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送教上门之路(送教上门静待花开)(1)

我的送教上门之路(送教上门静待花开)(2)

静待花开

——凤县留风关镇三岔小学“送教上门”工作纪实

小旭,8岁,是一个吐字不清、语言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小男孩,并且有点自闭倾向,脾气暴躁,生活不能自理,还患有严重的癫痫。他从不和外界交流,无法正常入学就读。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不仅要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还要照顾两岁多的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奶奶。

得知这一情况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2月23日,杨校长和王主任亲自上门到小旭家了解情况。初次见面,小旭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躲在她的身后,无论老师怎么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只是瞪着一双大眼睛,紧张地直摇头。杨校长尝试接近他,他却躲进了房间。看到这情景,杨校长很是着急。

回到学校,2月24日早晨,学校召开教师会,杨校长向全体教师介绍了小旭的情况,并告诉大家,虽然小旭是一个身患残疾的特殊儿童,但我们老师不能放弃他,因为教育路上不落下一个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一定要把爱的教育进行到底,并宣布校委会的决定——“送教上门”。

很快,教导处制定了详细的“送教上门”实施方案,由校领导带头,全体教师参与,每周一次,轮流组织教师“送教上门”,为了路途安全,教师两两结对而行,但要保证每周一次。

2月26日,王晓艳主任和高丹老师第一次正式走进小旭家,和他开始了第一次对话,然而在一个经常不和外人交流的孩子面前,我们的老师第一次感到了无助。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他依然无动于衷。但是她们没有放弃,她们觉得应该拿出了母亲对待孩子的温柔,让小旭感受到母爱,让小旭愿意靠近我们老师。终于,小旭坐下了,并拿起了王主任她们带去的笔和本子。这一次,尽管小旭仍然是一句话不说,但却没有躲避老师能够坐下来了。王主任她们还是很高兴的,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3月13日,杨校长和杨会兰老师来到了小旭家。杨老师给他带来了彩色铅笔、美术本和《幼儿画报》。今天的小旭仍然很安静,在杨老师的引导下,他拿起了彩铅在美术本上随便画。他不会握铅笔,杨老师就耐心地给他示范,并手把手地教他练习握笔。然后,杨老师用数字画了老鼠的简笔画,让他学着画,尽管画得不太好,毕竟他画出了第一笔。杨校长为他打开《幼儿画报》,他立刻就被里面的彩图吸引,他一页一页翻着,杨校长耐心地给他讲解着。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当杨校长他们要离开时,小旭竟然向他们挥手,一抹微笑爬上脸颊。杨会兰老师后来说,看到小旭的笑容,她仿佛听到了冰雪融化的声音。

3月27日,左华丽副校长和年轻的杜逸东老师又走进了这个农家小院,给这个家庭带去了久违的笑声。年仅23岁的杜老师是个音乐老师,喜欢和孩子玩。他领着小旭做拍手游戏,给他唱歌,尽管小旭还是不开口,但小旭开心极了,他主动拿出家中的核桃让老师吃,他的转变和热情好客,让我们的老师很是感动!更让人惊讶的是,他指着书上的图说出了两个字“鸭子”。这是他在我们老师面前第一次张嘴说话,让两位老师激动不已!临别时,小旭竟有些依依不舍,牵着杜老师的手,不想让老师走。左校长说她终于看到了送教的成效,孩子在慢慢地改变,在一点一滴的进步,她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4月11日,今天是王露娣老师和杨艺轩老师送教的日子。王老师是数学老师,她为小旭带去了数字描红书,教他学写数字。杨老师是美术专业,他教小旭折纸飞机,并和小旭一起放飞机。小旭高兴极了,嘴里不停地说着“飞机”“飞机头”,尽管说的很短,只要他开口,我们老师就已经很欣慰了。

就这样,三岔小学的老师们每周都行走在送教的路上,不管艳阳普照,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有的老师给他买儿童简笔画,有的老师把自己孩子看过的画册带给他,有的给他讲学校的生活进行心理疏导……

由于小旭长期呆在封闭的环境中,不与外界交流,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康复和成长。我们的老师还是希望他能够走出家门,来到学校,和所有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阳光。当然这是我们的目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旭一定会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嬉戏,在教室里读书。因为,我们知道每个默默无闻的孩子,都是一朵待放的花朵,只是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

孩子,我们愿意给你足够的时间静等花开……(杨会兰)

(文中人物为化名)

我的送教上门之路(送教上门静待花开)(3)

我的送教上门之路(送教上门静待花开)(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