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脑基本大部分都是使用固态硬盘了,大家也都知道固态硬盘相较于机械硬盘它的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当然这些也是它的优势。不过还有很多小伙伴担心固态硬盘的数据安全性与寿命,固态硬盘的各种级别各种参数也会给挑选它的人产生一些疑惑。别担心,跟着学霸君,三步带你完全了解固态硬盘。那么今天,咱们首先来看看:固态硬盘是如何分级的?

mlc和qlc速度区别(看完就懂SLCMLC)(1)

固态硬盘主要由主控、缓存、与闪存颗粒三个主要部件组成,那他们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mlc和qlc速度区别(看完就懂SLCMLC)(2)

首先主控,它是固态硬盘的大脑,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是固态硬盘的CPU,硬盘中的数据管理,与上集设备的数据连通等等,都是靠它。

然后就是固态硬盘的独立缓存,并不是所有固态硬盘都有独立缓存,但具备独立缓存的固态硬盘,它的4K读写性能就会更强,而如果你的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那4K小文件读写的场景往往更多,所以具备独立缓存芯片的固态硬盘往往定位高端。

接下来就是固态硬盘的闪存颗粒,它就是固态硬盘专门负责存储数据的部分,性能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SLC、MLC、TLC与QLC,SLC不论在速度上还是颗粒寿命上都是这几个里面最优的,反之,QLC最差,但由于现在成本的原因,也由于现在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主流的固态硬盘的颗粒,大多为TLC与QLC,MLC都已经非常罕见了。现在市面上定位中高端的固态硬盘往往都是TLC颗粒的,低端则大多为QLC颗粒。

这时肯定有人会有个疑问,这些颗粒具体的区别在哪呢?下面咱们来详细说下。

mlc和qlc速度区别(看完就懂SLCMLC)(3)

SLC

首先这些颗粒类型的主要区别就是层数不同,SLC全称为Single-Level Cell,也就是单层存储单元,一单位空间(cell)可以存储1bit数据,也就是1bit/cell,单颗粒理论擦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这代表的就是如果你有一块SLC颗粒的固态硬盘,那理论上你可以写满这块硬盘10万次,它才会坏,但它的问题就是存储成本高。

mlc和qlc速度区别(看完就懂SLCMLC)(4)

MLC

而MLC全称为Multi-Level Cell,也就是双层存储单元,而它就达到了2bit/cell,相较于SLC,它的存储成更低,但在寿命上,也降低了很多,单颗粒理论擦写次数在3000-5000次左右。

mlc和qlc速度区别(看完就懂SLCMLC)(5)

TLC

然后就是TLC,也是目前主流定位高端的固态硬盘大多采用的颗粒类型,它的全称为Trinary-Level Cell,也就是三层存储单元,顾名思义,它可以达到3bit/cell,数据存储成本更低,容量是SLC的3倍、MLC的1.5倍。而它的寿命也更低,单颗粒理论擦写次数在500-3000次。

mlc和qlc速度区别(看完就懂SLCMLC)(6)

QLC

最后就是QLC,目前绝大部分定位低端的固态硬盘都采用的这个颗粒类型,它的全称为Quad-Level Cell,也就是四层存储单元,它为4bit/cell,所以存储成本也就是这些颗粒类型里最低的,而它的单颗粒理论擦写次数可想而知,仅为100-300次左右。

mlc和qlc速度区别(看完就懂SLCMLC)(7)

这时又有人要问了,QLC颗粒寿命这么短,是不是不能选啊?当然不是,但也分情况。

如果你有一块1TB的QLC颗粒的固态硬盘,标着150TBW。这代表着你这块固态硬盘可以重复写入150TB的数据,如果是正常的使用场景下,当做系统盘基本用个5年左右没什么问题,而且固态硬盘都有写入均衡技术,它会让固态硬盘所有的颗粒的擦写次数都是平均的。那为什么说分情况呢?因为并不是所有固态硬盘都是1TB以上这种大容量的,如果你用的是一块256GB的固态硬盘,它的寿命会大打折扣,因为容量的减少,重复擦写的次数也会大大增加。还有些QLC固态硬盘的寿命确实低到令人发指,比如某数的绿盘,1TB的版本也才80TBW。但对于大多这类低端的固态颗粒而言,更大的影响其实是在性能表现上。

关于固态硬盘分级的知识到这里就已经讲完啦,看懂这篇的小伙伴,你对于固态硬盘的知识已经快了解一半啦。岁末已至,虎年新春即将来到,在此学给大家拜个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