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汝晔 荆新年

盒马鲜生的配送员孔祥吉四月份配送单量近1600单,是他入行以来完成单量最多的一个月。4月30日这天,他配送了74单,终于在凌晨一点钟结束了他一天的奔波与忙碌。

作为抗疫保供的主力军之一,“配送小哥”日夜穿梭在济南的大街小巷,奔赴封控区和管控区的各个小区,为居民送去急需和必备的生活物资。如今,配送“最后一公里”在他们的坚守下,不少居民的居家物资有了相应的保障。

最多一次单程送了14单

“这个月冲1400单!”4月初,孔祥吉在社交平台上给自己定了一个月度Flag,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月他意外地超额完成目标。

在孔祥吉原本的计划里,他打算四月份跑够1400单以保证自己的收入。等单子跑够了,就准备连着休班几天,“但这个目标是有难度的,我之前一个月最多只有1200单,所以前半个月都在努力接单。”可孔祥吉没想到的是,他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4月26日,店里的配送单量一下就变多了。“其实说爆单了也不为过,我当时还没看手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孔祥吉刚到配送点,发现传送带上的配送货物已经堆满了,这种情况是以往没有过的。

“大家说有的小区被封控了,大家开始买菜囤菜。”这一消息很快得到了印证,伴随着不少小区的封控和管控,孔祥吉身边的不少同事也被封控在小区内,他们店内的配送员队伍也从最初五十多人,剩下了不到二十人。

电瓶车送外卖两组电池放不下(00后配送小哥一天六块电瓶保供给)(1)

电瓶车送外卖两组电池放不下(00后配送小哥一天六块电瓶保供给)(2)

孔祥吉所在站点的配送半径是3千米,距离看似不算远,但后台配送单量是源源不断的。他明显感受到了居民居家物资需求的变化,“对比最多的是以前单子一个购物袋都装不满,现在一个单子都是大包小包地装。”大家买的东西大都是米、面、油、蔬菜、尿不湿等等,“这些一看就是紧缺的生活物资,我们去送就能解决居民的需求。”

小碎步跑着,已经成了这几天孔祥吉的配送习惯。随着订单数量和体量的增加,孔祥吉配送物资也需要足够的体力,“最重的一次是给一位客户送了12桶桶装水,一桶水大概五升。”马不停蹄地配送也让孔祥吉觉得自己腿“废”了,手有时候也勒出了红印,但是他顾不上休息,只能一单接一单地派送。“平常一天电瓶车电瓶只需要换一两块,现在电瓶换了有五六块,一直不停地跑。”

从入行以来,孔祥吉就在万达广场的区域工作,对附近的社区十分熟悉。由于封控区和管控区防疫管理规定,孔祥吉无法进入小区,但他都会尽量分配一下路线,看怎么走比较方便、省时,最后选择距离客户最近的小区门口,隔门把居家物资到客户手中。

早上六点半起床,最晚的一天他跑到了凌晨一点,来回的奔波和忙碌已经让孔祥吉来不及按时吃饭。“一天吃两顿,下午两三点一顿,晚上抽空再吃一顿。”回到租的房子里,孔祥吉简单收拾一下后,倒头就睡。

听到最多的是“谢谢”

“我还挺开心的,因为大家需要我。”2000年出生的孔祥吉是配送队伍里最年轻的一位,去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在盒马鲜生做配送员。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特殊时期送货让孔祥吉感受到了客户的包容,让他对这份工作有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收获感。

由于配送订单量爆满,许多订单无法按照系统的既定时间送达。孔祥吉手里的单子,80%都显示已经配送超时,有的甚至超时达2个多小时。“但大家都没有催我,反倒是我觉得不好意思了。”孔祥吉自己一刻也不敢耽误,怕客户等得太久。

电瓶车送外卖两组电池放不下(00后配送小哥一天六块电瓶保供给)(3)

配送员们正在分拣订单

“老师,您的订单正在配送中。”是这几天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每次配送前,他都会给客户打通电话,告知自己的位置和大概送达的时间,“以前超时了有的客户会很焦躁,但这几天都没有。”

付出也会有回报。很多居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支持配送员,在下单时会留言:“感谢外卖小哥哥的付出!”每当送达一单后,孔祥吉也会收到一句客户的“谢谢”“辛苦了”,还有一些居民会叮嘱他做好防护、注意安全。这些鼓励和关心让孔祥吉和同事们增添了勇气和动力。

“配送的时候感受不到累。”孔祥吉告诉记者,但他又反问了一句,“其实回来后也累,能不累吗?”作为一名配送员,他认为自己能做的就是配合每天做好核酸检测,做防护措施,尽快送达物资。能听到一句句来自居民的“感谢”,他已经不再疲倦。

“形势好转后,我想调休,睡个好觉。”孔祥吉也期待着,希望济南能早日恢复往日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