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核心问题,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再生是指将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使一些废弃物变废为宝。资源再生利用 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资源再生把人与环境紧密地联系起来。本课让学生经历制作再生纸的过程,以理解资源再生对环境的影响。

聚焦板块,先介绍资源可以分为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各列举了几个。然后直接提出本课的任务——制作一张再生纸,并研究再生纸对环境的影响。

探索板块,安排了4个活动。一是了解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造纸术是我们国代四大发明之一,凝聚着祖先的智慧,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国古代的造纸流程与本课学生做再生纸的流程相似,实际上该活动也是为下一个活动制作再生纸做准备。二是试着做一张再生纸。教科书以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了撕碎—搅拌—平铺—通风晾干等程序。三是了解造纸厂的造纸流程。教科书展现了一张造纸厂的造纸流程图(包括再生纸的制作流程)。四是为了节约用纸,说说我们能够做什么。学生每天都在使用纸张,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交流。资料介绍了一些再生纸产品和使用再生纸对环境的影响。

研讨板块,共有2问题。问题1是“用回收的废纸制作再生纸有哪些意义?”,这是要求学生对生活经验和本课相关资料学习后进行梳理、加工、表达。问题2是“以纸的回收利用为例,谈谈你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这有利于学生从人和环境的视角来分析资源再生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资源意识。

拓展板块,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

学情分析

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的生活之中,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生活中有不少资源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初步养成了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本课的具体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一般,学生知道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造纸术,但没有经历过再生纸的制造过程,也不太清楚古代的造纸流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有些资源不可以再生利用,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2.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科学探究目标

模拟再生纸的制作。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

2.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模拟再生纸的制作,研讨用废旧纸制作再生纸的意义。

难点:谈谈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

【教学准备】

教师:PPT、再生纸样品,以再生纸为原料的商品

小组:废报纸、纸巾、水、水杯、搅拌棒、干毛巾、抄纸网、水盆、再生纸产品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教师展示:出示玻璃瓶、塑料瓶上的循环标志。

让学生观察,猜测这个是什么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2.介绍这些都是循环标志,玻璃瓶、塑料瓶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而另一些玻璃瓶、塑料瓶上没有循环标志,表明他们不是再利用的。

3.学生交流:结合教科书52页的再生资源背景图,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资源再生的知识。

4.教师介绍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5.出示再生纸,学生观察再生纸的特点,找一找再生纸的标志。提出“怎

样制作一张再生纸?再生纸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二、探索:

(一)了解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

[材料准备:中国古代造纸流程图或相关视频]

1.教师展示“中国古代造纸流程”图或播放相关的视频。

2.学生阅读、观看,了解中国古法造纸的一般流程。

第一步,斩竹漂塘。竹材是古代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造纸的工匠将截断的竹子在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时用力捶洗,让竹材软化。

第二步,煮楻足火。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楻桶中蒸煮,再放入清水塘内漂洗;反复进行十几天,使竹子的纤维逐渐分解。

第三步,荡料入帘。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纸膜。

第四步,覆帘压纸。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开竹帘,这层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纸页中的水分。

第五步,透火焙干。用火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3.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思考这个造纸流程对我们制作再生纸有什么启发。

(二)试着做一张再生纸。

[材料准备:废报纸、纸巾、水、水杯、搅拌棒、干毛巾等材料;事先自制的再生纸]

1.先学习教科书中关于再生纸制作的方法,确定“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的制作程序,讨论如何进行小组分工。

2.教师分发废报纸、纸巾、水、水杯、搅拌棒、干毛巾等材料。

3.分组制作:小组各成员分工协作,动手制作,直到晾晒为止。

4.体验书写:教师分发事先自制的再生纸,让学生观察再生纸,说一说再生纸与普通纸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体验书写,感受再生纸的特点。

(三)了解造纸厂的造纸流程。

[材料准备:造纸厂造纸流程图]

1.观察“造纸厂造纸流程”图,了解现代造纸厂造纸流程。

2.说一说现代造纸厂造纸流程与古代造纸流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重点比较再生纸的制造和普通纸张的制造有什么区别。

3.结合资料阅读,组内讨论“为了节约用纸,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学生几乎每天都在使用、消耗纸张,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很重要,也提倡多使用再生纸。)

·爱护并重复使用教科书

·纸张双面打印、复印和使用

·使用再生纸

·用手帕代替纸巾

……

三、研讨: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

1.用回收的废纸制造再生纸有哪些意义。

(让学生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等方面交流自己的认识,也可以适当与自己的行为相结合。

节约大量原材料,与普通纸张的生产相比,制造再生纸可以节约大量原材料,特别是节约大量林木,保护树林、竹林。

节约能源,造纸的过程要消耗能源,制造再生纸可以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

节约用水,造纸的过程要用水,制造再生纸可以减少水的使用,减少污水排放。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制造再生纸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以纸的回收利用为例,谈谈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

(1)资源再利用节约原材料。

(2)资源再利用节约水和能源。

(3)资源再利用节约减少废气排放。

3.小结:资源再利用有很多好处,对保护环境有利。

四、拓展:了解更多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情况。

1.课后查阅资料,调查家庭废弃物回收情况,做一份统计表,在下节课进行调查汇报。

2.教师引导:你们还知道哪些与资源回收和利用的有关情况。

(1)玻璃制品可以回收,再生玻璃使用广泛。

(2)金属制品可以回收,比新开采矿石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3)一些塑料制品可能回收,重新利用,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册人与自然教学设计(最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第三单元让资源再生教学设计)(1)

【作业设计】

1、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B )

A. 金属 B.石油 C. 太阳能 D.森林

2、下列纸质废弃物中,不能回收利用的是( B )。

A.废旧报纸 B.餐巾纸 C.包装箱 D.旧书本

3.下列做法不属于资源再利用的是( D )。

A.农作物收割后的秸杆发酵产生沼气

B.玻璃瓶回收再利用

C.空调水用来浇花

D.塑料袋随意丢弃

,