神的形象,这都是正常的,每一个形象都是一个只人格。这些形象都有不同的含义。每一个子人格只有一个基本性格。通过这样的想象拆解,我们就可以找出都有哪些不同的性格特征。

02.要看清自己的心灵世界,先了解子人格的互动状态

在做人格意象分解时,通常把每一个子人格都当作一个独立的自己来看待。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身体中,有15-40个子人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15-40个自己。

有人就必然会有人际关系。这些子人格之间也有着“人际关系”。各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4类,即不认识、认识但是不关心、认识但是不喜欢、认识而且喜欢。

一个子人格不认识另一个子人格,代表着我们内心的隔离。自我隔离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一些自己不想看的东西。比如,一个女孩子在15岁时被强暴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忘了这件事。她在做人格意象分解时,就会出现一个愤怒、狂暴的子人格。但是其他的子人格都不认识她。但是,这种隔离会使人们缺少他很痛苦,阻碍内心能量的流通。想要增进对自己的了解,我们就要让不相识的子人格彼此认识。对自己更加了解了,意味着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关心自己的内心,从而促进心理成长。

一个子人格如果对其他子人格不关心,代表着这个人有着一种对人的性格。在强迫症或强迫性格人群中较常见。如果让这种子人格占主导,那么这个人就会离群索居。

子人格之间互相认识但却不喜欢,这种情况反映子人格之间的心理冲突。比如,工作狂的人,有一个追求效率的子人格,同时也有一个懒惰的子人格。这两个子人格之间虽然认识,却互相讨厌。

子人格之间互相认识且相互喜欢,代表着这个人的内心比较包容、和谐。

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小社会。当子人格之间相互喜欢,这个人的内心就不会有太多的自我矛盾,也就不需要压抑自己,对自己也会更接纳,从而心情也会比较快乐。

03.用人格的力量来成就自己

大家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他们各自拥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但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威王的弱。所以比赛了数次,田忌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田忌在孙膑的指导下,变换了比赛策略。他先用自己的下等马应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输了每一局。再以自己的上等马应付齐威王的中等马,赢了第二局。最后,以自己的中等马应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赢了最后一局。三局两胜,田忌用同样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比赛的出顺序,就取得了转败为胜的结果。

同样的,如果我们善用我们每个子人格的优势,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难题,让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每个子人格都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辞退”他们。我们需要做的是善用它们的优势,让它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出现,就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

比如,有个人经常感觉工作很累。心理咨询师问她,在工作中都有哪些子人格在场呢?她回答,是一个很有爱心、乐地助人的“小妈妈”在上班。当别人工作有不懂时,她都会去帮忙。当别人心情不好时,她就会去安慰,到最后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心理咨询师跟她建议,以后上班是不是可以不要带“小妈妈”去,换带“侠女”去呢?当她按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执行后,发现工作压力就减弱了。

不同的情境下,用更合适的子人格替代不合适的子人格,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适应性,还也可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写在最后

你认识你自己吗?如果你想要活得更自洽、更从容、更强大。那么,建议你也来阅读下这本《你有几个自己》。相信它能帮助你看清心灵世界多重人格的奥秘,助力你突破对“自己”了解的局限,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