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健演唱的歌 香港金牌作曲人林健华已经在广州扎根8年了(1)

林华健演唱的歌 香港金牌作曲人林健华已经在广州扎根8年了(2)

林华健演唱的歌 香港金牌作曲人林健华已经在广州扎根8年了(3)

林健华和莫文蔚。发行超过20年的《忽然之间》至今仍不断翻红。

林华健演唱的歌 香港金牌作曲人林健华已经在广州扎根8年了(4)

为陈奕迅创作的《我的快乐时代》《与我常在》,林健华说还听到00后在唱,是非常开心的事。

咖位第25期

很多人都听过莫文蔚的《忽然之间》,陈奕迅的《与我常在》《我的快乐时代》,杜德伟的《情人》,古巨基的《必杀技》,其中《忽然之间》发行已超过20年,还能不断翻红。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都出自一个人,林健华。

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至今创作和制作歌曲350多首,专辑制作50多张,合作巨星超过100组的香港资深音乐人,扎根广州已经将近10年,近年一直致力发掘及推广有才华的年轻音乐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音乐文化融合。近日,林健华接受南都专访,他说扎根广州,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粤语歌的有效融合让回归乐坛的他更有信心。

A 与广州同在

听过林健华写的歌的人不计其数,知道他最初以Blackbox乐队出道的人却未必很多,从1995年到现在,林健华纵横华语乐坛多年,但更多是以幕后创作者和制作人的身份。而知道他从2013年开始就定居广州的人就更少了。

南都:当年为何选择在广州定居?

林健华:我从2010年开始担任金牌大风大中华区音乐及艺人发展顾问,经常来广州、北京和上海,也算从那时开始来接触内地市场。当时看到流行音乐在港台地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回报也越来越低,作为音乐人当然希望创作出的音乐能被更多乐迷听到,就开始慢慢意识到要往内地发展,辗转那几年在内地和香港两边跑,机缘巧合下,最终我决定2013年在广州定居。

南都:当年在香港还是有自己的公司吧?

林健华:对,我当年的音乐厂牌就是拾点音乐J10 Music,从2003年开始打造过周国贤和张继聪,帮助他们开展了唱作歌手之路,也发掘了小克、梁柏坚、张家诚等这些创作人,直到2013年我把香港的公司音乐及演艺业务暂缓下来,并搬到广州生活。

南都:那你为什么突然想停下不再做音乐?

林健华:我那时已经做了音乐十几年,创作和制作了几百首歌,经常日夜颠倒,每日睡三四个小时,而且还同时兼顾着歌手的经纪人工作,那时候其实是一直透支着自己。大概2012年,刚好有机会闲下来,我就立心尝试转换新的生活方式。

南都:那么你在广州有什么新尝试?

林健华:我尝试了其他行业,我在广州开过餐厅,开过酒吧,拓展了自己在这边的社交圈。到2016年才慢慢回到音乐演艺板块,并代理了一个世界表演艺术锦标赛中国区赛事;2020年,在珠江琶醍开了J10音乐娱乐,一个700多平米的独栋单位,做我擅长的音乐制作和内容打造,我也成为琶醍的音乐及创意文化顾问,正式回归音乐赛道。

南都:很多港台音乐人会选择去北京或上海,你却扎根在广州,怎么看自己当年这个决定?

林健华:我当年在金牌大风的老板也要我留在北京,但我个人体质比较敏感,不太适应北京气候。广州毕竟是粤语文化的发源地,语言和饮食都更贴近,当年还没有大湾区的概念,我就觉得广州应该是华南粤语文化的中心。我的歌曲作品有一半是粤语,有一半是国语,我在广州可以舒适生活,努力做好粤语歌的同时也面向内地全国,一步一步辐射去其他省份和城市,我觉得这样的定位很合适。

南都:有些香港音乐人也曾在广州做过工作室,你应该是在广州时间最长的一个了吧?

林健华:估计我的状态不一样,我选择了在这里扎根、生活,并决心面向内地音乐演艺市场,而且,要做文化产业,就必须好好生活,了解当地文化,经过时间沉淀,慢慢融合大江南北不同的文化基因,才能全面发挥创作出好的歌曲作品。

南都:在广州生活有什么吸引的地方留住了你?

