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是扎实推进立德树人的系统工程,上好思政课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更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易懂易学。本学期开始,嘉定区内部分学校通过引入数字化资源,让思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大家知道袁隆平是谁吗?他是不断创新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愿望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在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小学五年级一班的课堂上,语文教师杨晓丽正在运用数字化教学系统,为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

和以往的上课方式不同,学生除了可以在课本上了解到袁隆平的事迹,还可以通过教室内的电子大屏幕,看图片、赏动画、观视频、听声音,多维度地掌握知识点。

数字化课堂的未来(数字化让这堂课)(1)

从小对人文历史感兴趣的凌逸涛,感觉这堂课过得特别快,尤其是当抱着水稻的袁隆平的卡通形象出现时候,“印象很深刻,让我牢牢记住了袁隆平爷爷为我们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凌逸涛的课本中,关于袁隆平的介绍只有一页纸,而在数字资源中,不仅包括基本内容介绍,还有许多拓展知识点和链接内容。

数字化课堂的未来(数字化让这堂课)(2)

“以前上思政课,备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如果要有动画、有图片,花的时间更多,但知识点是不是科学?讲课方式对不对?有时候我们也只能边实践边摸索。”拥有4年教学经验的陈博告诉记者,以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小学为例,目前思政专业毕业的老师只有一名,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兼职上课,要上好思政课,确实有难度。“本学期有了这套思政课程的数字资源,自己在备课的同时,也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各种知识点。”

数字化课堂的未来(数字化让这堂课)(3)

点开这套数字资源,记者看到共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不同的适用版本,低年级着重强调“家风家教”“行为习惯”“与人交往”等内容,而高年级则重点介绍“家乡文化”“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等篇章,和低年级相比较领域跨度更大,知识点也更宏大一些。数字资源根据最近的热点或者时政信息,做到随时更新,教师可以根据计划补充到日常的思政课程教学工作中。

数字化课堂的未来(数字化让这堂课)(4)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小学副校长高琼介绍,数字资源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之后,思政课堂变得活跃了,不再像以前那么肃静,经常会听到教室里发出爽朗的笑声,学生回答问题也更有逻辑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琼说。

数字化课堂的未来(数字化让这堂课)(5)

除了数字化赋能以外,目前嘉定区还重点推进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制定了100个思政实践教育基地、100名思政教育导师、100堂思政教育精品课、100个思政学习小组、100首红色经典歌曲的大思政“5个100”行动计划,以项目研究为引领,依托区域化党建,形成了“党建引领、集团试点、三全育人”的区域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培养自信向上、健康生活、乐学高效、善于交流、合作进取、责任正义的“爱嘉学子”。

数字化课堂的未来(数字化让这堂课)(6)

数字化课堂的未来(数字化让这堂课)(7)

数字化课堂的未来(数字化让这堂课)(8)

撰稿:俞超

摄像:李佳祺

编辑:唐敏、武利荣

数字化课堂的未来(数字化让这堂课)(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