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是旅程进行的第二天,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赴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纪念馆是一栋隐藏在小巷里的小洋楼,如果不是牌子,队员们可能注意不到纪念馆的位置。

肩负历史使命培养前进信心(明确历史责任贡献青春力量)(1)

纪念馆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图片展、实物陈列和复原两大部分。图片展主要反映了从1924年12月北方局建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撤消,党领导北方人民开展坚苦卓绝革命斗争的经历。复原陈列内容有当年刘少奇居室还有一楼的“惠兴德成衣局”裁缝铺,当年少奇同志正是依托裁缝铺为掩护,开展和领导党在北方的革命工作的。队员们因此也明白为什么纪念馆的位置隐蔽的这样好。

通过参观,队员们了解了从1924年12月成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撤销期间,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党的领导下带领人民群众开展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同时也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当年来津主持北方局工作,发展壮大北方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革命精神震撼到了。

行程结束后,成员们决心会努力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与担当,努力提高自我素养,锻炼自身能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8月4日,小队来到了天津著名历史建筑区五大道。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肩负历史使命培养前进信心(明确历史责任贡献青春力量)(2)

五大道以及附近区域的小洋楼,以它们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尘封其中的故事,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当人们站在一座座洋楼跟前,都很想了解那里边有过怎样的繁华,曾经的主人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人们也许不太了解,在一些小洋楼中,也蕴含着“红色基因”。马占山、张伯苓、李勉之、金显宅、吉鸿昌、杨十三、赵天麟、曾延毅、王光英等爱国人士当年生活或是战斗的印迹,都在这里留下过红色记忆。为庆祝成立100周年,和平区发挥地域优势,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将这些爱国志士的故居或工作地点串联起来,以景区20个红色洋楼资源为载体,以革命精神为主线,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五大道的红色基因。

肩负历史使命培养前进信心(明确历史责任贡献青春力量)(3)


抗日英雄杨十三的当年寓所位于如今成都道鹏程里4号。杨十三曾就读于南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杨十三在天津积极参加游行示威活动。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李大钊编辑的《新青年》杂志,和周恩来等同台演戏,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卢沟桥事变”后,天津沦陷,杨十三组织工业学院校友及其子女20多人,组成“工字团”进行抗日活动,并接受河北省委领导的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的委派,于1938年春率“工字团”成员到冀东组织抗日武装,组建“华北抗联”第三路军,共计5000多人,与日伪军浴血奋战,屡建战功。1939年杨十三牺牲在太行山区。

步行在五大道的洋楼间,沐浴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思考往昔作为租界区的曲折处境,感悟五大道历史建筑中隐藏的红色内涵。成员们会以史为鉴,砥砺前行,践行前辈革命家的责任与担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

文字:杨宇欣

图片:王浩博

排版:刘诗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