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印巴战争,也被称为第三次印巴战争,是1971年12月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战争。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起因(第三次印巴战争始末)(1)

为了打赢这场肢解巴基斯坦的战争,印度在1971年7月制订了代号为“解放孟加拉”的详细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1)战争爆发以后,印军迅速夺占或有效封锁东巴各主要港口,切断东西巴联系,孤立东巴守军,并阻止第三国从海上帮助巴军撤退。(2)夺取东巴境内的战略要点,对东巴军队实施分割包围。(3)分别围歼东巴军队,并夺取东巴首府达卡。

印军战前拥有总兵力97万人。包括陆军25个师(2个装甲师、10个山地师、13个步兵师)、9个独立旅(1个装甲旅、2个伞兵旅、6个步兵旅);海军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18艘驱逐舰和护卫舰、4艘潜艇、40艘其他舰船;空军34个飞行中队(3个轰炸机中队、11个战斗轰炸机中队、16个歼击机中队、3个战术侦察机中队、1个海上侦察机中队),各型作战飞机1200架。截至1971年11月21日,印军在东巴方向上共投入3个军部、7个步兵师、12个飞行中队的兵力,另外还有200架作战飞机、26艘海军舰艇、33架舰载飞机,共约17万人;在西巴方向上投入兵力13个师(1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8个旅(3个炮兵旅、2个独立步兵旅、2个装甲旅、1个伞兵旅),20个飞行中队,300架作战飞机,20艘舰艇,约30万人。

巴军战前拥有总兵力35万人。包括陆军14个师(2个装甲师、12个步兵师);海军1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4艘潜艇、20艘其他舰船;空军20个飞行中队(3个轰炸机中队、16个战斗轰炸机中队、1个战术侦察机中队),各型作战飞机400架。为了对付印军的入侵,巴基斯坦也进行了认真部署。其中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为4个步兵师13个旅,2个飞行中队,17架作战飞机,约9万人;在西巴方向投人的兵力为12个师(10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6个旅(2个独立装甲旅、2个炮兵旅、2个独立步兵旅及2个装甲团),20个飞行中队,作战飞机200余架,20余艘舰艇,约25万人。

1971年11月21日夜,印度政府利用巴基斯坦动乱的局势,不宣而战,向东巴发动突然袭击。印军同时向东巴的杰索尔、库尔纳、锡尔赫特等8个地区进行多路进攻,迅速攻占了东巴境内的希利,从而拉开了印度肢解巴基斯坦战争的序幕。战争初期,印军一边进攻东巴一些敏感地区的目标,摸索新的战术,一边不断调整作战部署。12月2日,印度空军连续出动大批飞机,轰炸东巴达卡等城镇和重要军事设施,迅速掌握了战场制空权,随后集中力量对东巴的主要交通设施、动力系统、巴军集结地和后勤补给仓库进行轮番轰炸,切断了巴军的战场联系和后勤补给。其间,印海军主力倾巢出动,封锁东巴的所有港口,切断了东、西巴的海上通道。12月3日,印度国防秘书拉尔宜布,印军已奉命大举进攻东巴所有地区。

面对印军的入侵,巴军进行了顽强抵抗。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统、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叶海亚·汗宣布,由于巴基斯坦受到外来的侵略威胁,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当时战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东部方向的作战行动

东部方向是指东巴梅格纳河以东地区。交战双方的作战重点围绕阿舒甘杰、道德坎迪、昌德普尔、沙姆谢尔纳加(机场)、穆尔维巴扎(交通枢纽)、锡尔赫特以及吉大港等这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目标争夺上。印军在这一方向投入的作战部队,包括第4军指挥的第8、第23、第57山地师以及8个营的加强部队。其作战企图是:先以第8山地师攻占沙姆谢尔纳加机场和穆尔维巴扎交通枢纽,然后向锡尔赫特发展进攻。第57山地师在保证阿加尔塔拉安全的前提下,协同第23山地师夺占库米拉与迈内马蒂,并继续向纵深发展,扩大战果。第23山地师在夺占道德坎迪、昌德普尔与费尼后,视情况向吉大港发展进攻并夺取之。

