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落幕了,大洋彼岸的戛纳电影节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上周末公布了主竞赛单元片单,国内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新作《江湖儿女》参与角逐,这是贾导第六次征战戛纳,希望这次马到成功,为华语电影争光!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1)

除了《江湖儿女》,最吊中国影迷胃口的,自然是韩国大师级导演李沧东新作《燃烧》。关注这部影片的不仅有电影爱好者,也有书迷大军——电影改编自日本现代文学领军人物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当然,颜狗们也不会失望,电影男一号,忠武派四小龙之一,刘亚仁。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2)

诗人李沧东 小说家村上 流量演技派刘亚仁,所以这片子无论从电影艺术、流行文学角度,还是从娱乐圈流量的角度来说,都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妥妥的爆款。碗哥预测,5月份韩国上映、6月份资源放出,朋友圈绝对会刷屏。

原著中大量意识流和心里活动的描写,用镜头表达,轻则空洞,重则矫情,这也是多年来村上春树IP没有流入中国市场的原因。

《挪威的森林》中,文艺青年如数家珍的一段,绿子问渡边有多喜欢她,对话是这样的——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3)

直接面对文字,读者能感受到二人“用轻盈的方式表达浓烈的爱”。

尽管每个读者脑中的的画面不一样,但作者通过文字传达出的信号很精准——

春天、山坡、三叶草、咕噜咕噜,整个画面是动感的,主角间的关系是有生机的。

试想,如果用特定的画面来表现这个桥段,然后用正反打镜头来还原对话。不仅犯了改编电影“破坏想象力”的通病,画框中的角色face to face对起台词来也显得呆板、矫情。一来观众觉得主角“不说人话”,二来整本书虐恋的味道、残酷青春的主题也消失不见。

可话说回来,村上并不是只有一部小说啊,且他的小说并非都走大情小爱的文艺路线。比如碗哥年轻时曾读过短篇《袭击面包店》和长篇《奇鸟行状录》,前者讲了一个“为享受犯罪本身去抢劫面包店”的故事,后者与弑父、乱伦、神志失控挂钩,还原了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残酷的成长路线。

其实,村上重口起来,也是不输渡边淳一的老司机。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4)

相信李沧东看中的,也是原著《烧仓房》重口、变态的一面。

随便摘录几句,大家感受下——

"这么说也许奇怪,"他在我面前摊开双手,又慢慢合在一起,"我觉得世上好像有很多很多仓房,都在等我点火去烧。海边孤零零的仓房,田地中间的仓房……反正各种各样的仓房。只消15分钟就烧得一干二净,简直像压根儿不存在那玩艺儿。谁都不伤心。只是---消失而已,忽地。"

他唇角泌出一丝笑意,"啊,你倒还记得,"说着,他从衣袋掏出手帕,擦下嘴角又装回去,"当然烧了,烧得一干二净,一如讲定的那样。"

老话儿讲得好,杀人放火金腰带,“他”表面上放火烧仓房,实际做了什么勾当,大家自行揣度。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5)

选角方面,刘亚仁很适合“他”这个角色。

刘亚仁没有一眼看上去就惊艳四座的颜值,略带苍老的嗓音也不适合“小奶狗”的人设。成为一线,全凭演技。

他在《思悼》里,是被囚禁一生的皇子;在《老手》里,他是狂妄粗线条的富二代。

演有钱人,刘亚仁毫不违和。

还有一种说法,凭借《行尸走肉》走红的韩国演员史蒂芬·元也加入了主创阵容中,那个到处放火的变态由他饰演也说不定。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6)

原著中的主角“他”,生活优渥,漫无目的,唯一能勾起兴趣的,就是“烧仓房”。

千万别把《燃烧》想成一个劫富济贫的蛋疼故事,作为有钱人的“他”,只烧普通人,或者穷人的仓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抽完大麻后的“他”表示:是为了维持一种均衡。

碗哥表示一脸懵逼。

预告片中, 刘亚仁在一片朦胧雾霭中从远处向我们跑来,身影逐渐清晰,其间穿插剪辑各种碎片化的片段,镜头切换和背景音乐的节奏也逐渐加快,烘托出紧张之感。而烈火引燃的房屋、刘亚仁两次面对镜子、后视镜中尾随的汽车这些一闪而过的镜头则另影片的悬疑感飙升。

预告片仅出现了一句台词,是由女主角之口说出的“现在说说真相吧”,随后是男性略带诡异的笑声。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7)

剧情因此贴上了悬疑、惊悚的标签,李沧东对此类作品的把握,怕是韩国找不出第二人,《密阳》、《薄荷糖》、《绿鱼》,哪个不是残酷扎心的故事?

坊间有句话是这么形容韩国一线导演的:诗人李沧东,画家金基德,哲学家朴赞郁,社会学家奉俊昊。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8)

为画面填充诗意,一向是李沧东最拿手的把戏。

《薄荷糖》里火车穿过高架,碾碎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悲情中增添了一丝绵长;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9)

《绿洲》里,脑疾女主上一秒还在轮椅中面目狰狞,下一秒就如蝴蝶翩翩起舞,两个边缘人独享此刻柔情。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10)

在《烧仓房》中,村上也为故事增添了大量的风景和意识白描,他这样形容大龄青年收获爱情时的感受——

和她一起,我得以彻底放松下来。什么不情愿干的工作啦,什么弄不出头绪的鸡毛蒜皮小事啦,什么莫名其妙之人的莫名其妙的思想啦,得以统统忘却脑后。她像是有这么一种本事。她所说的话没有什么正正经经的含义,有时我甚至只是哼哈作答而几乎没听。而每当侧耳倾听,便仿佛在望远方的流云,有一股悠悠然的温馨。

这些看似与主线故事无关的“风景”,实则对人物下一步行为产生了铺垫作用,而怎样布景,怎样渲染气氛,李沧东早就成了典范。

将《烧仓房》更名为《燃烧》,行为变成了状态,动作定格成姿势,足见李沧东自信。

刘亚仁村上春树(李沧东村上春树)(11)

所以你看,这个故事找到了最适合它的导演,李沧东和村上,互相成就吧!

最后,想尝鲜的,微博上就有预告片~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锐影Vanguard编辑 |碗

✪▽✪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