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新教加尔文派的神学学说。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时由加尔文倡导,故名。是以其所著的《基督教原理》为神学基础。有些主张沿袭路德派神学,有些则属独创。

一、发展历史

加尔文主义出现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归正宗的基本教义和信义宗基本相似,也承

加尔文主义特点(加尔文主义)(1)

认人因信仰基督而蒙恩称义,归正宗的主要特点是选举长老监督教务,由牧师和不受神职的长老集体管理教会,认为任何人都不得享有无限权力,并且认为教会人士可以参加政治活动,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所以归正宗掌权的国家,一般教徒更重视经济、民主制度和公众教育,并建立了一些民主选举国家。

归正宗注重宣讲教义,仪式都用当地语言,更强调唱赞美诗。主要支派有长老会(流行于苏格兰)、公理会(流行于英国及美洲)等。归正宗的主要流传区域为瑞士、荷兰、苏格兰、法国、南非、德国西南部、比利时、澳大利亚,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若干地区。

二、观点

加尔文支持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主张人类不能透过正义的行为获得救赎、恢复逐渐被天主教所

遗弃的奥古斯丁学说“救恩独作说”、反对逐渐成为天主教神学主流的“神人合作说”,因此加尔文建立的教会命名为“改革宗”。

(一)完全无能力

(Total inability)或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人类由于亚当的堕落而无法以自己的能力做任何灵性上的善事。

(二)无条件选择

(Unconditional election)上帝对于罪人拣选是无条件的,他的拣选并非因为人在伦理道德上的优点,也非他预见了人将发生的信心。

(三)有限的代赎

(Limited atonement)基督钉十字架只是为那些预先蒙选之人,不是为世上所有的人。

(四)不可抗拒的恩典

(Irresistible grace)人类不可能拒绝上帝的救恩,上帝拯救人的恩典不可能因为人的原因而被阻挠,无法被人拒绝。

(五)圣徒蒙保守

(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已经得到的救恩不会再次丧失掉,上帝必能保守其拣选的。

这五点教义的英文首字字母恰Tulip,即“郁金香”之义。

(六)由长老治理教会

由长老治理教会,长老由教徒直选,牧师由长老聘任。加尔文建立的教会因此也被叫做“长老宗”、“长老会”或“长老教会”。

反对天主教的圣餐“质变说”,也反对路德的“同质说”,主张信徒透过信心可以领受到属灵却不可见的实体圣餐。国家从属于教会,为教会差遣。

三、核心信条

(一)无法自救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只是过犯不如恩赐,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神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的临到众人么?

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么?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罗马书五章12-19节)

1、由于亚当的堕落,全人类都不能靠自己,而发出得救的信心来相信福音。

2、罪人对神的事情是死的、盲目的、耳聋的;他的内心充满虚妄,而且,已经绝对腐败。

3、罪人的意志并不自由,却是受著邪恶本性的束缚。不会、也不能在属灵方面选择善而撇弃恶。

4、罪人必须有圣灵的扶助,才会来到基督面前;是圣灵使罪人先重生之后,罪人才会活转过来;是圣灵自己先赐给罪人有新的本性。

5、信心并不是自己对救恩有贡献,而是神所赐予人的救恩之一部份;是神给罪人的恩赐,非罪人给神的礼物。

(二)拣选罪人

“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甚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么?倘若神要显明他的忿怒,彰显他的权能,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又要将他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罗马书九章20-24节)

1、神在创世以前拣选某些人来得救恩,完全是出于神自己至尊无上的旨意。

2、神特别拣选某些罪人,不是基于神预见罪人的反应或顺服,如信心、悔改等。反而是神将信心或悔改赐给那些神已选上的人。

3、信心与悔改乃是神拣选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拣选并不是由于神预见人本有品德或善行而决定的;品德或善行不是神拣选的条件。

4、神按自己至尊无上的主权拣选人,又藉著圣灵的能力,使罪人衷心接受基督。

(三)限定赎罪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著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他爱我们的大爱,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

他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要将他极丰富的恩典,就是他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书二章1-10节)

