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家暴” 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了全网讨论的焦点。


当看到瘦弱的女孩被高大的男人,强行从电梯里拉扯出去时,所有网友都愤怒了。事情发生后,大叔的各个微信群里,也都在谴责那个施暴者,同时为女孩感到悲伤。


家暴的心理阴影(看到别人被家暴)(1)

papi酱旗下艺人宇芽,被家暴的视频截图

“我完全不敢打开那段视频……”

“我无意中看了一眼,真的害怕今晚会做噩梦……”

“好可怕,我都不想找男朋友了,更别提结婚……”


大家激烈地讨论着,且女孩子居多。她们不仅害怕受到家暴,而且在夏天的时候,也特别害怕在大街上穿短裙、穿短裤,因为好像稍微不留神,就会遭遇无法想象的伤害。


“我很能够理解你们的感受”,一位男同事突然在群里这样说。


女孩们有些好奇,他一个男孩子,怎么一下子就能感同身受了呢?


“我曾经在英国读书,每当走过学校附近那条著名的同性酒吧街时,就会不知不觉中变得很紧张、很恐惧,因为经常听同学说,有男孩子在那里被搭讪、被骚扰……”


大叔突然意识到,当我们看见家暴、性骚扰这样负面的消息时,除了会愤怒、悲伤以外,还可能会充满恐惧,特别是那些与受害者有着相同身份的人,例如女孩看到女性被家暴的消息,男孩听说男性被性骚扰的消息…… ta 们更容易变得焦虑、变得恐惧。


恐惧与焦虑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了深深的不安。


甚至,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事情不用亲身经历,光看新闻就可能会带来心理创伤!会让我们开始不信任周边的环境、不信任身边的人。


02

隔着屏幕,心理也会受到创伤?


心理创伤,是心理学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


简单来说,当我们遭遇一些灾难性事件,例如战争、袭击、性骚扰、意外事故、暴力行为时,如果自身难以处理灾难事件带来的压力,难以调节相关的负面情绪,那么心理上就会受到创伤。


家暴的心理阴影(看到别人被家暴)(2)


心理创伤的产生,可能是经历了一次特别大的灾难事件,例如被家暴、被性侵;也可能是经历长期的负面事件,例如情感上持续受到忽视。


这个时候,我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进而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障碍,例如,受到家暴的女性,无法正常上班,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此时,便需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例如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


一般情况下,如果及时寻求帮助,还是会很快好起来的;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那么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我们常说的 PTSD。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患有 PTSD 的人,会出现三种典型的症状:[5]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灾难性事件不仅仅会让那些亲身经历的人,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会给那些隔着屏幕,在手机上看到相关信息的人,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痛苦。


家暴的心理阴影(看到别人被家暴)(3)


例如,今年发表在《Science》子刊的一项研究,便把研究主题瞄准了 —— 浏览网络上的暴力事件新闻,对人们的影响。[4]


在这次研究中,Rebecca Thompson 等研究者,跟踪了 4165 位用户,在一些暴力事件后,例如爆炸事件,浏览相关新闻,对自身情绪与行为的影响。


整个跟踪调查的过程,长达 3 年之久。


最后,Rebecca 发现,面对网络上报道的暴力事件,即使人们没有亲身经历过,却也会在 6 个月之后,仍然表现出创伤后应激症状(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同时,这种创伤后应激症状会让人们在事情发生 2 年后,仍然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而且,在 3 年后,仍然会更加关注最近发生的负面事件,出现严重的心理痛苦,例如悲伤难过、恐惧紧张……


看到网络媒体中的负性事件 → 出现创伤后应激症状 → 担心未来 → 浏览更多的负面信息 → 悲伤、焦虑……


这种创伤后应激症状更具体的表现,是女孩子普遍会体会到的一种 “猎物心理” —— 总觉得自己在被人 “狩猎”,并因此处于一种警觉、戒备的状态:


例如走在夜晚的马路上,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脑补很多画面:

“有脚步声一直跟着自己,怎么回事?”

“这个人走的方向怎么跟我一样?不会是跟踪我吧??”

“脚步越来越近了,我还是慢一点吧,等他超过了我,看清是男是女……”



—— 这便是在上文提到的 “过度警觉”,即一种创伤后应激症状。


表面上看来,这种 “过度警觉” 的状态,好像是在保护自己。但实际上,持续性的提心吊胆,会给女同胞们带来很大心理负担。如果,这些日积月累的焦虑、压力、悲伤与痛苦无法疏解,那么很可能会逐渐发展为更加严重的心理创伤。


家暴的心理阴影(看到别人被家暴)(4)


03

如何减少网上负面新闻对自己的影响?


