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释最好最全的版本(人话版道德经道经9)(1)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允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马王堆版)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传统版)

马王堆版“揣而允之”的“允”应是“兑”字之误(古文字相当接近),而“兑”通“锐”,传统版的修正完全正确。“葆”和“保”的意思也没有不同(比如:永葆青春)而“芮”字之前分析过就是“内”,通“纳”,内收的意思。传统版的“功成身退”总体的意思也并无多大变化。

持有并加满(比如有水的水杯),还不如保持它本来的状态。揣东西在口袋却将它变得锐利(比如金属),那这东西就不能长久保留(终会破袋而出)。黄金玉器充满房间,就很难守护住。富贵后骄傲(得瑟),自然会留下隐患(过失)。建立的功劳为人所述时就收身隐退,这就是治理天下之道。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摶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马王堆版)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传统版)

虽然传统版《道德经》的作者按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较多的改动,但其目的也是为了让《道德经》为人所理解,还是往当时的“人话”上去靠拢的,这是完全值得称道的。这《道经》的第十章晦涩难懂的地方就比较多了。

“营魄”是“魂魄”的意思,所以传统版改“戴”为“载”是正确的。这章前两句和“气功”有关,我曾经就战国后期的“行气玉佩铭”上的文字做过专题解析。“抱一”就是道家练气的“抱元守一”,“载营魄”就是“承载魂魄”的意思,“载”和“抱”为动词对应,绝对不是什么语气词。“摶”(抟)字不是传统版的“专”,应为“搏”。(搏气,按中医理论是人体生命元气的表现,总控奇经八脉以及十二经脉,它的搏动使真气在各个经脉中运行。)所以“搏气”简单点说就是“运动真气”。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摶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

真气托着魂魄抱元守一,魂魄能不离开吗?运动真气让身体柔软,能如婴儿一般吗?清洗大镜子(或修除蓝草)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爱民”好理解,“栝国”到底是什么鬼?好在可以从《道德经》另一处的“栝”来推断: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马王堆版)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传统版)

所以“栝”就是“活”而不是“治”,“治”这个字马王堆版的“学渣”还是运用纯熟的。所谓“活国”就是“使国活” ,即让国家存活,这就意味着要加强国防。

爱人民,让国家存活,可以不用智慧吗?天门一开一合(如女性生殖器)能生育万物(做雌性)吗?明白事理且通达四方,能不刻意作为(无为)吗?(上天)生万物,养万物,生养万物而不占有,万物长成而不宰杀,这就叫“大德”(具备大德的人才能做到前面的一切)。

以上所有的设问其实都是肯定的回答。即凡是“能……吗”的答案都是“能”,凡是“能毋以……吗”的答案都是“能不用”。那么什么人这么“能”呢?就是具备“玄德”的人!前面一章的结尾是“功述身纳,天之道也”,说的是“治理天下之道”。那么这里说的“玄德”,其实也就是“治理天下之德”,这章前面两句为何与道家练气有关?因为道家练气秉持的原理就是“天人合一”!同样合乎“天道”。

“人话版”《道德经》,让《道德经》说“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