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中,皇权乃普天之下最为尊贵的权力,人人都对它趋之若鹜。不少人的尸骨都散化在这摸不着看不见的权力之上,但只有那少数人才能够掌握这世间最大的权力,执掌他人的生死。

为了追逐权力而引发的血案数不胜数,最有名的要数清朝的九子夺嫡。四皇子胤禛胜出,其余皇子被圈禁的圈禁,被迫害致死的被杀,结局惨不忍睹。因此上位者雍正的继位问题为后人争议。

早在清朝几百年前的宋朝也是如此,宋太祖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又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在释权的人中恰恰又遗漏了自己的亲弟弟赵光义,才使得赵匡胤的后人无缘于宋朝皇位,直到南宋高宗后,皇权才再一次回到赵匡胤一脉。

宋太宗的继位自然引发了朝野乃至民间的议论纷纷,都道他皇位来历不明。当时太祖的德昭太子尚且在世,再加上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怎么也轮不到赵光义这个叔叔头上,因此众人议论纷纷。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1)

许是直到自己的皇位来之不明,因此太宗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来使自己的皇位得到认可;当然也实行了很多政策来稳固政权,减少威胁。其中便有太宗对宗室的政策。一改之前较为宽松的政策转变为限制和防范。

一、太宗继位

976年,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于宫中议事,随后共宿宫中,不想第二日清晨,赵匡胤便暴死于宫中,年仅五十岁。随后不久,却是太祖弟赵光义继位,要知道当时太祖德昭太子和德芳尚在,皇位却兄终弟及,怎能不令人心生疑惑?

1.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是北宋发生的一个谜案。976年,重病的太祖召赵光义进宫议事,谈到半中间,有人看到在烛影下,太宗像在躲避着太祖,又听到有斧子落地的声音。

当天晚上太祖便驾崩了。皇后遣太监王继恩告知太子德昭继位,王继恩却叫来了赵光义。皇后一看赵光义,便知道太子不能继位,只能向赵光义示弱。随后赵光义继位,后世称“宋太宗”。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2)

很多人认为赵光义是弑兄夺位,这种说法被记录在《续湘山野录》中。之后蔡东潘的《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候的《宋宫十八朝演绎》都延续了上述说法,并在其中添加了许多太宗弑兄的细节。

有人支持便有人反对。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分析:太祖驾崩乃四鼓时分,当时皇后派人召德昭太子进宫,却不想使者未去寻找德昭,却去寻了赵光义来。赵光义听闻大为震惊,不知真假,犹豫不决,还是使者几番催促才终向宫中走去。

因此这两种说法也被后世学者沿袭,争论不休。

2.金匮之盟

对于太宗继位,还有一番说法,为金匮之盟。据记载,太祖之母杜太后病重时,太祖一旁侍疾。

杜太后弥留之际问太祖怎么得来天下的?太祖伤心不已,说:“都是依靠祖上的福荫。”太后却说:“不然。周氏之所以没了天下,就是因为传位给了一个幼儿,才使得天下不保的,之后你应该传给弟弟,这样才能保住大宋天下。”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3)

太祖答应了,又请来赵普做此誓约,藏于金匮。

金匮之盟虽然可信度很高,但始终没有发现金匮之盟的原文,因此其内容也是具有较大争议。一方认为太祖传位赵光义为两人;另一方认为太祖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再传位于赵廷美,为三人。

二、太宗继位引发的问题及对宗室政策的调整

古代宗室是政治体制的产物,和皇室密不可分,历代皇帝重视宗室,却也防范宗室,但总体来说,给予宗室优厚的条件。而太宗继位以来,宗室政策的变化与太宗继位问题相关联。

1.太祖时期的宗室政策

太祖时期对待宗室的态度是较为和善的,太祖制定的政策也较为宽松。许是太祖知晓打天下的不易,建立宋朝后想要让自己的家人们好好享受一番,因此太祖时常对他们关怀备至。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4)

有一次,赵光义因生病,太祖听闻后,亲自去看望弟弟。诸如此类,太祖对待弟弟们和亲戚们的宽容自不必多说。另外,太祖对小辈们也是关爱异常。真宗小时候就被接进宫抚养,另外还有赵廷美之子等其他宗室成员。

除此之外,太祖给予了宗室很大的信任及权力。其弟赵光义和赵廷美曾开封尹与兴元尹,太祖还允许他们参与到处理政务中去。当时的太子德昭,先是有了实权,再被允许参与到朝政之中。太祖还时常对宗室进行封赏,如太宗就曾被封为晋王。

2.太祖时期的宗室政策

太宗由于是不正当继位,因此宗室对于太宗是有很大怨言的。起初太宗出于不可得罪宗室延续了太祖当时的宗室政策,但之后因太宗继位问题引发了宗室一系列矛盾,才不得不改变一些政策。

979年,太宗带兵攻打幽州,德昭亦跟随在侧。有一天晚上,军中发生大乱,众人寻太宗不得,有人便提议立德昭为皇帝。太宗回来听闻后很不高兴。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5)

恰巧因此次北伐失败,太宗心情更是雪上加霜,便迟迟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封赏。德昭便进宫与太宗谈论此事。太宗想起了有人想立德昭的事,便阴沉着脸大怒:“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封赏也不迟!”