林健华:内地地方大,生活空间大,我曾经住过400多平米的复式单位,住不会像香港这样成为一个很沉重的负担;而食在广州,更是我爱上这里的理由,食的选择丰俭由人,可以去吃五星级酒店,也可以去顺德吃农家菜,我开车到处去找吃的,很多味道在香港是找不到。

B 乐队梦

林健华曾经和张佳添、陈伟刚三人组成乐队Blackbox,1995年推出第一张唱片《这片悠然地方》,此后又推出《三个心愿》《寻找黑盒》两张唱片,取得香港乐坛的新人奖,1997年远赴台北加入了滚石唱片作为音乐制作人,华语乐坛有了金牌作曲人林健华,但乐队发展并不顺遂。

南都:你是玩乐队进入乐坛,这几年内地的乐队文化风起云涌,有没有勾起哪些回忆?

林健华:在“乐队的夏天”节目认识到内地的乐队,总会联想到当年的自己;我从小玩音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喜欢Duran Duran,喜欢Tears For Fears,个人歌手喜欢George Michael,当年就想组一个帅气的乐队,那时候还没有独立乐队的概念,Blackbox组建之后也有帮商业电台的很多节目做伴奏,给很多歌手做乐手,然后被当时的一家独立唱片厂牌的老板Thomas Chung赏识,推出了Blackbox第一张专辑《这片悠然地方》入行。

南都:乐队还一度去到台湾发展对吧,签约了滚石唱片?

林健华:Blackbox的第二年便签约了台湾滚石,并被安排去台湾推出国语专辑。于1997年我去了台北生活,也作为滚石的inhouse制作人,一边努力帮很多歌手创作和制作歌曲,同时更重要的是默默制作Blackbox国语专辑,但基于很多原因,国语专辑最终没有发行。在台湾做音乐的时刻,绝对是我人生最开心的一段时光,而且,特别感恩遇到贾敏恕老师对我音乐的肯定和支持,还记得他邀请我客串在顺子《回家》MV拿着自己的Gibson 335电吉他拍摄,回想那时能够进入滚石殿堂级音乐厂牌做音乐,实在是非常幸运的日子。

南都:走过台前,还是觉得幕后更适合自己?

林健华:当时的我属于很内敛,不太习惯被人关注,不想要出风头,不想要炫耀自己;也不像今天这样享受讲话,当时我做采访就只懂回答Yes Or No,上节目一开麦我就短路了,觉得自己不是幕前艺人的料。

南都:当年乐队签约到滚石,也是不错的机会,专辑为何没有做出来?

林健华:那会儿还是有些故事,你可知玩乐队的人都挺有个性和执着,但是因为当时我们对于国语专辑的定位和调性,和公司都存在不同意见,所以,专辑的发行就这样不知不觉搁置暂缓,我们之后在香港又做了几首新歌交给公司,拖拖拉拉的,大家的热度就冷却下来了。

南都:现在回想会不会有遗憾?

林健华:还是挺可惜的;其实Blackbox的作品可以让我去创作和发挥更多音乐风格和创意,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还好在2010年,感谢陈辉虹先生邀请我们Blackbox加入金牌大风,还支持我们在九展做了一场Blackbox“My Wrold”演唱会,算是让乐队有了一个阶段完满的总结。

南都:当年在香港做独立乐队会不会更难?

林健华:坦白说香港市场比较狭窄,做流行音乐已经空间不算很宽,做乐队当然更不容易,一般玩乐队的人都是为理想为情怀,如果真的要为生计,应该会挺艰苦。当时的我也是白天上班,晚上做音乐,假期做宣传和访问等工作,日以继夜去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直至一天我做音乐的收入反超于我的白天正职,证明了音乐能养活自己,我才最终全面投入了音乐事业,跑到了台北生活。

C 旋律是颜值

无论《忽然之间》还是《情人》,《必杀技》还是《眼睛不能没有眼泪》,林健华的作品旋律线都是比较深情款款,尤其副歌部分更是优美流畅,能够经受时间检验,在短视频平台有大量传播。

南都:你能够写出这么多经典动人的流行曲,当中有什么创作理念可以分享?

林健华:其实我认为动人优美的旋律,就值得一直流传,也是每个音乐人的梦想。就好像Beatles的《Yesterday》,经典是没有年代限制的,这些好的旋律,在什么年代听都是动人。旋律就像人的颜值,好看的轮廓就好像奥黛丽·赫本这样的美,永远都这么耐看好看;歌词就像人的内涵,内涵就是你有没有故事,讲话是否得体有素质等,一个人的内涵也是可以触动感染人非常重要的魔力。我创作歌曲的习惯是词曲并行,每首歌曲都有我当时的故事和感受。我坚持我的歌曲是有灵魂,有颜值,有内涵,这样才成就我的一首好歌。

南都:有否发现自己的歌曲又被翻唱红起来?