1、基督救赎的工作是为了要拯救已蒙选上的人,而且在实际上已为他们取得了救恩。

2、基督的死乃是为某些特别蒙选的罪人代受罪的刑罚。

3、基督的救赎不单是除去神百姓的罪,而且也为神百姓获取了全部的救恩,其中包括那些使神百姓与基督联合的信仰。

4、信仰的恩赐已由圣灵牢靠地加给那些基督已为他们死了的人。

5、保证他们的救恩永远有效。

(四)不可抗拒

“你曾借助圣灵,托你仆人我们祖宗大卫的口,说:外邦为甚么争闹?万民为甚么谋算虚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也聚集,要敌挡主,并主的受高膏。希律和本丢?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这城里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圣仆耶稣,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预定必有的事。他们恐吓我们,现在求主鉴察,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胆量讲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来医治疾病,并且使神迹奇事因著你圣仆耶稣的名行出来。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使徒行传四章25-33节)

1、圣灵不但是对于那些听见了福音的人,给予外在的呼召,而且对于那些已经蒙选的人,给予内在的特别呼召,由于这个特殊的恩召,使他们终于必能获得救恩。

2、外在的呼召乃是向人人而发,没有分别,是能够被拒绝的,且时常被拒绝;然而内在的呼召,乃是向蒙拣选的人所发,是不能被拒绝的,终会使他们悔改。

3、这个特殊不能抗拒的恩召,圣灵吸引罪人来到基督面前。当圣灵将救恩加给人时,圣灵并不受人的意志所限制;圣灵工作的功效,也不靠人的合作。

4、圣灵特别施恩扶助蒙选的罪人,并使他们合作、相信、悔改,并衷心愿意来到基督面前。

5、神的恩惠是无法抗拒的;凡蒙神恩宠的人,结果一定会得著救恩,且绝不失效。

(五)得蒙保守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么?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么?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到我这里来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在先知书上写著说:'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约翰福音六章35-45节)

1、凡蒙神的拣选、被基督救赎,并由圣灵赐予信心的人,永远得救。因为他们蒙全能神的大能所保守,其救恩永远不会失去。

2、救恩是由于全能的三一真神的主权所成就的。

3、圣父拣选一班人,圣子为他们而死,圣灵使基督的替死在他们身上发生功效,又叫他们相信悔改,因而使他们衷心愿意来顺服福音。

4、整个救恩的过程(拣选 → 重生 → 救赎)都是神的工作,而且完全出于神的恩惠。

5、总结而论,是神而不是人,来决定谁将是接受救赎恩赐的人。

四、历史地位

(一)世界性现象

加尔文主义思想虽然源自瑞士,但随后逐渐地传到德国、荷兰、匈牙利、法国等地方,广泛地影响当地的宗教改革运动。又从法国、荷兰传到英格兰、苏格兰等地。加尔文主义思想主导了十七世纪的英国教会,也成了清教徒思想的核心;他们随即把此思想带到新大陆─ 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一带。

这显示,加尔文主义之普及于当时已成了一世界性的现象。加尔文主义思想不仅成为那些所谓改革宗教会的基本教义,也有力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想与生活,诸如促进自然神学的发展、建立基督教的政治和国家、提供现代立宪主义思想之基础、促长基督教文学和艺术作品等,藉此开创了一特定的基督教文化的社会生活型态。

(二)信仰生活

加尔文派,像其他多数早期新教派那样,强调“称义”教义,该教义论及得救的条件。被拯救的人靠着上帝的恩典被称为义,他们被宣布为公义的或可被上帝接受的。得救或称义不能通过行善来实现;各人必须只靠信心来生活。被称义之人通过外在严格的道德与公义行为和行善来表达自己的信仰(信心)。对于加尔文派来说,能够靠着信仰(信心)生活大概就是一个人从罪中被拯救出来、并被算入“拣选之人”的证据。

在加尔文主义中,《圣经》成为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权威。加尔文主义者认为《圣经》仅设定两种圣礼--洗礼和圣餐。加尔文关于教会治理的的思想--即教会选举长老管理教会事务--源于《圣经》,并被长老会和改革宗教会采纳。这一代表性的教会治理方式对现代民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行为之约

