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升学季每年的幼升小,都牵动着父母的心而今年因为疫情原因,课外机构不能进行线下课,也影响了很多想给孩子报学前班的家长可能爸爸妈妈们会担心:,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孩子应不应该上学前班?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孩子应不应该上学前班(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学前班)

孩子应不应该上学前班

又到一年升学季。

每年的幼升小,都牵动着父母的心。而今年因为疫情原因,课外机构不能进行线下课,也影响了很多想给孩子报学前班的家长。可能爸爸妈妈们会担心:

上不了学前班,我家上的公立幼儿园不能提前教知识,孩子上小学,能不能跟上啊?跟不上这怎么办啊?

从今天起,本号会选发一些旧文,希望对家有小一娃的爸爸妈妈有所帮助。

老读者们,如果您觉得本文有益,可否麻烦您帮我点赞、在看、转发?


我是一位教龄20年的小学教师,近些年一直在教低年级。身边的朋友经常问我这个问题:从幼儿园升小学,要不要上学前班?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上百度搜了一下,有很多这样的问答和文章,我也学习了一下,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先给出答案:孔子说“因材施教”,要不要上学前班,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要根据自己家和孩子的情况做决定。

01小学入学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看小学入学的情况,教过几年一年级,我谈谈自己的经历。

一般来说,孩子6、7月份接到小学的入学通知书,然后在9月开学之前,有的学校会先召开家长会(强调!!!孩子入学,家长也要跟着学习,做好辅助工作),这时候家长可以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和孩子的物质准备。请注意,家长的做法、态度——是不是重视上学,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

家长郑重对待学校的要求,孩子会产生动力,上学后会努力达到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要求,态度积极,表现也差不了。

然后,8月底,一般学校都会安排2天左右(时间学校自己定)的一年级新生培训。这时候,孩子进自己所在的班级了。

2天,不会学什么知识,主要是培养常规习惯——孩子能不能顺利离开家长(而不是哭闹,别看都上过幼儿园,有些孩子上学要重新经过分离焦虑),孩子会不会听(老师的要求、安排),会不会坐(而不是一分钟都呆不住,到处乱跑),会不会站(队伍整齐),会不会排队走(入学后集会特别多),会不会和同学相处。

正式开学后,大部分孩子中午在学校就餐(非强制),孩子会不会自己吃饭(这可和幼儿园不一样,我们遇到过学生家长要求老师喂饭的)。

一入学,社会和学校对孩子的角色定位不再是幼儿,各方面要求,尤其是纪律,都比幼儿园提高了一大截。

您看,到目前为止,我提到的都和学习无关。

02 入学以后的情况

我教过数学,也教语文。

每个省、市、区使用的教材各有不同,但是国家是有课程标准的,所以学习模式和知识点、要求大同小异。(以后找时间专门写一篇教材介绍)

语文教材现在全国都使用统编版,教材图书馆都有卖,人教社官网也可以在线免费看,由于疫情原因,现在各年级下册开放了免费下载,家长们可以翻翻看了解一下。

点击右上角“人教版中小学教材电子版”。

入学一般一个月左右学完拼音,接着开始识字写字读课文。

现在的模式是尽早多识字、写字数量比识字数量少一些,这个区分是在考试的时候要求不同,要求会认的字不会让写的,要求会写的字是重中之重。一年级上学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与下学期不可同日而语。

数学在一年级上学期主要是20以内的加减法,现在难度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就我和同事们工作的经验,只要孩子智力水平正常,接受这些知识都不困难。使孩子拉开差距的并不一定是学前的学习,而是习惯,包括家长和孩子自身的习惯。

比如学拼音,很多家长一看,一个多月就学完,那我得让孩子提前学,不然哪能跟得上啊。

但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我做过统计,有的学过2次拼音,甚至有3次的,也有没提前学过的。

可能一开始,学过的的确有优势,但是拼音是帮助识字的工具,会不断使用,没提前学过的同学,如果专心听讲,认真练习,在不断的使用中巩固,到了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就不是很能看出提前学过和没有提前学过的差距了。

而有些孩子,集中反复多次出现的错误,往往是由于提前学的时候没学好,家长又认为,提前学学没关系,反正上学还要学,反倒导致孩子开始没学对,上学又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不用学(注意:孩子经常“觉得自己会”,是不是真的会?),一次也没学好。

1.概括来说,孩子上学需要具备的能力,首先是听。

听,是听话的听。这里的“听话”,指的是能对听有及时的应答。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娇宠着,很多孩子听到人叫都爱答不理的,这样上学可不行。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高人一等、出类拔萃,您想想,面对40多个学生,老师是更喜欢有礼貌的孩子,还是这个叫几遍都不理的呢?

听,还是听讲的听。上课不认真听讲,原因很多,但是不听讲,吃亏的是自己。

虽然很多孩子知识面广、家长水平高,但是毕竟学校教育是系统的教育,课堂上还是有很多家里讲不到的。

另外,经常有很多集会、班会,讲各项活动(学校活动特别多,每月至少一次),讲各项要求,如果孩子不会听,您就对学校的事情难以知晓,总去问老师、问别的家长,自己也不好意思啊!

听,还是听话的听。这里的“听话”,指的是遵守规则。有些人受各种书籍、媒体的影响,认为要培养孩子创新、个性,所以对“听话”十分反感。

其实听话与个性并不矛盾,就像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矛盾体。

不会听,导致的后果可能是,您的孩子学习不突出,表现不优秀,就无法赢得同学们的佩服,离家长的望子成龙之目标,就越来越远了。

2.自理能力孩子从早上到学校,下午放学,至少六七个小时的时间,需要自己放书包、拿出学习用具、每一节课前按照课表要求准备、写语数作业、喝水、上厕所、吃午饭(拿饭、打汤),脱衣穿衣(天冷天热、上体育课),交钱和各项通知回执(上学后各项收费都是孩子自己带到班里交给班主任老师,现在有的学校可以直接银行卡扣款了)……不夸张的讲,有的孩子连擦鼻涕纸都扔在课桌里到处都是。

3.其他学习能力学习当然离不开读书、写字,学习好的同学当然更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也更容易树立自信。

但是,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家长们的目标不同,有的是差不多就行,怕孩子压力太大,有的则要求严格。

其实,如果前面2条最基本的能力具备了,孩子能达到的水平都差不多。

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努力了,肯定家长和孩子付出多的收获就更多。要澄清的是,并不是学习多的孩子就一定累、厌学,学习少、家长要求相对低的孩子就一定比学习多的孩子更快乐的。

现在再回头看这个问,题:要不要上学前班。

对于孩子不是很听话、特别顽皮的,有必要接受一下纪律方面的强化。

对于孩子的学前没有任何知识积累的,家长有能力可以自己提前渗透一点(数数、会听故事等等。比如拼音,可以平时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做游戏:妈m-a-ma,让孩子感受一下音节。渗透的方法改天另文介绍)

对于自理能力不够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多锻炼一下。

如果孩子具备了以上这些,我觉得可以不上学前班了。尤其是,很多并不正规的学前班,只是给孩子提前上了一年级,知识没学准确,却倒了孩子学习的胃口,并没太多好处。

PS:就想到这些。如果各位家长还有什么问题,请给我留言。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