林健华:有的,很多电视综艺节目里都经常听到不同版本的《忽然之间》,也看到杜德伟在央视春晚唱着《情人》等;我最近也经常翻短视频看,看到一些00后的小朋友翻唱《我的快乐时代》《必杀技》《与我常在》等这些歌曲,能够继续打动新乐迷,真的很开心;最近我还到了陕西、东北、广东等的大学校园里担当歌唱赛事活动评委工作,还被邀请上台即兴清唱《忽然之间》,很震撼的是全部00后大学生跟我一起大合唱。这首歌是1999年发行,那时他们还没有出生,这对我来说是特别开心的,也是推动我继续做音乐的意义。

南都:你经历过唱片时代、互联网时代,现在又是短视频火热,载体的变迁对你的创作会不会有影响?

林健华:这是很包容的时代,也是没有怀才不遇的时代,现在大家可以自主地把作品上传到平台分享,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可以没有门槛地进入音乐圈子。但快餐式的歌曲创作,甚至有一些可能连吉他弦都没有调好的歌曲制作,一下子就火到翻天,这种现象对于我来说,看似不合理,但确实又在野蛮生长实实在在发展中。

南都:你认为以前的传统唱片行业,和现在内地新媒体时代的歌曲发行,有什么区别?

林健华:传统的唱片工业,一首歌的发布是经过重重关卡,要满足不同部门关键的人的审美和标准,才会走进听众和乐迷的耳朵里。但现在的时代,决定你歌曲受欢迎程度的是大众口味,所以流量歌曲、流量歌手就是在新媒体平台里获得大众支持点赞和分享的最实在数据王者,流量歌曲不一定是有专业演唱能力的歌手,也不一定是制作精良的歌曲,反正能打动大众获得流量就是市场胜出者,发行的流程和规则大大不同了。

D 用音乐来融合

经历过香港乐坛的辉煌和失落,见证过台湾乐坛的高速发展和缓下来,身在广州也目睹了数字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对流行音乐的冲击和渗透,林健华还是回到音乐,推动粤港澳融合大湾区的文化工作,以流行音乐专业能力去促进融合。

南都:重新回到乐坛,看到你做了“粤潮制燥”,做了“湾区之夜·粤潮好生活”,是不是会做更多粤语歌的相关活动?

林健华:我从去年开始回归到音乐的部分,我发现粤语歌的魅力还是非常强大,毕竟广东地区一带备受香港TVB电视剧影响,也受香港流行歌曲影响,所以,我在湾区这里做粤语歌曲特别有共鸣,大家的音乐影视娱乐文化其实一脉相承。去年也创作了一首《粤潮好生活》作为活动主题曲,特别邀请到梁汉文、朱主爱、詹瑞文和J10一众歌手合唱。另外,讲到“湾区之夜·粤潮好生活”,就是在海珠湿地音乐节里,我安排了公司歌手重新演绎很多经典粤语歌,也有自己的歌曲串烧等,气氛都非常好。接下来我们今年内会继续举办多几次这样的粤语歌主题的活动或音乐节。

南都:在你看来,粤语歌该怎样好好去发扬?

林健华:我觉得有几方面的推动,一是估计会有更多香港的歌手和音乐人像我这样陆续到大湾区发展,一起创作和唱出更多好的新作品。第二,我们继续翻唱,传承过往香港经典金曲,继续燃点粤语歌情怀;第三就是应该有更多人像我这样身体力行,把音乐公司落户湾区,加上政府的一些政策支持,全力培育新一代音乐人和歌手,创造新的粤语歌曲时代,开展湾区流行音乐新未来。

南都:你还想怎样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音乐人之间的交流和联动?

林健华:我这边已经有几十位来自香港的演艺界、音乐界等台前幕后的朋友,自去年疫情后,大家陆续到了湾区发展,也经常聚在一起商谈项目合作。最近,我们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了一个粤港澳青年演艺创意联盟,当中包含演艺行业各界别的工作者,有音乐、影视、才艺教育、广告业务相关等,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在湾区发展的朋友能更有效地融合。5月中旬,也将有最新的演艺项目发布会,当中包括一些电影计划和歌曲MV拍摄计划等。我觉得当前是难得的机遇,湾区市场只是刚开始,还有很多发展空间,也得到政府全力推动,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个黄金时刻,以自己的专业和才华,在这里作为新篇章的开始,希望更多港澳青年可以到湾区这边了解,一起共创未来。

采写:南都记者 丁慧峰 实习生 杨晓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