巴军则以第14步兵师及新组建的第39步兵师,负责对东部地区的防御。第14步兵师主要防守锡尔赫特、穆尔维巴扎、婆罗门巴里亚及阿考拉地区。第39步兵师则用于防守库米拉、费尼与吉大港地区。

战争爆发后,印军第4军以部分兵力向锡尔赫特发动进攻,主力则从阿加尔塔拉方向分3路向南发动攻势:第一路攻占阿舒军的强大攻势下,无力抵挡,向后撤退。至12月9日,印军攻占了阿舒甘杰、道德坎迪、昌德普尔3个重镇,撕开了防守达卡的东部屏障。同时,印军还向吉大港发动进攻。

2.西部方向的作战行动

西部方向又分为西南和西北两个作战地区。西南作战地区指东巴恒河以南、贾木纳河以西之库什提亚、杰索尔、库尔纳、法里德普尔等地区。在这一地区,交战双方主要围绕杰索尔、库尔纳和通往达卡的交通要道法里德普尔实施攻防作战。印军以新组建的第2军率第9步兵师、第4山地师展开攻势,企图夺占杰索尔,以切断库尔纳与库什提亚巴守军的联系,尔后视情况攻占法里德普尔,向达卡方向发展进攻。巴军第9步兵师组织防御作战,分别扼守通往库什提亚的通道及杰索尔要塞。12月4日凌晨,印军第2军兵分3路,向巴军发起猛烈攻击,试图一举突破巴军防线。第一路自加尔纳向达尔萨纳推进,第二路自博伊拉东进,夺占杰索尔,第三路则经由萨德基拉向库尔纳推进。12月5日和6日,印军第4山地师先后攻占了达尔萨纳、科昌普尔和杰尼达。巴守军在印军猛烈攻击下放杰索尔,使印军轻易占领了东巴西南部这一战略要点。随后,印军又于8日攻占马古拉,打乱了巴军西南部的防线。

巴军第9步兵师分别被分割在库尔纳、库什提亚、法里德普尔3个地区。但是,印军第9步兵师由杰索尔向库尔纳追进时,却遭到巴军第9步兵师第107步兵旅的顽强阻击。然而,就在印军进攻受挫时,巴军第107旅却接到了投降的命令,使印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库尔纳重镇。12月14日,印军越过马杜马蒂河,对巴守军形成钳形夹击之势。巴守军未能组织强有力的抵抗,致使东巴西南部重镇法里德普尔落入印军手中,印军从西南部对东巴首府达卡构成威胁。

西北作战地区有迪纳杰普尔、兰格普尔重镇,以及波格拉与兰格普尔之间的南北交通要道。印军第33军率第20山地师及第71、第340山地旅群、第6山地师的1个旅,遂行这一地区的进攻作战任务。其作战企图是,保证西里古里走廊及巴卢加特突出部的安全,并在开战后的5天内,夺占这一地区北部与阿特赖河以东地区,以切断东巴的南北交通。随后再根据作战形势的发展,伺机攻占北面的兰格普尔或南部的波格拉地区。

巴军在西北地区遂行防御任务的是第16步兵师的3个旅。其中,第23步兵旅在希利以北组织防御,防守迪纳杰普尔、塞德普尔、兰格普尔;第205步兵旅在希利一带组织防御,防守希利要塞:第34步兵旅则在希利以南组织防御,防守帕尼托拉、纳瓦布甘杰、伊舒尔迪及纳托尔。此外,巴基斯坦还组织了1万多人的准军事部队,配合第16步兵师的作战行动。

