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党建网原标题:“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重温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恩格斯著作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恩格斯著作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

恩格斯著作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来源:党建网

原标题:“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重温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想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要读懂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该书是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经典著作,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原初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必读基本经典著作文献,马克思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阅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能够为我们破除西方学界和政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惑、误读、误解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对于完善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与启发作用。

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实现无产阶级以至全人类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为价值依归,是站在劳动的立场、人民的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擘画人类社会美好发展愿景的思想结晶和理论产物。《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分别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从空想变为科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三个方面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之所以能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擘画正确前行方向,主要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现实的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之源

每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不仅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同时也是在继承前人思想和理论成果基础上的产物。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据称是更彻底的发展。”恩格斯详细介绍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针对资本主义存在的种种弊端、矛盾、不合理之处和资产阶级世界在物质上和道德上的贫困以及虚伪的两面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对未来建立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描绘,同时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但是,恩格斯也指出,在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之前,“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因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所以,“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必须从现实和科学的基础推动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恩格斯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这样,“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社会主义就不再是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恩格斯指出:“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解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被置于现实和科学的基础之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着固有的、无法根本解决的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对立:一个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恩格斯指出:“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另一个是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生产力将获得解放和得到极大发展,从而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将被消灭,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最终将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恩格斯着重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思想就是力量,科学理论就是强大武器。“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人类社会的新事物。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养分,对于我们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深刻领会“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的深刻意义,必定具有深刻的启迪和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正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这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传续和传扬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叶本乾,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