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柳美诗五首赏读:冬温柳渐黄,冬柳黄于菊

柳树的叶子实在是晚凋。长江或者江南的柳树,仲冬时节,才开始叶子变黄,金碧在阳光里,此时枫树乌桕早已经脱尽叶子,寒梅未花。只是历代诗人着眼春柳绿,腰肢舞,对于冬天的柳树选择性忽视,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历代的文人赋予柳树太多的纤秀婀娜和惆怅气,但是柳树本身并不娇气。我看见这冬天的柳树,明黄间翠绿的枝叶摇曳在冬日的晴风里,倒是比枫树乌桕大气得多。轻袖招展,哪里有什么萧条的样子,倒是明丽清秀得很。

就算是黄叶飘零,那修长的黄叶如同黄蝶轻飞,落下一地鹅黄,好是清美。

如果你细看落叶的枝头,每片落叶下是新萌的柳眼柳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柳树从来就没有过衰败的时候,只不过冬天剪了个头,清清爽爽过年,等待春风茁生新的长发。

所以总觉得古诗里关于柳树的悲伤,有很多都不靠谱。柳树是高龄的树种,常常村落湖边总有古柳,系舟牵马,立成坐标。

如果用四个美字来形容,天山童姥倒是约略可以比方。只是太多人迷失在她的春天的长发和曼妙的舞姿里,忘记了柳树原本的坚韧和傲岸,它本不在于你的眼泪和同情。

所以还是最朴素平凡的眼光,看冬天的柳树,最客观。

描写春柳的诗词七绝(一色淡黄霜染就)(1)

“十分冬暖学春华,袅袅垂杨映日斜。

一色淡黄霜染就,看来祇欠带栖鸦。 ”宋 · 史弥宁《霜柳 》

暖冬时节,气温往往类似早春,柳树凋谢得慢,那枝头的翠绿,才在霜风里,染成淡淡鹅黄色。

这种颜色在太阳里不同于其他落叶的焦黄苦涩,带着润泽的浅黄,远远看去,不像是落叶,倒像是春天的萌新。

这就是冬天柳树凋谢前的美,依然那么清爽,有层次。

垂柳的柳丝长度可以长达四米,就这飘垂的姿态,就算没有叶子,也足以和少女的长发比美。而且我喜欢冬柳,就是喜欢那一头没有装饰的疏疏长发。

我不太明白古人为什么不喜欢,或者这个的头发在生活中是另类,古代的披发仅仅限于高傲带着神经质的文人,以表示自己不服从传统的束发。

但是我想女孩子都喜欢吧,只是关于她们的声音,不被记录和传达。

不过 史弥宁还是对冬天的柳树,那淡淡黄色的清秀,表达了内心的赞美。

这样娇嫩的颜色,若有几只小鸟飞来,绝对让人感觉是春天啊。

描写春柳的诗词七绝(一色淡黄霜染就)(2)

“腊近梅争白,冬温柳渐黄。

强吟诗思涩,幽步野情长。

别去嗟何阔,归来肯遽忘。

开缄得佳句,和气溢寒乡。”宋 · 王之道《和沈次韩历阳归来见寄 》

这是仲冬时节接近晚冬腊月,山路的江梅已经渐次开放。

而这个时节,柳树才刚刚被冬天的太阳,染黄一指指长发。

通常说梅柳争春,实际柳树凋谢虽然晚,但是发芽也早。梅花刚刚开时,柳树才渐次黄落,但是不需要一个月,摇落的柳枝就有新的叶子萌发,还正赶上梅花的盛花期。

所以柳树在冬天简直只是换装这么利落简单。

刚开花的梅花在青黄的柳树边,不那么孤单,也让冬天的景色更加清丽。

所以诗人才慢慢散步,一步一景色。要是这个季节只有梅花,如果没有雪的映衬,也实在显不出梅花那种清丽的美,但是有了柳树的淡黄浅碧就不一样,红花还得绿叶扶持啊。

不信,你自己去看看,梅花在仲冬,实在是花小,驳杂的秋冬萧瑟的背景,往往会淡化它的存在。但是一树尚在金碧状态的柳树,就很合适地衬托了它。

当然柳树也有自己的事,等待白雪来临时,柳树就换装去了。

描写春柳的诗词七绝(一色淡黄霜染就)(3)

