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无所求必满载而归”这句话的时候,以为说的就是不要去奢求太多东西,顺其自然,或许得到的会更多,但实际上,当再次去深究这句话时,才发现这句话的人生解读应该是这样的:

当人的欲望太大,而能力又不能匹配的时候,不如放下这过高的欲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努力,反而能够得到更好的结局。

《荏苒》文学杂志主编代琮最新作品《无所求必满载而归》,便是一本写给被生活各种“卷”卷到内伤的人的书。

因为心无所待所以顺其自然(无所求必满载而归)(1)

在书中,代琮用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将生活一些质朴的道理娓娓道来,用文字带领读者去品读他人的人生,然后,又是寥寥数语的总结,这份从他人经历中沉淀出的智慧就跃然纸上,让读者能够在读完后,收获静谧美好,带着坚定和智慧,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几年,大家的生活都不轻松。大环境下因为疫情,黑天鹅事件可能会带来压力,而生活中,不管是单身还是已婚,不管什么年龄段,各种内卷外卷,几乎是令人疲惫不堪。但是,人生总不能按下暂停键,如何让自己过得“恰然”呢?也许答案就在这句“无所求必满载而归”里面。

因为心无所待所以顺其自然(无所求必满载而归)(2)

很多人觉得梦想太远,做什么事情都很难,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最后哪个都没成功,又开始想自己的天赋不在这个上面,多尝试其他的就好了。只是,世界上的成功哪里有那么多的天赋使然呢?更多的人是因为在背后努力去坚持了而已。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段小孩子弹钢琴的视频,小小年纪谈得已经很有感觉,但是,往前翻才发现,这些都是用每天雷打不动的练习换来的,在不断的练习中,有哭泣,有崩溃,有懊恼,但是因为没有放弃,才有了呈现在群众眼里的流畅。

成功不是天生掉下来的,如果想要一样东西,就不要给自己偷懒的借口,踏踏实实去做,当力量积蓄足够多,量变就会发生质变,想要的东西就能够握在掌心。

因为心无所待所以顺其自然(无所求必满载而归)(3)

坚持和努力,从来都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

当然,在我们去努力拼搏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规律作息,锻炼身体,毕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到最后,还需要拼体力。

积极一点,努力一点,健康一点,生活就会明媚如春光灿烂。

当然,也有人觉得,梦想不远,想要的东西也正在争取的路上,但是,这一路实在太孤独。孤独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可能会在你刚好需要的时候缺席,不是友谊不够真,而是生活会有许多现实得妥协。

因为心无所待所以顺其自然(无所求必满载而归)(4)

认清这一点后,要去做的事情不是去不断融进不同的圈子化解孤独,要知道,如果圈子与自己道不同,得到的就会是加倍的孤独。最好的方法就是享受孤独,在这段时光里,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去做一些有趣的小事情,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给不同的年龄段贴了标签,认为20岁应该要做什么,30岁应该要做什么,40岁应该要做什么,如果你40岁去做20岁的事情,便会被人认为不着调。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年轻人就应该要做出去走走看看,宅家里是没出息的事情。

但这些理论真的有用吗?

20岁的时候没有觉知,所以40岁想去做别人眼中20岁应该做的事情,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想给自己的心添上一些活力,有什么不对呢?

因为心无所待所以顺其自然(无所求必满载而归)(5)

喜欢待家里做手工,看书,享受电影,看看纪录片,不愿意出门奔波,不愿意挤在人潮中,又为什么就不能称为享受生活呢?

日子是自己的,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才最懂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方式。

如果活在别人的以为里,把自己活成别人眼里的模板,夜深人静却疲惫不堪,那又如何能称得上是“满载而归”呢?

想起代琮在某书上推自己这本书时写的一句话:山是山,海是海,云是云,树是树,你是你,我的意思是你大可以做自己。

因为心无所待所以顺其自然(无所求必满载而归)(6)

当然,做自己也不是无所谓,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坚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太短,但是在夹缝里的岁月也会有漫长的时刻,此时,如果有一份热爱,也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做“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了。

抛开限制,丢掉条条框框,找到自己的节奏,勇敢做自己就好。只要光阴不虚度,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