印军由于在正式开战之前就已取得了一些战果,因此在开战之后进展神速。12月4日,印军第71山地旅轻取帕查加尔镇和博达镇,5日又攻克了南面的伯甘杰,13日攻占了坎萨马市。到12月16日停火时,印军第71山地旅已攻到距厄尔帕马里5英里处,肃清了印军进攻轴线以西的巴军部队,并拖住了迪纳杰普尔、塞德普尔、帕尔巴蒂普尔和兰格普尔的巴军,使他们无法抽调部队增援南面受到威胁的地区。此外,印军第20山地师于12月11日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后,攻占了巴军防守的希利镇。此后,印军利用迂回战术于12月12日攻占了戈宾德甘杰,合围了博格拉镇。至此,西北地区的作战基本结束。

3.北部方向的作战行动

北部方向是指贾木纳河与梅格纳河之间的达卡、坦盖尔、贾马尔普尔、迈门辛格等地区。双方的攻防作战主要集中在贾马尔普尔、迈门辛格与坦盖尔地区。印军的企图是:首先投入2个旅的兵力,拖住当面巴军,使其不能增援其他方向的作战,待其他作战方向顺利发展后,再视情夺占贾马尔普尔、迈门辛格,并向达卡方向推进。巴军在这一地区也部署了2个旅,主要担负防守迈门辛格、贾马尔普尔及坦盖尔地区的任务,但所属部队战斗力较弱,人员、装备均显不足。

战斗发起后,印军兵分3路攻击巴军防守的贾马尔普尔和迈门辛格要点:第一路沿卡马尔普尔一巴克希甘杰一贾马尔普尔轴线推进;第二路沿达卢—哈卢瓦加特—普尔普尔—迈门辛格一线发起佯攻;第三路则沿巴格马拉—贾里江贾尔—迈门辛格轴线进攻。东巴叛变部队则在坦盖尔地区与印军配合行动,破坏巴军的交通运输线,给巴军造成后方混乱。尽管印军受到巴守军的顽强阻击,但仍于12月8日包围了贾马尔普尔地区的巴守军。12月10日夜间,巴军突围受挫,次日宣布投降。巴军在贾马尔普尔地区的失利,动摇了迈门辛格地区的防御,巴军被迫撤离迈门辛格。随着贾马尔普尔城的失陷,北部地区的战斗宣告结束。

印军在3个作战方向先后完成对达卡围攻的作战准备后,开始向达卡发起总攻。印军第50伞兵旅首先在距达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镇坦盖尔和距达卡30公里的东北要点纳西格迪实施空降作战,一举切断了巴军退路,并向南直逼达卡。12月15日,印军从东、西、北3个方向完成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切断了达卡与外部的所有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达卡守军于12月16日投降。至此,印军在东巴战场的作战取得了完全胜利。

总之,印巴两军在西巴战场互有攻守,各有得失。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失地更多一些。12月16日,印军鉴于已在东巴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继续西巴战场的牵制性作战已无意义,于是宣布在西巴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在整体战争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西巴战场的作战行动至此结束。

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后,1972年1月7日,获释的穆吉布·拉赫曼经德里返回了东巴首府达卡,正式宣布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并出任孟加拉国第一位总理。孟加拉国从独立第一天起就与印度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1972年初,拉赫曼就任总理不到1个月就去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同年3月17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进行回访,两国签署了有效期为25年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友好、合作与和平条约》。

鉴于东巴独立已成事实,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陆续承认,而巴基斯坦又无力改变这一状况,因此,1972年6月28日~7月2日,巴基斯坦总理佐勒菲卡尔·布托与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印度北部城镇西姆拉(今喜马偕尔邦境内)举行会晤,签署了《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双边关系协定》,简称《西姆拉协定》。该协定规定:两国决心用彼此同意的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分歧,在两国任何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都不单方面改变局势;恢复两国间的商业活动和经济合作;两国政府将采取在它们权力范围内的一切步骤来防止进行针对对方的敌对宣传;两国军队在规定的时间内撤回到两国边界线的各自一侧;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双方愿意遵守1971年12月的停火线。《西姆拉协定》的签署,意味着巴基斯坦默认了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的苦涩事实。1974年2月,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借伊斯兰首脑会议在拉合尔召开之机,拜访了孟加拉国总理穆吉布·拉赫曼,随后巴、孟互相予以承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