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数字化商业

硅,化学元素,化学符号Si,具有明显的非金属特性,1787年被拉瓦锡首次发现于岩石之中。硅约占地壳总重量的25.7%,仅次于氧。通过工业提炼,硅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通讯、航空航天的金属陶瓷,有机硅还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建筑、运输、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疗等行业密封、粘合、润滑、涂层、表面活性、脱模、消泡、抑泡、防水、防潮、惰性填充等方面。

硅的应用领域如此之广,注定它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产业领域。下面我们就说一下硅产业的相关情况和投资价值。

目前硅产业链主要分为工业硅和有机硅两个领域。

沪硅产业估值分析(硅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1)

我国工业硅的供给与产能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四川地区。之所以分布在上述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硅生产成本中,电力成本约占30-40%,而新疆地区由于靠近产煤区,具有煤炭价格的相对优势,且大量自备电厂发电,成本在0.15-0.17元/千瓦时,电价在0.26-0.3元/度;云南、四川地处西南水电资源丰沛地区,丰水期电价也在0.26-0.3元/度。

如此低廉的工业成本,使得新疆、云南、四川地区的工业硅产能占比合计达到71%。当让,这三个地区的工业开工率还是有所差别的,主要是因为云南、四川地区5-11月为丰水期,期间水电成本较低,而12月-次年4月处于枯水期时电价较高,因此产业开工率有着明显的季节性。而新疆地区主要通过火电进行工业用电,因此开工率总体稳定。

沪硅产业估值分析(硅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2)

从工业硅产业链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那么工业硅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情况和投资价值如何呢?

2017年以来,我国为了布局碳中和规划和整体的环保治理要求,引发了工业硅供给侧改革,新疆大量的煤电硅一体化项目停建缓建,而四川、贵州等中西部高成本产能也在加速淘汰。据百川咨询的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我国有效工业硅产能为499万吨,较2018年的产能高点下降6.6%。

预计2022年,我国工业硅产能总体增加50万吨(新安昭通2021年四季度投产,合盛硅业云南昭通一期2022年陆续投产),产能提升不到10%。而受制于环保及能源需求的控制,各产区对工业硅总产能也将严格控制,并推进产能置换和落后产能持续出清。我们做一个横向对比,2020年云南产能上限为130万吨,新疆为200万吨,而目前云南为114万吨,新疆为165万吨,基本已接近上限。

沪硅产业估值分析(硅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3)

供给端说完了再看看需求端。2021年有机硅单体DMC产能187.5万吨,2018-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5%,下游主要用于聚合生产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预计21-22年产能增加40-50万吨,同比增加24%左右。虽然有机硅产能持续扩张,但有机硅需求量还是持续增长,因此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中。

同时,受光伏装机量提升的带动,多晶硅也进入快速扩产期。根据光伏市场联盟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200GW,较2020年增长约54%。而硅业协会统计,2020年多晶硅产能为42万吨,预计2021-2022年产能分别达到51、72万吨,同比增加21%、41%。这样也达不到光伏装机量的增速,因此多晶硅价格在现货市场大幅拉升。

我们再来看看工业硅的出口需求。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工业硅生产和消费国,2020年我国工业硅总产量225.7万吨,占全球总量的69.3%。而出口61.4万吨,占产量的27.2%。可以说工业硅出口是我国工业硅产能的重要消费手段。过去几年,受国内工业硅产能压减及疫情影响,工业硅产能持续下滑,但今年随着全球需求恢复,出口又开始加速,1-7月份出口量为47万吨,同比增加45%,这却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工业硅供需吃紧。

沪硅产业估值分析(硅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4)

供给端的总产能持续压缩,需求端在多晶硅、有机硅、出口领域出现告诉增长的情况,产业链供需不匹配加剧。

我国工业硅产业的竞争格局如何?总体上为一超多强,集中度持续提升的格局。

沪硅产业估值分析(硅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5)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硅产业链的供给端呈现出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产能限制愈发严格等状况;而需求端却呈现产能需求大幅提升,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状况。所以产业投资价值更偏向于供给端资本市场的投资关注,但需要考虑行业政策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影响。

说完工业硅产业链,我们再探讨一下有机硅产业链。有机硅产业链其实是工业硅下游的一个垂直行业,我们单独拿出来说主要是有机硅在硅产业链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沪硅产业估值分析(硅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6)

我国有机硅产业的发展主要从2011年开始,2011年-2016年,国内有机硅新增产能快速释放,需求增长较为平稳,因此供需失衡严重,行业普遍亏损。2017年-2018年上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出口需求快速增长,而我国随着环保高压政策影响,产能过剩被逐步消化。产业复苏进入盈利区间,18年上半年价格创出五年新高。2018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随着美国总统特兰普进行的贸易战,大幅影响了国内产能的出口,而内需又严重不足,因此库存又快速积累,产品价格持续阴跌。截至目前,受疫情影响,海外订单部分转移至国内,光伏、医疗、居家消费等领域需求增速加快,而国内部分地区受限电影响开工不足,产能投放节奏明显趋缓,行业总体景气度提升,价格再度上调。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有机硅产业链仍阶段性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阶段性产能过剩压力较大。

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格局和工业硅大体相似,也是一超多强的局面。

沪硅产业估值分析(硅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7)

综上,有机硅产业链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产能过剩问题,而且产业与需求增长阶段性错配导致行业周期性显著,价格波动明显。总体来说,工业硅行业格局要明显优于有机硅,建议产业投资者多关注硅产业链中的工业硅产业龙头企业,关注点主要在资本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