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人生如初见却只剩孤独(我们都是风雪中的夜归人)(1)

作者:溪月弯弯,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01

朔风凛冽,暮霭沉沉。远方的千峰万壑,显得莽莽苍苍,朦朦胧胧。

睦州(今浙江建德)郊外,荒凉的芙蓉山中,有一位孤独的旅人。时已黄昏,他已顶着寒风走了好久,前方的路还有好远。

山路崎岖,两旁尽是一些秃枝枯藤,放眼望去,山峦连绵,无半点亮色,显得萧条又空寂。

天色变暗,山影隐现,夜即将拉开帷幕,此时依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给急于投宿的旅人增添了缕缕焦虑和不安。

旅人是刘长卿,唐代诗人。

温度骤降,大雪将至,他身着单薄的衣衫,刺骨的寒风似乎要穿透脊背。

远路风尘,他又饿又累,希望赶紧逢着一个地方歇歇脚,明早再继续赶路。

然而,在这荒郊野岭,他四处寻觅,所见皆是一片冷冷清清,连一户人家都没看到。

此刻的处境,真像他低谷般的人生,前路迷茫,不知希望在何方。

正当刘长卿心生沮丧之际,偶然一瞥,前方似有一处昏黄的灯光在林间若隐若现。有灯亮的地方必然有人家,他禁不住喜上眉梢,心想着:今晚终于有个停靠的地方了。

可想而知,天寒地冻的冬夜,一个人身处陌生的荒山,又是饥寒交迫之时,看到一盏灯火的心情有多么激动。

他急匆匆地向灯火的方向赶去,刚到柴门外,山风裹着飞雪就已迫不及待地席卷而来,雪花斜斜地吹打在脸上,冰凉而疼痛。

这里只生活了一户人家,小院用竹篱笆整齐地围着,柴门是用粗木棍拼凑而成的,几间茅屋的屋顶上都铺着厚厚的茅草。在四周树林的掩映下,贫寒低矮的茅屋恰好位于一个避风的角落。

荒原空旷,茅屋显得是那样孤零安谧,又是那样素淡美丽。人烟稀少,简陋的柴门看起来是那般亲切而温馨,一种朴质的幸福感在心底油然升起。

愿人生如初见却只剩孤独(我们都是风雪中的夜归人)(2)

02

刘长卿轻轻悄悄地隔着门缝朝里望,正欲叩响柴门,突然,门边传来“汪汪汪”的狗叫声。这狗叫声在寂静的山间回荡着,听起来让人无比欢喜。

随着几声犬吠,主人闻声而出,是一对面目慈善的老夫妻。他们惊讶地瞅着门前这位面容疲惫、瑟瑟发抖的旅人。知晓是天晚来投宿的原由后,便热情地迎他进屋。

他和老翁一起坐在小火炉边,边烤火边闲聊,交谈才知,老夫妻的儿子一大早就出外打猎,现在还没回来呢。

老翁说方圆几里地,只有他们一户人家,他们知道途经此处的人皆是饥肠辘辘,还常常遇上天黑路远,雨雪交加,所以之前已迎纳过不少前来借宿的行人。他听后,心头一暖。

不一会儿,老妪就将饭菜摆上桌子,他和老夫妻一同用了晚饭。虽只是粗茶淡饭,却是家里最好的食物,足以见得主人的热心与真诚。

继而是热茶热水,热被热炕,有一瞬间,他感觉好像回到了熟悉的家中一样。

这份热气腾腾,足以暖胃暖心,足以洗去风尘。这才是浓浓的烟火气,是生活的本真味道。

要知道,天寒黄昏之时,对于羁旅途中急于遮雪避寒的人而言,哪怕是一处简陋粗朴的小屋,已不啻于人间至高的馈赠。

无论如何他可以暂避风雪,不用露宿荒野了。何况老夫妻还对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这份温暖何其珍贵。

愿人生如初见却只剩孤独(我们都是风雪中的夜归人)(3)

03

入夜,躺在床上,听着屋外的风雪声,他想起这些年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过的事,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久久不能成眠。

年轻时,他也是饱学苦读之士,曾踌躇满志地入京科考,不料却屡考屡败。

“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一个颇著才名的诗人久困场屋,只能加重他的挫败感。家庭的困顿、入仕的艰辛给一颗年轻的心灵蒙上了厚厚的阴霾。

他也曾尝试四处游历干谒,渴望得到提携重用,到头来,发现别人根本无法指望。

身在那样的时代里,他太过无力,深深明白考取功名才是唯一之举。

于是,他一边为了生活奔波劳碌,一边来回奔走应考。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天宝后期,他中了进士第。

几经周折,刘长卿才得任苏州长洲县尉,有了一官半职。本想将拳脚大展,理想的翅膀瞬间被折断。“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场战乱惊醒了太多人的梦境,也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

之后,他因“刚而犯上”两次横遭贬谪,初贬岭南南巴(今广东电白)尉。这一次,他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贬为睦州司马。

来到这个偏远的地方,人生俨然走到了最低谷,心中怎能没有怨气?

所幸,风雪之中,还能觅得一个如此温暖的小屋,还遇到一户如此善良的农家。可见,命运并没有把他逼入绝境。

愿人生如初见却只剩孤独(我们都是风雪中的夜归人)(4)

04

半夜时分,他即将进入梦乡之时,忽闻柴门作响,狗儿狂吠,猜测应该是主人家的儿子在深夜里冒着风雪归来了。

他凝神谛听着屋外的一切,先是归人踩在积雪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又是归人进门后拍落身上雪花的声音,紧接着是老夫妻起身为儿子倒热茶的声音。

屋外天寒地冻,屋内灯火可亲,他听着这家人轻声的絮语,感受到了一份久违的温馨。

刘长卿猛然间发觉,任是什么功名利禄,荣耀光环,都比不上这寻常的人间亲情来得真切。

生活中最简单的幸福,有时不过是天黑有人等,风雪有家归。无论路多远,天多黑,雪多大,总有一盏烛火为你而亮。

此前,他对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际,久久不能释怀。每每想起几十年来的宦海浮沉,漂泊不定,心中都溢满了悲酸。

如今看到普通百姓为谋生计,在冰寒的雪夜里竟然忙活到这么晚才归来。即使生活在底层,栖身于陋室,他们仍能活得如此顽强豁达。年过花甲的诗人备受触动和感染。

第二天雪停了,清晨起来,打开门看到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刘长卿该继续启程了,他对借宿芙蓉山主人家的事感触颇深,便写下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知有多少读者折服在“风雪夜归人”那极富诗意而魅力的境界里,沉醉在那涵咏不尽的灵魂愉悦里。

深夜的芙蓉山凄凉而寂寞,我们跟着诗人寻觅到一个荒野小屋,流连在那个如画的美境里不愿走出。

愿人生如初见却只剩孤独(我们都是风雪中的夜归人)(5)

05

诚然,落在诗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到。但是诗里,有诗人风一程雪一程的人生,也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在尘世奔走,本就不易,人生漫漫,生命短促,我们都是他笔下那个孤独的“风雪夜归人”。

人生旅途中,我们也会遭受一场场风霜雨雪的打击。在历经坎坷失意后,之所以还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熬过苦痛之后,生活会给予我们“风雪夜归人”般的温情回馈。

归途遥远,跋涉艰难,没有长久栖息的归宿,每一处暂歇只不过都是一个停靠的驿站。

我们也和诗人一样,待明日天亮,必须重新启程,继续奔赴以后的人生。

哪怕路途再远再难,让我们一往无前。

-作者-

溪月弯弯,愿用厚重作纸,清淡作笔,书写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