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看过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对里面像神一样人物的诸葛亮敬佩有加,像知名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可以说,诸葛亮是整部书的核心人物之一,别看魏蜀吴之间如何征战,最后的结局也不是很重要!主要的看点就是围绕诸葛亮的横空出世到最后的六出祁山,最后病逝于五丈原。这些内容都是书中的精华部分!可以说罗贯中把最好的篇幅给了诸葛亮,为了烘托人物造型,甚至编撰了一些子虚乌有的故事情节!比如上面我所说的那几篇经典的故事!当然如此神话诸葛亮,是有其目的,罗贯中先生是元末明初人士,中国古代史中对于那些强大的朝代如汉、唐时期其实是不讲什么正统的,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什么样的朝代开始讲正统,那就是不自信的朝代,比如从宋代开始,讲正统,讲三观,实际上就是掩盖国家羸弱的情况。既然宋代开始讲正统,那就要把历史上的朝代也讲上正统,这关系到后世如何评价宋朝的问题,蜀汉和宋代有很多相似之处,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偏隅一地,尤其南宋朝廷在失去中原,臣服金国之后,还要偷偷的讲正统,通过拔高蜀汉形象也要证明,即使失去中原,咱也一样是正统嘛!既然蜀汉是正统政权,那蜀汉的君臣全部都要正面化,而曹魏政权、东吴政权都要反面化。这就是罗贯中先生为什么把诸葛亮神话的原因?

那么,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真实的历史我们还需要看陈寿写的《三国志》,因为陈寿本身就是那个历史时期的人物,而且最主要的是他是个史官,记载历史的官,所以相对明朝的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更有真实性!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三国志》这样写道“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主要介绍诸葛亮的身世,他的叔叔原来投靠了袁术,而且还和刘表私人关系不错,但是诸葛亮没有走他叔叔这条旧路,自己甘愿当个农民,但是他平时也没闲着,和徐庶关系不错。这个徐庶就是后来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元直,就是他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这才有了我们所熟知的《三顾茅庐》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厉害吗(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1)

那么,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世就为火烧博望坡立下第一件功劳。可实际上,“火烧博望坡”和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这场战斗其实是刘备亲自指挥的,《三国志》记载,刘备投奔刘表后,便屯兵新野,和曹操的军队在博望坡对峙,刘备在道路两旁埋设好伏兵,然后自己烧掉了驻扎的营地,假装逃走,结果曹将夏侯惇不知有诈,领兵前去追击,被伏兵扑了个正着。而且最主要的是,博望坡战斗发生在公元202年,而诸葛亮直到207年才出山,才有了我熟知的《隆中对》。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厉害吗(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2)

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使用过“草船借箭”,真正使用这个计策的人是孙权。《三国志》上记载,在公元213年,也就是赤壁之战5年后,曹操平定了关中地区后,又率军南下,准备伺机进攻孙吴,东吴军队和曹军在濡须口对峙。一天,孙权借江面有雾,便亲自派遣出小分队,乘坐战船,前去靠近曹军水军阵地,打探军情。后被曹军发现,因为江面有雾,曹操不敢派军出战,就下令射箭退敌,孙权的船上很快就被射满了弓箭,因为一面受箭,重心不稳,就在快倾覆的时候,孙权下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船恢复平衡后,便划着小船大摇大摆的离开。孙权本意并没有想借箭的意思,不过这笔意外之财还是让人很惊喜的啊,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孙权所乘的船就是特意制作的草船。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厉害吗(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3)

《三国志》里在描写赤壁之战的时候,确实提到了用火攻,不过这个火攻和诸葛亮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至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借东风,史学家们做过大量的研究,最后认定,赤壁之战的战场发生在今湖北省,时间是冬天,而湖北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季基本上吹不了东风。所以借东风也是作者为了凸显诸葛亮的能力而虚构的。而三气周瑜更是子虚乌有的事,因为诸葛亮和周瑜有两年时间根本彼此没看见,周瑜也不是那种气量小的人。公元210年,周瑜向孙权请求发兵攻蜀,然后率兵走到了巴丘这个地方,自己病逝的。诸葛亮的主要功绩就是孙刘联盟共同抗曹。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厉害吗(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4)

关于七擒孟获,《三国志》中有简要的记载,但是现在史学家们通过研究,普遍认为,七擒孟获发生的可能性太低了,更有人认为,七擒孟获就是完全的虚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丰富其人物形象。就连到底是否有孟获这个人存在,也一直都充满了争议。至于为什么史书中会有记载,通过研究,史学家们认为,这是史书收录了地方传说而造成的。

空城计可以说是诸葛亮最具代表性的一场战斗了,很可惜的是,这个故事也是虚构的,发生空城计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28年,当时司马懿还在千里之外的宛城当都督,怎么可能跟西城的诸葛亮对峙呢?也许你会问,那或许是和别的魏将对峙呢?很可惜的是,根据南宋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的考察分析,诸葛亮从来没有在阳平关一带抵抗过魏军。而诸葛亮当时见街亭丢失,就急忙撤军回到汉中去了。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厉害吗(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