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1)

1911年10月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该词由严复作词,皇室成员溥侗谱曲。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教育部立即开始征集国歌。并选出《五旗共和歌》(当时国旗是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所喜爱的颜色。此歌也称《五族共和歌》),刊登于政府公报上,目的是广泛吸取意见,以便修改。但还没来得及定稿,袁世凯便当上了临时大总统,政权便离开南京,转移到北京了。此歌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

1912年底众议员汪荣宝(原大清民政部左参议)把传说是上古时代舜所作卿云歌改编为国歌,并请侨居北京的法籍比利时音乐家约翰·哈士东配乐谱。歌词为:“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歌词后两句为汪荣宝所添加。1913年4月8日,第一届正式国会开会典礼时暂用临时国歌。

1915年5月23日,袁世凯颁《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的总统令。荫昌作词,王露作曲。袁世凯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后,于12月19日将国歌第五句“共和五族开尧天”改为“勋华揖让开尧天”。此歌曲全曲采用过多的休止符,把起伏悠扬的昆曲音调一再割裂,唱词也弄得支离破碎,缺乏国歌应有的庄严宏伟气魄,因而遭到社会舆论的反对未能流行。可笑的是袁世凯暴卒后,灵柩回彰德安葬,竟然演奏这首歌。不过,随着袁的灭亡,这首“国歌”也就自行废止,成为他的“挽歌”。以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一直无正式国歌。

直到1919年11月24日,教育部才下定决心,专门组织了国歌研究会来解决此事。到1920年4月,国歌研究会最终决定:“撰拟新词,不如仍用《尚书·大传》所载虞舜《卿云歌》一章。绎义寻声,填制新谱,庶全国人民易生尊敬、信仰之心,而推行无阻。且其所谓‘卿云纠缦’,实与国旗色彩相符;‘复旦光华’,并与国名政体隐合。” 接着,国歌研究会聘请王露(心葵)、吴梅(瞿安)、陈蒙(仲子)以及萧友梅四人为《卿云歌》作曲,以备选择。最后,经过国务会议的决议和总统的批准,由萧友梅作曲的《卿云歌》最终被确定为国歌,并请萧分制钢琴伴奏乐谱三种。

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2)

萧友梅 《卿云歌》 曲谱

教育部对《卿云歌》歌词以及萧友梅所制曲谱作了如下解释:“卿云见昭明美大之容,复旦同日进无疆之旨,言由古圣,理符今时。乐谱……用E调长旋法,当中国姑洗宫调,鸣盛大于先,申咏叹于后,依义成谱,克协前词。” 1920年5月9日,上海各学校举行“国耻纪念大会”,上海青年会也参与其中。主持者邀请全体到场者唱歌,其中有汪荣宝的《卿云歌》。原歌词仅有一节,昌世中学校长朱葆元硕士认为:“诗歌体裁非一阙所能尽,爰自制三节,共计四节,又以甄士东(即约翰·哈士东)君所制声谱本属单音,该校长增为四音,庶与泰西各国歌词,如出一辙。”5月30日,《申报》刊登出这份歌谱,《附注》中强调此举“实为提倡国歌之嚆矢也。青年会德育部主任钮君谓该中学礼乐集合奏四音国歌,实为沪上破天荒”。

1920年10月,教育部将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提交国务会议讨论。1921年3月25日,国务院请总统徐世昌核准,自7月1日起,“准如拟办理,即由教育部通行遵照”。教育部“通咨各省施行”。这样,由萧友梅谱曲的《卿云歌》便成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我国历史上第三首正式国歌。

《卿云歌》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是上古时代的诗歌。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云歌》。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民国时期两所著名高校——复旦大学和光华大学的校名都来源于这首 《卿云歌》。

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3)

萧友梅

留学归国后,萧友梅就明确提出要创建国民乐派,创作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我以为我国作曲家不愿意投降于西乐时,必须创造出一种新作风,足以代表中国华民族的特色而与其他各民族的音乐有分别的,方可能成为一个‘国民乐派’。” 萧友梅认为,中国新歌曲的内容必须具有思想启蒙意义,“必须注意如何利用音乐唤醒民族意识与加强民众爱国心。”为此,他创作了大量唤醒民族意识的作品:中华民国国歌《卿云歌》,中华民国国歌备选歌曲《华夏歌》及《五四纪念爱国歌》《民本歌》《国民革命歌》等。这些歌曲表明了萧友梅鲜明的爱国立场和民主思想。

