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普通话追根溯源,跟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是由满人统治的确有很大关系。

满人在入关之前,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汉语,但说的大体都是那会儿的东北方言,和现在的也差距不太大。所谓的东北方言,就是融合了众多北方话很接近于今天的普通话。当然满人也说满语,是由努尔哈赤引入蒙古文创造的。

东北话为什么那么接近普通话(为何现在的普通话和东北话那么像)(1)

普通话和东北话的渊源

入主中原(1644年)之后,满人统治者一度要求大小官吏,一律学满语。就像他们在全国推行的剃发制度一样,实行征服者的文化改造。这剃发令虽然是强行推开了,但满语的推广却是不了了之了。因为连皇帝自己也不喜欢满语,这种文字仅仅是出于政治目的生生造出来的,没有群众基础,没有传说故事,更没有诗歌和远方!相形之下,汉语文字博大精深,五千年的积淀里面什么都有。

入关之后,满人都生活在汉人的汪洋大海里,即便他们极力抵抗汉人文化那也没什么用。论武力他们是征服者,但论文化他们就是被征服者。皇帝从小读书就是只重汉文,教满文的老师根本就没地位。皇帝尚且如此,满人奴才自然也崩不住了,时间一长大家都改说官话。所谓的官话,也就是今天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混合体。进入民国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也都说官话,只是改叫国语,和现在的普通话已经基本差不多了

东北话为什么那么接近普通话(为何现在的普通话和东北话那么像)(2)

皇帝学习

中国文字统一的原因

几千年来中国文字都是统一的。首先,要归功于中国文字是象形字,音和意是分开的。虽然中国人都说方言,很多逗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耽误用同一种文字进行沟通。其次,还要归功于从隋朝就开始的科举考试制度(公元621年)。如果不是这种持续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无形在文化人中间贯彻了书同文的意志,即使是有象形文字,也一样会使用中出现歧义,而逐渐根据自己的方言造出自己的汉字来。

东北话为什么那么接近普通话(为何现在的普通话和东北话那么像)(3)

科举考试

语言是如何统一

文字如此说话也类似。做官的人,必须要说官话,清朝本省人不能做本省的官。大家各说各的方言,别说同僚之间没法沟通,就是上下级之间也没法对话。再说了,清朝规定官员上任皇帝必须要召见一次,哪怕小小的县令也是如此。如果你被召见的时候一口土语,那么你说什么皇上不明白,就没法留下好印象了。所以不会说官话,对仕途是非常不利的。1896年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办了《时务报》声名大振,光绪皇帝看了高兴就召见他。然而梁启超一口广东新会土话,给光绪帝听得云里雾里的。按照清朝的惯例,举人接受皇帝的召见,怎么着也得给个翰林什么的,最次也得给个内阁中枢,但梁启超就给了一个六品衔,这在当年啊,等于什么都不是。

东北话为什么那么接近普通话(为何现在的普通话和东北话那么像)(4)

最终采用北方味的语言作为国语

一个国家必定得有一个通用的语言,否则一国之民交通往来通商行旅都非常不方便,方言虽好,但毕竟人们不可能用方言沟通,无论南方人怎么不舒服,中国采用北方味的语言作为国语,就适用人口和通行性来说还是合适的。不能因为有清朝的背景,咱们就全部否定了。历史上中国北方长期民族融合使得北方各地的方言有了极大的相似性,不像南方,每个县的方言都不一样,反过来如果采用粤语作为国语,广东境内就未必能统一。除了广东人,其他地方的人都听不懂,在推行难度上,也不知会难多少倍,以至于这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东北话为什么那么接近普通话(为何现在的普通话和东北话那么像)(5)

所以,笔者认为即使孙中山做了总统,民国也不可能用粤语作为国语,连孙中山自己也学官话,否则他根本就成不了同盟会的总理。从现在留下的录音来看,孙中山的官话说的还是相当地道的,至少,我这个一句也听不懂粤语的人完全是能听懂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