十七世纪,一些荷兰神学家和英国清教徒把“圣约神学”加入到加尔文主义中。圣约是基督徒和上帝之间的契约关系。圣礼被作为是圣约的印章。上帝与人类制定的圣约有两个--与亚当制定的“行为之约”;通过耶稣基督与选民制定的“恩典之约”。圣约神学是英国和美洲清教主义的核心教义,因其承认在得救过程中人类的合作,从而弱化了救赎预定论教义。

二十世纪初期,只有少数新教派教会保持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严格的加尔文主义。大多数称为加尔文派的教会极大修改或摒弃了诸如拣选、预定论、不可抗拒的恩典等教义。

五、深远影响

(一)宗教改革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对纯正教义的回归,严谨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管理,都使得法国的宗教改革避免了德国路德教派改革的混乱局面。从此,福音传教士传遍了整个欧洲。

在15、16世纪欧洲宗教形势混乱的时期,有关魔鬼的传说和各类巫术大行其道。巫师们最初的角色主要是各种疾病的治疗者,但在中世纪后期,由于巫术也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对那个时代的宗教忧患提出解答,这些“异端邪说”自然被视为与魔鬼有关系的证据,于是,巫师成为魔鬼反宗教的新教派代表。狂热的教会和人们为巫师想象了各种罪恶,包括恐怖的祭祀仪式、杀婴、降祸、与毒兽为伍、魔鬼附体或与魔鬼私通等等。

其中,尤以所谓的女巫常成为人们恐惧和猎杀的对象,她们被描绘成撒旦的情人,邪恶且淫乱。特别是在天主教势力强大的地区发现、举报和追捕巫师变成了从乡民到军队的重要活动一个人一旦被指控为女巫等待她的只有最残酷的刑罚。女巫恐慌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成千上万的无知村妇为此被烧死或绞杀。

(二)教理问答

在16世纪的人们看来,与肉体的疾病相比,威胁灵魂的疾病更为恐怖(这是我一直努力向你们说明的一点)。因此他们组织了一套预防精神疾病的严密体系。一当孩子们长到能够读书识字,他们便被教给真正信仰(并且是“唯一真正”)的种种原则。事实证明,这种做法间接地促进了欧洲人的普遍进步,是一件好事。新教国家里很快就遍布大大小小的学校。虽然这些学校将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对“教理问答”反复解释上面,但它们也教育除神学之外的其它知识。它们鼓励人们阅读书籍,同时也促进了印刷业的蓬勃繁荣。

六、影响

(一)流传区域

加尔文主义出现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归正宗的基本教义和信义宗基本相似,也承认人因信仰基督而蒙恩称义,归正宗的主要特点是选举长老监督教务,由牧师和不受神职的长老集体管理教会,认为任何人都不得享有无限权力,并且认为教会人士可以参加政治活动,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所以归正宗掌权的国家,一般教徒更重视经济、民主制度和公众教育,但多数人专政的情况也更严厉。

归正宗注重宣讲教义,仪式都用当地语言,更强调唱赞美诗。主要支派有长老会(流行于苏格兰)、公理会(流行于英国及美洲)等。

归正宗的主要流传区域为瑞士、荷兰、苏格兰、法国、南非、德国西南部、比利时、澳大利亚,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若干地区。

(二)在中国

目前,中国教会的主流是阿民念主义,较少人完全接受限定救赎这一条教义,而又因为华人改革宗在言行上的不检点,绝大多数华人基督徒对加尔文主义较反感。随着华人归正神学人士对各处教会的渗透,未来加尔文主义在中国教会的发展仍是未知之数。

(三)加尔文主义对美国政治观念的影响

加尔文主义作为一种神学体系,和其他的神学体系一样,都包含着对世界和人性的看法。而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性观决定了现实中对政治模式的选择。美国政治观念中的“权力制约”、“有限政府”、“地方自治”等观念都基于一种对世界和人性的判断。最初到达新大陆的美国殖民者和美国制宪先贤们很多受到加尔文主义的影响。因此,加尔文主义和美国的政治观念之间存在重大关联。加尔文教派在美国实行的长老制和会众制(公理制教会)治理方式,构成了美国政治制度中代表制和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美国历史学家班克罗夫特甚至认为,加尔文才是真正的“美国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