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歌,萧友梅在《卿云歌》创作方面千方百计写出一些新式节奏来。萧友梅在《对于国歌用〈卿云歌〉词的意见》中提出:我对于用《卿云歌》来做国歌,本来不甚赞成,因为这首歌词的头两句的意思,太不明了。欧美各国的国歌都是国民歌,歌词都是很浅近的文字(并不是完全白话体),而且没有选做国歌之前,已经有许多国民会唱的而爱唱的,因为必须这样子选法,才可以得国民大多数的同意……不过就是硬定了《卿云歌》做国歌,亦可以决其必不能久用……我现在作这个曲,不能当它做国歌,不过依照题目用声音描写歌词的内容出来,以备国民的参考就完了。

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4)

印有卿云歌的民国明信片

著名教育家吴敬恒曾称:“舜实起自民,而授禹以后,还为民。求诸支那古人,请为民国作歌,恐无第二作者。”远在德国的音乐大家王光祈撰文评论说:《卿云歌》颇合我共和国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之旨,唱词“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也对中国未来寄予无穷希望。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二次北伐,攻克北京,改北京市为“北平特别市”,并立南京为首都。卿云歌亦停用,改以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训典礼所撰训辞“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为国歌。

巨匠简介

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5)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名雪明。1901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后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京音乐学校。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1912年作为公派生赴德国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教育学,1916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和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建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并主持校政。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理论家、作曲家。

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6)

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7)

《百年巨匠》音乐篇开机仪式

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8)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受聘为《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

图片来源 / 网络

监制 / 渊默、大白

编辑 / 馨艺

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9)

巨匠轶事 |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鲁迅之子周海婴用镜头定格的历史瞬间

林郑月娥接受《百年巨匠——饶宗颐》专访

走近巨匠丨傅抱石的四次写生足迹

走近巨匠丨杨廷宝:能书擅画的建筑大师

己亥迎春 | 张大千、齐白石……画过的《岁朝清供图》

己亥话猪 | 徐悲鸿画墨猪,浓淡刻画,趣味十足

蒋兆和:愿将对万物真实的情感诉之于画作

走近巨匠 | 傅瑞麟改名“抱石”,意喻一辈子追随石涛

走近巨匠 | “中国只有这么一个徐悲鸿,还嫌多吗? ”

走近巨匠 | 潘天寿曾经如此评价石鲁

视频 | 林郑月娥在《百年巨匠——饶宗颐》开机仪式上的致辞

李小琳:钦佩于饶宗颐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敬意和深情

走近巨匠 | 茅盾谦称“字殊拙劣”,书法成就受尊崇

走近巨匠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于右任书法精品50件

开国大典,哪些巨匠登上天安门城楼?

《百年巨匠》配音孙悦斌朗诵|余光中:中秋

走近巨匠 | 黄胄:笔走龙蛇点画出心

走近巨匠 | 沈尹默:书法曾“俗在其骨”,何以成为一代大家?

巨匠轶事 | 老舍:对白石翁为人与绘画,我最佩服

巨匠轶事丨1966年8月24日,老舍最后一次出门,再没回来

关于我们

萧友梅音乐贡献(走进巨匠萧友梅创作民国国歌卿云歌)(10)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等联合摄制的《百年巨匠》,是我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人文、科技领域大师巨匠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共110集。《百年巨匠》第二季由建筑篇拉开帷幕。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阴、博览栏目)、重庆卫视、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青海卫视、宁夏卫视、西藏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等国内80余家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以及马来西亚电视台等海外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百年巨匠》已获8项纪录片奖项。

《百年巨匠》连续两年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年纪录片重点项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资助。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列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教材。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员网”将《百年巨匠》美术篇纪录片、书籍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制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的优秀出版物。2018年,《百年巨匠》系列丛书(10卷)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