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艺术史上,赵孟頫至于元代来说,可以说是一位扛鼎之人。我都忘了自己从何时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艺术巨匠。在少数民族作为统治者的元代,他几乎是靠一己之力,做到了薪火不灭,古法不失。在书法、绘画、篆刻、诗词、鉴赏等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孟頫晚年(赵孟頫年少成名)(1)

虽然身为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的十世孙,然而出生于南宋末年的乱世,十一岁时父亲便早早去世,家境每况愈下,度日为艰。然而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他的母亲丘氏经常勉励他刻苦发奋,对他说:“汝幼孤,不能自强于学问,终无以觊成人”。赵孟頫受到母亲的勉励后更加努力学习了。

赵孟頫晚年(赵孟頫年少成名)(2)

不满二十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便中了国子监,注真州司户参军。这也是他在南宋垂亡之际所任的南宋惟一的官职。戴表元在《松雪斋集序》中说:子昂(赵孟頫)不到二十岁的时候,他的言谈举止便让当地的先儒们吃惊了。稍大点的时候,四方万里的人骑马坐车来求购他的文章墨迹,人多的几乎把房子都挤倒了。人们能得到只字片纸,就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可见青少年时期的赵孟頫就已经才华出众,声名远播了。

赵孟頫晚年(赵孟頫年少成名)(3)

南宋灭亡之时,赵孟頫才二十五岁,他的母亲告诫他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汝非多读书,何异于常人。”母亲对赵孟頫这番的教导,对于他后来出仕元朝为官,应该说是深有影响的。赵孟頫隐居故里继续读书、写字、画画,研究学问。因为赵孟頫声誉远播,被当时的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夹谷之奇所欣赏,后来夹谷之奇升任吏部尚书后变力荐赵孟頫入仕。然而当时的赵孟頫无意出山,写了首诗回绝了,诗云:青青蕙兰花,含英在林中。春风不披拂,胡能见幽心。

随着元朝的国势渐渐稳固,统治者逐渐认识到江南士人的重要性,有意邀请这些士人入朝为官。但当时南朝士人与元朝的敌对情绪尚未消除,这在赵孟頫身上集中体现了出来。至元十九年程钜夫初下江南,便遇见被蒙人抓住的赵孟頫,迫其入仕。但再次被赵孟頫拒绝了,他告诉程钜夫自己无意出仕,就想着隐居江南。程钜夫也非常理解他,就把赵孟頫放走了。

赵孟頫晚年(赵孟頫年少成名)(4)

而至元二十三年,程钜夫又一次奉忽必烈的派遣,来江南搜访名人逸士。这次寻访到二十四人,赵孟頫又是首选。这是赵孟頫第三次被挑选举荐入仕,这一次他没有拒绝。次年春,跟随程钜夫来到大都,觐见忽必烈。忽必烈也是久闻赵孟頫大名,迫不及待的想见到赵孟頫。忽必烈对赵孟頫可以说是一见倾心:“一见称之,以为神仙中人,使坐于右丞叶公李之上。”之后忽必烈每次见到赵孟頫都跟他相聊甚欢,从上午聊到半夜才肯罢休:“语必从容久之,或至夜分乃罢。”此时的赵孟頫也有意报效国家,他曾云:“士少而学之于家,盖亦欲出而用之于国。”

赵孟頫晚年(赵孟頫年少成名)(5)

然而入仕的第二年,赵孟頫就有点后悔了,他虽然得到忽必烈的赏识,然而朝堂内外多是元人,忽必烈对他的欣赏也使得这些人对他又是嫉妒又是猜忌。之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他都是在仕途和归隐之间彷徨顾虑。但从另外一方面说,也因为被忽必烈赏识,赵孟頫有机会接触更多元朝内府收藏的先贤书画作品,这对他以后的艺术发展是相当有利的。

赵孟頫的一生非常的了不起,作为地位低下的第四等人:南人,他最后官至一品,荣际五朝,名满四海,整个元朝他是独一无二的。元人来復曾经有诗赞他:“雅知国灭史不灭,家声无愧三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