如何照顾自己,减少那些负面新闻对自己的影响呢?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重建我们的安全感,让紧张的神经放松下来。


1. 避免极端思维


很多研究都表明,我们会倾向于关注那些特别负面的事件。其实,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本能。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关注负面事件、总结相关经验,可以让我们学会保护自己,有利于生存,有利于繁衍生息。


不过,这样做的弊端便是,我们可能会过分夸大负性事件的普遍性,进而很难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安全感,形成了一种极端化的非理性信念。

“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思维。”

—— 贝克


当这种非理性信念形成后,你便可能开始恐惧找男朋友、恐惧结婚、恐惧穿的少……


根据全国妇联的数据统计,全国有 24.7% 的已婚妇女曾遭受过家暴。说实话,这一比例不低,甚至可以说很高。所以,我们都要关注家暴,减少、杜绝家暴。[1]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 70% 左右的已婚妇女没有遭受过家暴。


另外,我们看到网络中报道出的家暴事件,都十分严重。这就会给人一种错觉 —— 好像几乎所有女性都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Heuristic),即我们认为自己看到的事情,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发生着。[6]


所以,你我都需要时刻意识到,“安全的大部分” 才是真正的普遍,这样有利于建立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感。


家暴的心理阴影(看到别人被家暴)(5)

2. 重构脑海中的记忆


记忆对我们个人至关重要,就好比历史对整个人类有深远意义一样。


如果,记忆中都是网络上报道的负面事件,那么会发生什么?


我猜,可能会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3]


他把一只狗放在笼子里,每当蜂鸣器响起时,就会电击这只狗,狗狗痛得到处乱窜,却无法逃出笼子……


令人震惊的是,在多次实验后,即使蜂鸣器响起时,笼子已经打开了,但狗狗却不会想着逃出去,而是直接躺在地上呻吟,即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在这只狗狗的记忆中,好像已经不存在美好的事情了。


怎么办呢?


在 2015 年,同样有研究者拿来几只老鼠做实验,同样是通过电击的方式,让它们习得性无助,并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例如对生活缺乏兴趣。[2]


然后,研究者们发现,当处于严重抑郁状态下的老鼠,被激活脑内的快乐记忆后(例如,性生活),它们会变得快乐起来,开始积极探索环境,对生活重燃激情。


注:激活记忆的方式属于前沿技术 —— 通过激光发射器,将蓝光打到老鼠的特定神经细胞


家暴的心理阴影(看到别人被家暴)(6)

日常生活中,网上那些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不会很快就让我们无助、抑郁,因为每个人都会尝试自我调节,其中最有效的一个方式,可能就是看些积极美好、能让你快乐的东西,例如搞笑的综艺节目、令人感动的电视剧……


给大脑注入更多快乐的信息,并尝试激活以往快乐的时光。


就像大叔的一位同学曾经说的那样:“每次在网上看了一些负性事件后,我都会找些积极、感动的东西来看,中和一下,不然情绪真的受不了。”


3. 培养自己的边界感


大叔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同理心,所以在看到别人被家暴、被性侵的新闻时,我们会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因而自己也会难过、悲伤,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同理心有利于我们心存善意,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是,当我们过度沉浸在他人的世界中,一直共情他人的负面情绪时,自身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例如整个人都变得忧郁了。


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了你我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浏览网页时,突然就蹦出来一条坏消息 —— “某某再次家暴……”,有种防不胜防的感觉。


这时,你可以尝试建立边界感。


就像我们常说的,要与父母、孩子、伴侣建立边界感,给彼此独立的空间。面对网络上的种种负面消息,我们也应该建立边界感。


特别是,建立自我与网络上受害者的边界感。当发现自己沉浸在受害者的世界中,为他们感到不公平、感到深深的悲伤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停下来,尝试离开他们的世界,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来。


家暴的心理阴影(看到别人被家暴)(7)


这样做不是自私,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让自己在下次遇到这些事时仍然可以心存善意。

因为,如果我们沉浸在太多的负面消息中,可能会逐渐丧失同理心 —— 负面消息给自身带来的伤害太大了,身体为了保护我们,会让我们开始变得冷漠……


因此,培养自己的边界感,让自己有更多的力量来生活,来支持、帮助更多的人。


写在最后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好,但肯定也没有那么坏。


网络上最容易传播的,几乎都是负面消息,我们在关注的同时,也要发掘一些美好的事物。当好与坏足够立体时,或许才会更加凸显出平凡生活的珍贵之处。

家暴的心理阴影(看到别人被家暴)(8)


祝福你,

我的朋友,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