没想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德昭惶恐至极,退朝后便自刎而死。太宗听说德昭之死,悔不当初,抱着德昭的尸体痛哭流涕,随后追封为魏王。此时成为太宗与宗室矛盾爆发的一个燃点。

981年,太祖之子德芳也去世了,此时,太祖一脉的皇子全部离世。第二年有人告发秦王赵廷美意图谋反,太宗大怒,便罢免了赵廷美的开封尹。自此宗室内不再有握有实权的人。

以上可得知,因太祖一脉皇子全部离世和赵廷美意图谋反而被削权后,太祖和廷美一族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太宗一系地位渐升,从而保证了太宗地位的稳固和大权的掌握。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6)

3.宗室政策的调整

太祖借廷美谋反一案,趁机改变对宗室的政策。先说赵廷美一系:赵廷美死后,其子女虽受到了一定的宽恕,但两个儿子被派往地方任职,廷美其余的子女全部随行,这相当于将廷美一系彻底流放,也将廷美一系彻底排在权力之外。

值得一提的是,自廷美谋反后,其系均不能再享受宗室所收到的优待。另外,太宗还派韩检与刘蒙叟分别担任两个州的通判,表面上是通判,实际上的任务是监视他们,限制他们。

而太祖系虽仍处于政治中心开封,但他们在京中并无实权。不仅如此,太宗对于自己的皇子也有了防范。他先是降低宗室秦王的地位,不能再超过宰相等重臣的位置,还不让自己系的皇子掌握实权担任官职。

此后,太宗时期建立起来的宗室防范政策不断发展。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7)

三、质疑太宗继位的两种说法考证

1.太宗继位是否名正言顺?

宋太宗赵光义的历史评价一直不太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传言他的皇位是杀了自己的哥哥宋太祖后得来的,由此衍生出了一个“烛光斧影”的成语,那么“烛影斧声”的真实度又有几分?

首先是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年轻时武艺高强,还创有“太祖长拳”和“太祖棍法”,而且五代十国本就混乱,他早年冲锋陷阵才有了地位继而创立了宋朝,因此太祖本人应该是孔武有力的形象。

但是他却在一夕之间身亡,确实令人生疑,因此烛影斧声也就有了很大可能性。但此事却经不起细细推敲,因为无论是在《续湘山野录》还是《宋史通俗演义》等著作中,只是对“烛影斧声”的细节进行了细化,但还是对于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

前文说过,宋太祖时期对待宗室是非常宽松的,太祖还时常对太宗的地位进行提升,先将太宗任命为开封府尹,后又独授亲王,显然将他放在了一个储君的位置。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8)

如果是采取不正当手段继位,那么宋太宗继位之初就会改变对宗室的政策,但宋太宗刚开始却是延续了太祖的宽松政策。另外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面对太宗继位也并没有反对,仅仅是沉默。因此可以看出太宗继位是得到太祖允许,顺理成章。

所以“烛影斧声”这个典故很大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不可信。

2.杜太后遗言传位之说是否真实?

对于宋太宗继位的质疑也有太祖之子德昭、德芳之死的原因。在德芳死后,金匮之盟的主角之一赵普爆出来一个惊天大秘密:杜太后遗言让太祖传位于赵光义。不过里面还有一个被世人争议的点就是传位的人数。

其一是传位于赵光义;其二是传位于赵光义、赵廷美、再是赵德昭。先不论哪个是真是假,此处探究的是金匮之盟的真假。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9)

注意这个时间点,金匮之盟是赵普在德芳死后也就是赵光义已经继位六年了,赵普才说出来这个秘密,而不是在太祖驾崩后,因此金匮之盟存了疑。

再看内容上,赵匡胤是在35岁的时候称帝的,当时的赵匡胤正处于壮年时期,而且杜太后是在赵匡胤称帝第二年也就是36岁的时候,才病逝的。当时太祖之子德昭已经十一岁了,为何在太祖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考虑继承人呢?

而且杜太后提出传位问题是怕宋朝像后周一样主少国疑,就算赵匡胤只过了几年便驾鹤西去,那德昭已经长大成人了,怎么会有幼主继位的情形出现呢?是不是考虑的有点多了?

因此也可以看出金匮之盟很大可能也是后人杜撰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宋太宗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从烛影斧声)(10)

总结

上文分别从太宗对待宗室的态度和政策、烛影斧声、金匮之盟三个方面分析太宗继位的真实性,可以得出太宗继位顺理成章、名正言顺。

要论为何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很大可能依托于北宋建立之初社会还不稳定,还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急需一位能够担负得起大宋江山、将国家治理的长治久安的人,此人非太宗赵光义莫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