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率,位深度,采样率...

这些“专业名词”

看到了是不是极其"头疼"

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

详细解释往下看

单声道、立体声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1)

为什么我的录音只有一边有声音?

为什么我的声音不是立体声呢?

因为,声道搞错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声道?通俗来说,声道就是用来记录和播放声音的通道,声道主要分单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

·单声道

一只麦克风插入声卡的一个通道,得到的就是单声道。我们平时所用的电容麦大部分就是单声道麦克风,因为单声道只有一条音频通道,我们的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是一样的,所以听起来不会有空间感。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2)

单声道录制

一只话筒,不管是录制人声还是乐器,在录音软件里都要建立“单声道”的轨道来录音,这样听起来左右两边都有声音,并且声音一样。如果误建立“立体声”来录音,得到的频谱就是一条轨道有音频,另一条没有音频,回放的时候就会出现只有一边有声音的情况。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3)

·立体声

两只相同的单声道麦克风,在特定的摆放位置,通过两个独立的声道来录制的,可以听到声音位置上的变化。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4)

立体声录制

两只话筒连接在声卡的两个输入通道上,在录音软件里建立“立体声”的轨道来录音。

但是,目前有声书录制要求的立体声,就是将一个单声道的音频分别发送到左、右声道,就形成了立体声。所以我们有声书录制是不需要使用两只麦克风录制的。

注意!之前小编有看到这样的说法,说是拿一个麦克风连接在手机或相机上,也能录出立体声。

实践出真知,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把录出来的音频导入AU,会发现出现的两条立体声道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相机或手机在进行“单声道麦克风”录音的时候,大部分会自动把音频复制一份,这种音频虽然有两条频谱,但是听起来是和单声道一样的,左右两边声音一样,也没有空间感。

况且少部分手机还没有自动复制音频的功能,这样录制只会导致只有一边有声音。

·多声道

是由多个声道组成的,主要用于影视和游戏,就不过多阐述了。

干声、湿声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5)

干声,又叫裸声,属于音频术语,一般指录音以后未经过任何后期处理和加工的纯人声。

与之相对经过后期处理(如:动态\压缩\混响等)的人声叫湿声。

干声和湿声一般都指不包含音乐本身的纯人声。

录干音一定要注意语音、词句、情绪、动作、停顿等,所有内容都由声音来表现,需要体会人物情感和故事发展情境。

采样率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6)

采样率(也称为采样速度或者采样频率)定义了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

我们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一般在20Hz~20000Hz之间,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44.1KHz为常见的采样率。

采样频率最直观的影响,是声音的频率范围表现力,采样频率越高,能表现的频率范围就越大。44.1KHz采样频率,可以表现的频率范围是0Hz-22050Hz;48KHz采样频率可以表现的频率范围是0Hz-24000Hz。

比特率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7)

比特率是指在一个数据流中每秒钟能通过的信息量,也可以理解为:每秒钟用多少比特的数据量去表示。

原则上,音频的比特率越高质量越好。

对于有损压缩音频,不同的压缩算法,即使比特率相同,也会导致音质结果完全不同。

比如96kbps的WMA音频格式的音质明显要比96kbps的MP3音质好。为什么呢?因为不同的压缩算法,对数据的利用率不同。

比如MP3压缩至48kbps以下,已经惨不忍睹,而如果是AAC音频格式,同样是48kbps的比特率下,音质明显比MP3好。

而对于无损压缩音频,即使比特率完全不同,但是最后的音质却相同。比如把同一个WAV文件分别压缩成FLAC格式和APE格式,得到的文件,比特率是不太相同的,但是音质却是一样的。

位深度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8)

位深度(采样深度)代表取样中对声音强度记录的精细程度。

采样深度可以理解为采集卡处理声音的解析度。这个数值越大,解析度就越高,录制和回放的声音就越真实。

看完大家是不是感觉一脸蒙

在我们日常录书中

很多书单上都会明确要求

比如我们全能王的单子

大家可以看一下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9)

音频朗读和字幕的区别(这些音频中常用的术语)(10)

所以大家也不要过多担心

如果有别的不理解的地方

也可后台私信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