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和民企的最大区别(国企与民企三条本质差别)(1)

作为在国企、民企、外企都工作过的资深HR,看到许多人喷国企人事“不办人事”,有些地方真的是冤枉他们了。国企的性质、体制、机制与民企、外企、私企有本质区别,无非是体制僵化、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些耳熟能详的“大企业病”,本文就不废话啰嗦了。从人事角度,还有三点更要命的区别,不为外人所知,导致国企HR们被两头堵,有苦还说不出来。

国企和民企的最大区别(国企与民企三条本质差别)(2)

【1】工资体制的两头堵。

国企是收支两条线,实行工资总额制度。企业发多少工资,自己说不算,是上级“婆婆”定指标,尤其这几年“婆婆”一直在给国企降工资总额,倒逼企业减人减薪,这是活生生的事实。尽管员工强烈要求涨工资,但是国企口袋即使有钱但没有指标,你打死HR也给你涨不了工资。工资总额蛋糕就这么大,还是那么多人分,僧多粥少,HR们就是玩出花来也变不出粥来。最近大力提倡的所谓薪酬改革都是“存量改革”,实质上还是玩“朝三暮四”的游戏,有的单位涨了,实际上是从别的单位的口袋里抢来的,所以国企HRD们每到年底就浑身哆嗦,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博弈多讨要点工资总额。

【2】用人体制的两头堵。

国企的用工也是自己说了不算,用多少人由“婆婆”每年下用工计划,近几年呈持续下滑趋势,员工的“进口”收窄,“出口”不畅,能不像一潭死水吗?民企老板想用什么人、用多少人,自己随时可以拍板,就是部门经理看准了人才,也可以通过猎头去挖。国企不行,为了防止走后门,每年的招生都是由总部委托第三方统一考试,比如你想要10个男生,通过考试可能给你送来10个女生,不要不行。人员出口基本没门,国企有社会责任,不能把员工减到社会上,只能依靠“自然减员”,也只有国企才能想出诸如“早退、病退、内退、退养”等五花八门的政策,有的企业退休人员比在职人员还多的多。真正有本事的人才,把国企当作培训基地,翅膀硬了就扑棱棱飞走了。你问HR要人才、要活力,HR们能怎么办?

国企和民企的最大区别(国企与民企三条本质差别)(3)

【3】晋升机制的两头堵。

国企提拔什么人,企业自己也说不了不算。职位设置有职数限制,具体选拔由上级操作。比如你是部门经理,你的搭档、副手是谁你不知道,你的下属是谁你只有建议权没有主导权。自己看中的得力干将能不能提起来当助手,你只能推荐,能不能办成你可说了不算。提拔说不了不算,那多发点钱也算安慰一下行吗,你也说不了不算。看《少帅》电视剧,张学良问张作霖要官职和军饷时说,“我手里没把米,连鸡都哄不住”。职场上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就是位子、票子、面子,有时候国企HR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