“岁晚来寻黄处士,小艇晓入东溪云。

水生柳下鹅鸭喜,日出沙头鸥鹭分。

枸杞子香浮茗碗,枇杷花气杂炉熏。

却怜清会难频得,明日南江又忆君。”元末 · 良琦《冬日过练川黄东溪隐居 》

这是典型晚冬的江南,划着船去山里找朋友,冬日温暖。

江南水流不结冰,用不着春江水暖,那鸭鹅就自在戏水,当然少不了岸边垂柳做掩映。以我个人的观感,这里的柳树在山谷,在溪水边,更加凋谢缓慢,虽然是冬景,有白沙欧鹭,但是这里自然环境清美温润,绿意满山,实在是感觉不到太多的寒意。

这里的茶用天然的枸杞冲泡,这里的枇杷花迎着节气开放,飘满房间。

这样的冬天谁不喜欢呢?

不过隐士能在这里结庐,多半还是本地小有资本的名士。自古以来,不是你想当隐士就当得成,四海无闲田,也无闲山。像这样级别的隐居,只怕很多仕途中的人都只能想想,逛逛而已。所谓旅游,就是你从呆腻的地方远行去看别人过腻的生活。

但是冬天里鹅鸭嬉戏在柳树溪水间的美,也足以荡涤红尘的沉闷和紧张吧。

连诗人自己也说,这样的游玩实在是难得,明年有个回忆也美。

描写春柳的诗词七绝(一色淡黄霜染就)(4)

“仲冬微雨息,霜吹捲空晶。

深紫馀枫在,疏黄片柳轻。

馀年消永夜,寒月约孤清。

自问沧江侣,谁为共濯缨。”明末清初 · 王夫之《即事(癸丑)》

仲冬时节的小雨,应该算冬雨吧,然而冬雨之后是一碧如洗的蓝天。

看来这里也不够冷。比如这个季节,树上还挂着星星点点的枫叶,不过已经红到深紫了。

这里的柳树,就是最可爱的疏黄色,一片片柳叶在枝头,间或轻盈地飞落。

这是冬至节左右,从这天开始起,夜晚渐渐变短,但是那天空的月亮仍旧是那么皎洁清凉。

我曾经以为纳兰性德的冬柳美景,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是文字意境的独创,但是在这首诗里,我看到了近似的场景,明月陪着冬柳,走进冬至,走出冬至,相伴冬春。

王夫之比纳兰性德心境明丽,他说这样美丽的夜晚,谁和他一起欣赏这绝佳的冬柳夜色?

在纳兰性德的词里,我看到的是悲伤凄绝,但王夫之的诗,却给了冬柳明月一种清凉笃定的美。

描写春柳的诗词七绝(一色淡黄霜染就)(5)

“冬柳黄于菊,咸畦白似霜。

棉花大车捆,烟叶独轮装。

村远声多静,人归意不忙。

江淮达畿甸,可爱是丰穰。” 清 · 钱载《阜城晚行》

这是冬天的农忙与丰收,金黄的冬柳是一望无际田野的背景。

那田野边上的柳树,远看像一团团黄色的菊花,而田野中是白色的棉花田和烟叶地,此时都收获干净,剩下的是作物残留在大片土地上的状态。

而路边,白色的棉花是用大车捆绑,而烟草堆积在独轮车上。

由于田野广阔,所以虽然是繁忙的劳作,却听不到太多嘈杂的声音,反而有一种丰年田野的画面美。

落落斜阳,在田野里晚归的人,都成了慵懒富足的田园画面。

想必那道路边的柳树在斜阳里,更像菊花以团团,笑得金黄吧。

描写春柳的诗词七绝(一色淡黄霜染就)(6)

这是几首难得写冬天柳树的诗,难得写得朴实明丽。

实际也给当代人留了很多空白,因为柳树真的很美,哪怕冬天的柳树,它不应该只是传统诗词中弱不禁风的样子,关于它的表达,应该是更健康,更明丽啊,那是伴随了我们几千年历史的家园树。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